天義客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義客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北窪路西側、八里莊小學對面,是一家私營客店,改革開放初期成為個體經濟的樣板店。[1][2]

簡介[編輯]

天義客店創建人喬天民(1908年-1991年),是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西齋堂村人。1937年參加抗日,任村長,曾與中共黨組織共同營救7名中共幹部。1940年奉上級指派來到北京從事中共地下工作,到八里莊元勝號雜貨店當夥計,同時任地下交通員。在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元勝號雜貨店是中共地下工作的交通站,喬天民通過該店,多次將軍需物資運往齋堂的游擊隊,並將密信轉送給齋堂的游擊隊領導,直至北平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時,政府將該雜貨店的三間房子分給喬天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中共黨組織曾安排喬天民擔任幹部,但喬天民認為自己身體不好且未念過書,故謝絕了安排,並決定和妻子創辦私營的天義客店,以供夫妻及子女生活。[3][1][2]

1953年,44歲的喬天民為解決全家人的生計問題,興辦了天義客店。喬天民的兒子喬樹枝回憶,「夫妻倆騰出一間房,砌上土炕,借了兩張炕席,一個桌子,買了一套茶具,在工商部門的支持下,辦起了天義客店。」開店時,1953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頒發「特種經營許可執照」,上面印著「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茲據喬天民申請在阜外八里莊93號開設天義店經營旅棧業經審查合格特發照准予營業」,在執照上簽名的是羅瑞卿馮基平[4][1]根據《海淀區志》記載,天義客店是北京市第一家由夫妻經營的「夫妻店」。[1]

當時,喬家在此處共有三間平房,其中一間當作天義客店的客房。喬樹枝回憶,「裡面就是一個大通鋪,能睡十二個人,每人每天一毛錢。」1956年,在對私營工商業開展社會主義改造時,有關部門將天義客店與附近其他兩家個體客店組成了聯營小組,喬天民擔任組長,經營上各家仍然自負盈虧。1960年,政策規定個體勞動者經營的客店收歸國營商業管理,營業收入歸公,本人則發給工資。但到1962年,又將這部分人放出去單獨經營,自負盈虧,天義客店又回到喬天民夫妻手中。[4][1][2]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喬樹枝赴湖南省大串聯,回到家時,發現天義客店仍在正常經營,「我父親說,是有關領導特別指示要保護我家的小客店。至今,我們全家人都念他的好。」[1]文化大革命期間,喬天民也曾受到衝擊,但因「歷史清白」,曾做過中共地下工作,方得避禍,天義客店這個「資本主義的尾巴」未被割掉。[2]文化大革命期間,天義客店成為整個北京市唯一未停止營業的私營客店。1979年至1980年,《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相繼報導了這家客店,稱這是個奇蹟。《人民日報》的報導稱,文化大革命致使北京市所有個體經營戶被迫停業,政府雖為喬天民安排了工作,但喬天民卻因身體不好而未能幹成。「老喬一家四口吃喝無著,區工商管理部門看到這種情況,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老喬繼續開店。」[4]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作為私營經濟代表的天義客店,受到社會關注。1979年10月,國家勞動總局局長康永和北京市副市長王純海淀區副區長齊心等人來到天義客店,了解天義客店的歷程及經營上遇到的難處,對該客店予以肯定。喬樹枝回憶,「他們曾問父親,是否願意翻建小客店,但父親拒絕了,因為他覺得會給政府增加負擔。」[1]

1979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人們需要這樣的夫妻店」為題進行廣播。1979年11月27日,《北京日報》發表方黎辰的文章《一個開了二十六年的夫妻店》。1980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短評《還是有一點夫妻店好》。[2]當時媒體提到最多的是天義客店開店20餘年接待了四、五萬旅客,上繳稅收3000多元人民幣,而且在周邊連開三家國營旅館後,該客店依然客源不斷。改革者們以此證明,個體經濟的存在有必然性,可和國有經濟共處。[4]

喬天民1991年逝世,享年81歲,喬天民的妻子2005年逝世,享年91歲。喬天民逝世後,兒子喬樹枝接下天義客店繼續經營。2012年關張前,喬樹枝與兒子喬璇打理該客店。[3]

1950年代,天義客店的客人主要是走村串戶的修鞋匠、剃頭匠、鋦盆鋦碗、軲轆鍋等小買賣人。1960年代是人民公社、大隊的出差或來北京看病人員,多數是農民。1980年代後,多為來北京看病的農民。天義客店因價位低而生存下來。1960年代以前,每位客人每宿收5至8角人民幣。1960年代後價格略有上漲。到2006年床位增加至21個,收費漲到15至20元人民幣,在北京三環路附近的旅館中較低,天義客店因此成為農村低收入人員住宿的首選。[2]在2012年關張前,天義客店有14間房,不足30張床,價格便宜,生意不錯,到北京打工者、赴附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三〇四醫院的病人及家屬紛紛住進天義客店。[4]

2006年,喬樹枝應邀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北京市商務局組織的認定中華老字號的培訓,並計劃為天義客店申請「中華老字號」稱號。2012年底,喬樹枝正準備將天義客店傳給兒子喬璇,此時客店突然接到拆遷公告,內稱因「玲瓏巷、五路居地區綜合整治騰退搬遷工程」,該地區將開始綜合整治騰退搬遷工作。該客店自此關張。喬樹枝曾找過拆遷指揮部等等單位,「我們希望能考慮到這家老店的歷史,能在拆遷後舊地復建,或是就近重建客店。」喬樹枝說,「我們寧可不要安置房和補償款,也想保住老店。但對方表示很難。」[4]2013年12月,在尚未達成拆遷協議的情況下,天義客店被強行拆遷。[3]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老客店将消失 大伙舍不得,北京晚报,2013年06月24日. [2014年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10日). 
  2. ^ 2.0 2.1 2.2 2.3 2.4 2.5 張有信,天義客店,載 王珍明 主編,海淀文史:商海變遷,開明出版社,第67-68頁
  3. ^ 3.0 3.1 3.2 昔日樣板店 今日成廢墟,聯合早報,2014年01月10日[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4.2 4.3 4.4 4.5 “花甲”天义客店关张半年 面临拆迁,新京报,2013年05月27日. [2014年1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