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定宜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定宜莊
出生 (1948-12-12) 1948年12月12日75歲)
 中華民國北平市[1]
學術背景
教育程度博士
母校中央民族學院
論文清代八旗駐防研究(1991)
博士導師王鍾翰
學術工作
學科歷史學
研究機構中央民族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主要領域清史滿族史口述史

定宜莊(1948年12月12日[註 1]中國北京[4]滿族鄂謨拖氏[5],女性,清史滿族史學家。定宜莊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導師為王鍾翰。她曾任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講師、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2012年退休[6]

生平[編輯]

定宜莊的外祖母和母親都是滿族人[5]。母親定士安[7]畢業於燕京大學[8],父親是北京大學的教授[9]。定宜莊小時候家住北京大學教職工住宿區中關園[8],她在北京大學校內長大。[10]念小學時,她的外祖母堅持要她隨母親改姓,她因此改姓定[5][註 2]

文化大革命中,定宜莊的父親被抓走[註 3]。1968年,受她在北京101中學的密友鼓動,定宜莊決定同朋友一起去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圖嘎公社烏格爾木大隊插隊。當時她還在讀高一,上級還未安排她們一級的學生下鄉。[11][註 4]在內蒙古,她與牧民家庭同住,學會了蒙語[12]大隊送她參加公社培訓,她當上了赤腳醫生。據她回憶,那時她的理想是到醫學院上學,畢業後到醫院當醫生。後來,內蒙古自治區招收工農兵大學生,牧民推薦定宜莊給內蒙古醫學院。儘管通過了審查,但是她的名額最後被糧食局局長的女兒頂替,定宜莊沒有進入大學。[11]

1974年,定宜莊回北京探親時,得知北京市要從在內蒙古插隊的北京知青里招收中學教員。為了返回北京,她報了名。雖然招收對象是讀過高二、高三的知青,定宜莊僅僅讀過高一,但她最後還是被選中,回到北京教書[註 5]。由於嫌改作文麻煩,她在學校裡教數學。回到北京後,她同男友結婚,男友是與她一同去內蒙古插隊的知青。[11][12]

1977年,高考恢復。由於孩子剛剛出生,定宜莊決定不參加這次高考。這次高考舉行大約半年後,政府再次組織高考。[11]她參加了1978年的這次高考,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1982年本科畢業。[1]據她回憶,在北師大讀書時,世界史課程的老師建議她發揮懂蒙語、有內蒙古生活經驗的特長。她因而把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選為蒙古族成吉思汗的祭祀與神化。北師大的教師覺得無力指導這個題目,就建議她自己到中央民族學院找蒙古史專家指導。定宜莊找到賈敬顏,完成了畢業論文。賈敬顏研究的蒙元史吸引了她。她本想報考賈敬顏的研究生,學習蒙古史,但是賈敬顏當時沒有招生名額,她便改為報考滿族史專業王鍾翰的研究生。[13]1982年,定宜莊考入中央民族學院,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她留校工作。工作一年後,她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導師仍為王鍾翰。[14]1991年6月,定宜莊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滿族史專業的首位女博士。[1]

定宜莊碩士畢業後便在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留校任教[2],曾任講師、副教授。1993年,她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後來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此外,她還在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任兼職研究員。[1]

研究[編輯]

定宜莊主要研究清史、滿族史。[12]她的代表作品有《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與人合著的《遼東移民中的旗人社會》、《中國知青史:初瀾》。[15]其中,《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是她的博士學位論文[14]

1996年初,她到台灣參加中央研究院會議,首次接觸口述史。1997年,她幫助游鑒明在中國大陸尋找到了幾位20世紀30年代活躍的女性運動員,游鑒明在她的幫助下完成了口述史的工作。受此啟發,她也開始從事口述史研究,以口述史研究旗人、北京。[10][12]她出版的口述史作品有《最後的記憶:十六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等,此外合著有《口述史讀本》。[15][4]

備註[編輯]

  1. ^ 《中國當代教育名人大辭典》所載出生日期不同,為1949年12月16日[2]。《黑龍江民族叢刊》訪談文章《口述與文獻的融通:滿族史研究新體驗——和定宜莊博士對話》的作者簡介中稱她出生於1950年[3]
  2. ^ 定姓為以名為姓。據定宜莊說,她的外祖母家並非皇族,也非貴族,是滿族平民。[5]
  3. ^ 2009年北方新聞網的文章稱,1968年定宜莊啟程下放插隊時,她的母親並未被抓起來[11]。2017年《新京報》的文章則稱,1968年定宜莊去插隊時父母都被送進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12]
  4. ^ 根據資料。事情的起因是,北京市十幾名四三派的中學生因為出身不好不能插隊,因此打著一面紅旗徒步前往內蒙古表忠心,希望得到插隊機會;這批中學生在錫林浩特聽說,前一批插隊的知青抵達時,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圖嘎公社沒有給烏格爾木大隊分配知青,大隊隊長和牧民不滿意,到公社和阿巴嘎旗討說法。這批中學生來到阿巴嘎旗,請求到烏格爾木大隊插隊,獲得批准。得到批准後,這批中學生派四人返回北京通知父母、帶行李、遷戶口。四人之一是定宜莊在101中最好的朋友,鼓動定宜莊一同去內蒙古插隊。定宜莊的丈夫也是回京的四人之一。[11]
  5. ^ 1974年定宜莊在北京探親時,她在阿巴嘎旗的一位知青朋友給她寫了一封信,說他和朋友聊天時談論王洪文被追查,希望定宜莊幫忙,把事情承擔下來,說定宜莊自己是消息來源。定宜莊擔心此事影響自己返回北京,她聽從朋友們的建議,先不聲張此事,等到辦妥回京手續再處理。為了穩妥,得知自己被選中後,定宜莊沒有返回大隊同牧民告別,而是托男友回去收拾行李。春節過後,組織派人到定宜莊所在的中學追查此案,她出示了朋友的信件,擺脫了麻煩。[1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定宜庄. 山西農大信息學院. 2014-04-30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3). 
  2. ^ 2.0 2.1 陳世明 (編). 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05: 961. ISBN 7-5613-1116-8. 
  3. ^ 胡鴻保; 定宜莊. 口述与文献的融通:满族史研究新体验——和定宜庄博士对话. 黑龍江民族叢刊. 1999, (3): 47–51. doi:10.16415/j.cnki.23-1021/c.1999.03.011. 
  4. ^ 4.0 4.1 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 商務印書館. [2020-03-06]. 
  5. ^ 5.0 5.1 5.2 5.3 定宜庄:“跟活人对话”. 北京晚報. 2018-05-04. 
  6. ^ 定宜庄 用口述史记录1949年以后的北京. 新京報. 2015-05-23 [2020-03-03]. 
  7. ^ 定宜莊. 王钟翰序. 清代八旗驻防研究.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3-10 [2020-05-26]. ISBN 9787806447383. 
  8. ^ 8.0 8.1 定宜莊. 我和我的老师. 張世林 (編). 想念王锺翰.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3-08: 61-62. ISBN 978-7-5104-4577-4. 
  9. ^ 定宜庄知青口述:让人的历史鲜活. 北方新聞網. 2009-03-12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4) –透過鳳凰網. 
  10. ^ 10.0 10.1 口述史研究者:访完旗人妇女自己口音也变了(图). 北京晚報. 2015-06-02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3) –透過中新網.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定宜庄知青口述:让人的历史鲜活. 北方新聞網. 2009-03-12 [2020-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4) –透過鳳凰讀書.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定宜庄 城市沉沦之前,人有一种怀念. 新京報. 2017-03-25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13. ^ 許斌; 定宜莊. 一个口述史学者的口述——定宜庄博士访谈.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3, (5): 83–87 [2020-03-03]. doi:10.3969/j.issn.1004-4922.2003.05.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6). 
  14. ^ 14.0 14.1 李衛民; 定宜莊. 做有现代感的古代史研究——定宜庄研究员访谈录. 晉陽學刊. 2010, (6): 3-12. doi:10.16392/j.cnki.14-1057/c.2010.06.001. 
  15. ^ 15.0 15.1 胡同裡的姑奶奶.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2017-02-06 [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