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塔納斯·文茨洛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塔納斯·托馬索維奇·文茨洛瓦
Анта́нас Томасович Ве́нцлова
Antanas Venclova
個人資料
出生(1906-01-07)1906年1月7日
 俄羅斯帝國波蘭會議王國蘇瓦烏基省卡爾瓦里亞區特雷皮奈村
逝世1971年6月28日(1971歲—06—28)(65歲)
 蘇聯維爾紐斯
國籍 立陶宛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母校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
職業文學家
獲獎
史達林獎 — 1952
列寧勳章 — 1950 十月革命勳章 — 1971 勞動紅旗勳章 — 1954 二級衛國戰爭勳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安塔納斯·托馬索維奇·文茨洛瓦,立陶宛語Antanas Venclova,1906年1月7日—1971年6月28日),立陶宛、蘇聯文學家、評論家、翻譯家和政治家。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通訊院士。曾任立陶宛人民議會議員、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人民委員、考納斯大學副教授、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家聯盟主席等職務。[1]

生平[編輯]

  • 1906年1月7日出生於特雷皮尼艾村(現立陶宛馬里揚波萊)的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他從馬里揚波萊的高中畢業。
  • 1925年-1929年,考納斯土地局職員。
  • 1929年-1932年,考納斯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和語言學系學習。
  • 1933年-1934年,考納斯中學教師。
  • 1934年-1939年,克萊佩達中學教師。
  • 1940年當選立陶宛「人民議會」議員,要求立陶宛併入蘇聯。
  • 1940年-1943年,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人民委員。衛國戰爭期間撤往俄羅斯,擔任前線戰地記者。
  • 1944年-1946年,考納斯大學副教授。
  • 1949年當選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通訊院士和蘇聯和平委員會的成員。1950年加入聯共(布)。
  • 1952年-1964年,立共中央委員。期間,1954年-1959年,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家聯盟主席。
  • 1971年6月28日於維爾紐斯逝世,享年65歲。葬於安塔卡爾尼斯公墓。

文茨洛瓦是第1-4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第5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4、6-7屆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文學創作[編輯]

1925年開始文學創作。早期作品有詩集《在黃昏時的小巷中》(1926)和《街上亮了》(1927)。1930年發表短篇小說集《暴風雨中的白樺》。1930-1931年主編《第三戰線》雜誌。30年代後期,發表描寫大學生活的長篇小說《友誼》(1936)和短篇小說集《夜》(1939)。他是立陶宛反法西斯進步文學的主要作家之一。衛國戰爭時期著有詩集《祖國的召喚》(1943)和《高高的蘋果樹的地方》(1945)。戰後作品有詩集《祖國的青春》(1947)和《鬥爭、痛苦、勇敢!》(1953)。1952年以《詩選》(1951)一書獲史達林獎金。1954年曾訪問中國,發表《中國紀行》,記錄下關於中國的諸多見聞。在中國,他結識了傑出的斯拉夫學者戈寶權高莽。1958年發表以立陶宛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知識分子命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誕生的日子》。此後相繼發表自傳性的長篇小說《春天的河流》(1964)、《尋找青年時代》(1966)、《中午的暴風雨》(1969)。其他著作還有文學研究、軍事特寫和遊記。曾將許多俄羅斯、烏克蘭作家的作品譯為立陶宛文。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拉脫維亞語、波蘭語、俄語、烏克蘭語和其他語言。

榮譽[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