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貴州布依族人民的文學,包括古歌、敘事詩等體裁。

遠古文學[編輯]

布依族最早的文學是神話與古歌。這些神話在長期的流傳中,經過了許多後來人的加工,體現出後來不同時代的社會特點。開闢神話是神話中最早形成的,它們通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來講述宇宙的生成,富含對自然的驚奇、恐懼、崇拜、讚美、思索和征服等各種感情。[1]

《混沌王》和《盤果王》
在遠古時代,宇宙間一片混沌。混鈍王哈氣成霧,扇氣成風,宇宙仍然天地不分、東西南北不辨。這時盤果王出現了,他用鞭子把宇宙劈成兩半,在上者為天,在下者為地,之後出現了日月星辰和河流山川。這兩則神話流傳於黔西南和黔南大部分地方,是布依族地區出現的較早的開闢神話。神話中展現了布依族原始宗教中萬物有靈的觀念,富於浪漫主義精神。[2]

《力戛撐天》、《勒叉戛日和葫蘆救人》和古歌《十二個太陽》、《卜丁射日》、《闢地撐天》
《力戛撐天》主要講述遠古時,力戛率眾撐開了天地,為了不使天重新靠攏,他拔牙當釘把天釘牢,牙齒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又掐出自己的眼瞎,右眼化為太陽,左眼化為月亮。在勞累了九九八十一天後,終於精疲力竭而死。《闢地撐天》講布依人祖先翁夏用大柏竹撐開天地,創造日月,用藍被來染淡天空,用火烙紅太陽,又用水洗白了月亮。[3]

《十二個太陽》是布依族地區廣泛流傳的古歌,講述洪荒時代本來有十二個太陽,曬裂岩石,爆死草木,動物驚慌,人類難以生存。領袖年王帶頭與大自然鬥爭,用箭射落了紅、綠太陽各五個。最後留下兩個,「一個曬穀子」、「一個亮天下」,這便是現在的太陽和月亮。《卜丁射日》、《闢地撐天》與之類似,通過想像在落後的生產工具和宏大事業之間搭起了橋梁,展現了布依先民的探索精神和民族自信。[4]

接下來的是反映人類起源的神話和古歌,它們常常是與洪水的故事緊密聯繫,反映出遠古時代該地區水患對人造成的巨大影響。布依族先民對人類起源的解釋一般是,洪水過後,成了洪水遺民的兄妹結婚,再造人煙,且人類和萬物同源,這與苗族侗族水族的神話頗為類似。其中兄妹結婚是原始社會血緣婚習俗的反映。[5]一些作品中出現了雷公太白金星玉皇大帝,體現出漢文化的影響。

《洪水潮天》和《十二層天、十二層海》
《洪水潮天》敘述天地開闢後,萬物滋榮,但雷公懶惰,久不下雨,導致大旱。布傑上天將它捉到人間囚禁。雷公趁布傑外出,誘使布傑幼小的孩子伏哥、羲妹為他拿水,得以掙破囚籠逃回天上。雷公逃走時送了伏哥、羲妹一粒葫蘆種表示酬謝,表示葫蘆能躲過洪水。雷公發洪水淹沒人間,伏哥、羲妹逃得一劫,在神仙勸說下成親,繁衍出了人類。[6]

參考文獻[編輯]

  1. ^ 王清士, 頁33
  2. ^ 《布依族文學史》編寫組, 頁33
  3. ^ 《布依族文學史》編寫組, 頁35
  4. ^ 《布依族文學史》編寫組, 頁36
  5. ^ 王清士, 頁40
  6. ^ 《布依族文學史》編寫組, 頁42
  • 王清士. 布依族文学史.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3. 
  • 《布依族文學史》編寫組. 布依族文学史. 貴州民族出版社. 1992. ISBN 7541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