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按察使
外觀
廣東提刑按察使,簡稱廣東按察使,為元、明、清朝的廣東全省司法長官,正三品,按察使司駐廣州府。宣統二年七月廿一日改為提法使[1]。
歷史沿革
[編輯]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初設廣東提刑按察司,二十年癸未春正月改為海北廣東道肅政廉訪司。[2]
明朝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是正三品。屬下有:
洪武二十九年,按察分司為三道:嶺南道、海南道、海北道。後增設嶺東道、嶺西道。永樂五年,因督軍衛屯糧,僉事增加一人。[3]
清朝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是正三品,兼右僉都御史(兩廣總督兼右都御史,廣東巡撫兼右副都御史,故按察使受其節制)。按察使掌司法,澄清吏治。所至錄囚徒,勘辭狀,大案與布政使會審後,送交刑部、大理院。兼領全省驛傳。每三年舉行一次的鄉試當監試官,大計當考察官,秋審充主稿官。[4]俸銀一百三十兩[5]。屬下有:[4]
- 經歷司經歷,正七品。負責文書工作。
- 知事㕔知事,正八品。負責勘察刑名。
- 照磨所照磨,正九品。負責審計文書。[6]
- 司獄司司獄,從九品。負責檢察繫囚。
廣東提刑按察使司、經歷司在廣州府內城紀綱街,知事㕔在內城鹽倉街,照磨所在內城起龍里,司獄司在廣州府外城木排頭。[7]
廣東按察使列表
[編輯]明朝
[編輯]姓名 | 任職日期 | 備註 |
---|---|---|
鮑忠 | 洪武二年 | 以御史署任 |
隋贇[註 2] | 洪武十二年 | |
陳文通 | 洪武二十八年 | |
鄭金 | 洪武二十九年 | 公正有守,敏於政事,治獄洞悉情隱 |
聞良輔[註 3] | 明成祖永樂初 | 出使暹羅、爪哇等國,回國升按察使 |
劉子輔 | 永樂十三年 | 因事連坐,降為諒江知府。黎利謀反後,與守將集兵民死守九月,城陷自縊。[12][13] |
胡槩 | 明宣宗宣德元年 | 明敏剛決,獄無寃滯,以清直稱於時 |
方員 | 景泰帝景泰四年 | 精於察獄 |
黃光昇 | 以嚴為治胥吏,畏若神明 | |
陶魯 | 明憲宗成化十三年三月始建博羅城[2] | |
丁以忠 | 出枉者數十人。嘉靖三十五年,屬下汪柏準備允許葡萄牙人入居澳門,丁力阻未果。[14] | |
史朝宜 | 平反大獄,至為詳慎,力懲貪墨 | |
方震孺 | 持法平恕,吏民敬愛 | |
李玄 | 南明永曆三年[15] |
清朝
[編輯]姓名 | 任職日期 | 類別 | 離職 | 備註 | |
---|---|---|---|---|---|
1 | 莊肇奎 | 乾隆六十年五月七日(1795-06-23) | 任 | 嘉慶二年四月六日(1797-05-02)調布政使 | |
2 | 陳用敷 | 嘉慶二年四月六日(1797-05-02) | 任 | 嘉慶二年七月三日(1797-08-24)調陝西按察使 | |
3 | 常齡 | 嘉慶二年七月三日(1797-08-24) | 任 | 嘉慶三年十月二日(1798-11-09)調布政使 | |
4 | 吳俊 | 嘉慶三年十月二日(1798-11-09) | 任 |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05-28)調山東布政使 | |
5 | 陳文 |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05-28) | 任 | 嘉慶七年七月十六日(1802-08-13)年老到京候簡 | 離職根據嘉慶七年七月分上諭檔,頁00119 |
6 | 邱庭漋 | 嘉慶七年七月十六日(1802-08-13) | 任 | 嘉慶九年三月廿二日(1804-05-01)母老回京侍養 | |
7 | 秦瀛 | 嘉慶九年三月廿二日(1804-05-01) | 任 | 嘉慶十年閏六月二日(1805-07-27)調浙江布政使 | |
8 | 吳俊 | 嘉慶十年閏六月二日(1805-07-27) | 任 | 嘉慶十三年六月十一日(1808-08-02)年老到京另候簡用 | |
9 | 韓崶 | 嘉慶十三年六月十一日(1808-08-02) | 降 | 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廿一日(1809-01-06)調巡撫 | 因事由戶部右侍郎降職[16] |
10 | 陳若霖 | 嘉慶十三年十一月廿一日(1809-01-06) | 調 | 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1811-12-29)調湖北按察使 | 從山東按察使調任[17] |
11 | 溫承志 | 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1811-12-29) | 任 | 嘉慶十七年八月日卒 | 離職根據嘉慶十七年九月分上諭檔,頁00065 |
12 | 趙宜喜 | 嘉慶十七年九月六日(1812-10-10) | 調 |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三日(1814-09-06)調雲南布政使 | 從河南按察使調任[18] |
13 | 和舜武 |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三日(1814-09-06) | 調 | 嘉慶廿年二月三日(1815-03-13)調山東布政使 | 從河南按察使調任[19] 清史稿有傳[20] |
14 | 李鑾宣 | 嘉慶廿年二月三日(1815-03-13) | 調 | 嘉慶廿年十二月二日(1815-12-31)調四川布政使 | 從直隸按察使調任[21] |
15 | 劉玨 | 嘉慶廿年十二月二日(1815-12-31) | 任 | 由雲南迤南道遷,未到任 | |
16 | 明山 | 嘉慶廿年十二月四日(1816-01-02) | 調 | 嘉慶廿二年二月九日(1817-03-26)調福建布政使 | 從浙江按察使調任[22] |
17 | 韓文綺 | 嘉慶廿二年二月九日(1817-03-26) | 任 | 嘉慶廿二年九月十二日(1817-10-22)調貴州按察使 | |
18 | 玉輅 | 嘉慶廿二年九月十二日(1817-10-22) | 調 | 嘉慶廿四年閏四月一日(1819-05-24)調雲南布政使 | 從貴州按察使調任[23] |
19 | 劉寶第 | 嘉慶廿四年閏四月一日(1819-05-24) | 任 | 嘉慶廿四年閏四月三日(1819-05-26)調雲南按察使 | 未到任 |
20 | 廉敬 | 嘉慶廿四年閏四月三日(1819-05-26) | 調 | 道光元年正月二日(1821-02-04)調江蘇按察使 | 從雲南按察使調任[24] |
21 | 鄭裕國 | 道光元年正月二日(1821-02-04) | 任 | 道光元年九月六日(1821-10-01)調江寧布政使 | |
22 | 蘇明阿 | 道光元年九月六日(1821-10-01) | 任 | 道光元年十月十一日(1821-11-05)調湖南按察使 | |
23 | 陳中孚 | 道光元年十月十一日(1821-11-05) | 調 | 道光二年閏三月廿八日(1822-05-19)調布政使 | |
24 | 黃鳴傑 | 道光二年閏三月廿八日(1822-05-19) | 任 | 道光二年五月廿六日(1822-07-14)調湖北按察使 | |
25 | 李澐 | 道光二年五月廿六日(1822-07-14) | 任 | 道光五年正月卅日(1825-03-19)調貴州按察使 | |
26 | 容海 | 道光五年正月卅日(1825-03-19) | 任 | 道光五年十二月廿五日(1826-02-01)因病解任 | |
27 | 周錫章 | 道光五年十二月廿五日(1826-02-01) | 任 | 道光七年十月十六日(1827-12-04)調湖北布政使 | |
28 | 姚祖同 | 道光七年十月十六日(1827-12-04) | 任 | 道光八年九月廿九日(1828-11-06)命到京以三四品京堂補用 | |
29 | 烏爾恭額 | 道光八年九月廿九日(1828-11-06) | 調 | 道光九年十月四日(1829-10-31)同上 | |
30 | 程矞采 | 道光九年十月十八日(1829-11-14) | 調 |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1832-01-30)調浙江布政使 | |
31 | 楊振麟 |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1832-01-30) | 任 | ||
32 | 慶林 | 署 | 道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832-10-08)緣事革以道員用仍交部議處 | ||
33 | 楊振麟 |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七日(1832-12-28)因病賞假 | |||
34 | 許乃濟 |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七日(1832-12-28) | 兼署 | ||
35 | 楊振麟 | 道光十三年五月八日(1833-06-25)因病解任 | |||
36 | 郭承恩 | 道光十三年五月八日(1833-06-25) | 任 | 道光十三年九月廿四日(1833-11-05)才具難勝臬司之任,仍以道員用 | 離職根據道光十三年九月分上諭檔,頁00245 |
37 | 李恩繹 | 道光十三年九月廿四日(1833-11-05) | 任 | 道光十五年三月六日(1835-04-03)調陝西按察使 | |
38 | 王青蓮 | 道光十五年三月六日(1835-04-03) | 任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二日(1838-05-25)調山東布政使 | |
39 | 喬用遷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二日(1838-05-25) | 任 | 道光廿年九月四日(1840-09-29)調山西布政使 | |
40 | 王庭蘭 | 道光廿年九月四日(1840-09-29) | 任 | 道光廿二年四月廿八日(1842-06-06)調江寧布政使 | |
41 | 徐繼畬 | 道光廿二年四月廿八日(1842-06-06) | 任 | 道光廿三年四月二日(1843-05-01)調福建布政使 | |
42 | 黃恩彤 | 道光廿三年四月三日(1843-05-02) | 調 | 道光廿三年閏七月廿五日(1843-09-18)調布政使 | |
43 | 孔繼尹 | 道光廿三年閏七月廿六日(1843-09-19) | 任 | 道光廿五年七月四日(1845-08-06)調廣西布政使 | |
44 | 嚴良訓 | 道光廿五年七月四日(1845-08-06) | 任 | 道光廿七年正月十七日(1847-03-03)調陝西按察使 | |
45 | 李璋煜 | 道光廿七年正月十七日(1847-03-03) | 調 | 道光廿八年六月四日(1848-07-04)調布政使 | |
46 | 趙長齡 | 道光廿八年六月四日(1848-07-04) | 任 | 道光廿九年四月十五日(1849-05-07)丁父憂 | 離職根據道光廿九年四月長編總檔 |
47 | 柏貴 | 道光廿九年四月十五日(1849-05-07) | 任 | 道光廿九年九月九日(1849-10-24)調布政使 | |
48 | 祁宿藻 | 道光廿九年九月九日(1849-10-24) | 任 | 道光卅年八月廿四日(1850-09-29)調湖南布政使 | |
49 | 崔侗 | 道光卅年八月廿四日(1850-09-29) | 任 | 咸豐四年八月廿一日(1854-10-12)調布政使 | |
50 | 江國霖 | 咸豐四年八月廿一日(1854-10-12) | 任 | 咸豐五年五月七日(1855-06-20)同上 | |
51 | 沈棣輝 | 咸豐五年五月七日(1855-06-20) | 任 | 咸豐六年四月八日(1856-05-11)調貴州布政使 | |
52 | 周起濱 | 咸豐六年四月八日(1856-05-11) | 調 | 咸豐九年七月九日(1859-08-07)調布政使 | |
53 | 沈棣輝 | 咸豐六年四月廿六日(1856-05-29) | 暫署 | 咸豐六年六月廿二日(1856-07-23)卒 | |
54 | 蔡振武 | 署 | 咸豐八年四月十二日(1858-05-24)緣事撤任 | ||
55 | 齡椿 | 咸豐九年七月九日(1859-08-07) | 任 | 咸豐九年九月三日(1859-09-28)因病解任 | |
56 | 伊霖 | 咸豐九年九月三日(1859-09-28) | 任 | 咸豐十一年三月廿日(1861-04-29)調布政使 | |
57 | 彭玉麟 | 咸豐十一年三月廿日(1861-04-29) | 任 | 咸豐十一年九月十七日(1861-10-20)調皖撫 | 統帶水師剿匪,未到任前,著勞崇光派員署 |
58 | 劉坤一 | 咸豐十一年九月十八日(1861-10-21) | 任 | 同治元年閏八月廿五日(1862-10-18)調廣西布政使 | |
59 | 吳昌壽 | 同治元年閏八月廿五日(1862-10-18) | 署 | ||
60 | 吳昌壽 |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1863-03-07) | 任 | 同治二年六月廿九日(1863-08-13)調布政使 | 實授 |
61 | 李瀚章 | 同治二年六月廿九日(1863-08-13) | 任 | 同治三年四月廿三日(1864-05-28)同上 | |
62 | 李福泰 | 同治三年四月廿三日(1864-05-28) | 任 | 同治四年二月十日(1865-03-07)同上 | |
63 | 張兆棟 | 同治四年二月十日(1865-03-07) | 調 |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九日(1866-02-04)同上 | |
64 | 英秀 |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九日(1866-02-04) | 任 | 同治五年四月廿六日(1866-06-08)卒 | 離職根據同治五年五月外紀檔,頁039 |
65 | 郭祥瑞 | 同治五年五月廿一日(1866-07-03) | 任 | 同治六年十一月廿五日(1867-12-20)緣事降調 | 郭署藩司,兩廣總督瑞常劾廣東巡撫蔣益澧,藩司按例降調[25][26] |
66 | 梅啟照 | 同治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67-12-21) | 任 | 同治八年五月廿九日(1869-07-08)調江寧布政使 | |
67 | 孫觀 | 同治八年六月二日(1869-07-10) | 任 | 同治十年十一月三日(1871-12-14)調直隸布政使 | |
68 | 李文敏 | 同治十年十一月三日(1871-12-14) | 任 | 同治十年十二月廿九日(1872-02-07)調江西按察使 | |
69 | 俊達 | 同治十年十二月廿九日(1872-02-07) | 調 | 同治十一年八月廿二日(1872-09-24)調布政使 | |
70 | 張瀛 | 同治十一年八月廿二日(1872-09-24) | 任 | 光緒元年五月廿九日(1875-07-02)調山西布政使 | 十二年六月十七日抵任(同治十二年六月(下)月摺檔) |
71 | 周恆祺 | 光緒元年五月廿九日(1875-07-02) | 任 | 光緒三年八月六日(1877-09-12)調福建布政使 | |
72 | 國英 | 光緒三年八月六日(1877-09-12) | 任 | 光緒四年二月七日(1878-03-10)調江西按察使 | |
73 | 成孚 | 光緒四年二月七日(1878-03-10) | 任 | 光緒四年十月廿三日(1878-11-17)調河南布政使 | |
74 | 金國琛 | 光緒四年十月廿三日(1878-11-17) | 任 | 光緒五年六月日卒 | 離職根據中興將帥別傳卷26下頁4 |
75 | 張銑 | 光緒五年七月十七日(1879-09-03) | 任 | 光緒六年八月四日(1880-09-08)緣事休致 | |
76 | 倪文蔚 | 光緒六年八月五日(1880-09-09) | 任 | 光緒七年閏七月十七日(1881-09-10)調廣西布政使 | |
77 | 龔易圖 | 光緒七年閏七月十七日(1881-09-10) | 任 | 光緒九年六月廿五日(1883-07-28)調雲南布政使 | |
78 | 沈鎔經 | 光緒九年六月廿五日(1883-07-28) | 任 | 光緒十一年二月廿七日(1885-04-12)同上 | |
79 | 于蔭霖 | 光緒十一年二月廿七日(1885-04-12) | 任 | 光緒十二年九月十二日(1886-10-09)同上 | |
80 | 王毓藻 | 光緒十二年九月十二日(1886-10-09) | 任 | 光緒十四年四月廿日(1888-05-30)調山東布政使 | |
81 | 王之春 | 光緒十四年四月廿一日(1888-05-31) | 調 | 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1891-01-27)調湖北布政使 | |
82 | 額勒經額 | 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1891-01-28) | 任 | 光緒廿年十一月六日(1894-12-02)調河南布政使 | |
83 | 張人駿 | 光緒廿年十一月六日(1894-12-02) | 任 | 光緒廿一年十二月二日(1896-01-16)調布政使 | |
84 | 魁元 | 光緒廿一年十二月二日(1896-01-16) | 任 | 光緒廿五年正月六日(1899-02-15)調廣西布政使 | |
85 | 吳引孫 | 光緒廿五年正月六日(1899-02-15) | 任 | 光緒廿八年十二月十八日(1903-01-16)調甘新布政使 | |
86 | 程儀洛 | 光緒廿八年十二月十九日(1903-01-17) | 任 | ||
87 | 王秉恩 | 光緒廿九年八月十三日(1903-10-03) | 調署 | ||
88 | 程儀洛 | 光緒卅一年二月十八日(1905-03-23)調安徽按察使 | 因迴避祖籍,卅一年三月十九日調山西按察使 | ||
89 | 濮子潼 | 光緒卅一年二月十八日(1905-03-23) | 調 | 光緒卅一年三月十九日(1905-04-23)仍留安徽按察使任 | 未到任,由安徽按察使調 |
90 | 沈瑜慶 | 光緒卅一年三月十九日(1905-04-23) | 調 | 光緒卅二年五月十五日(1906-07-06)調江西布政使 | |
91 | 朱壽鏞 | 光緒卅二年五月十五日(1906-07-06) | 任 | 光緒卅三年四月廿七日(1907-06-07)調安徽按察使 | |
92 | 鄭孝胥 | 光緒卅三年四月廿七日(1907-06-07) | 調 | 光緒卅三年七月十八日(1907-08-26)因病解職 | 未到任 |
93 | 王人文 | 光緒卅三年七月十八日(1907-08-26) | 任 | 光緒卅四年二月三日(1908-03-05)調陝西布政使 | |
94 | 魏景桐 | 光緒卅四年二月三日(1908-03-05) | 調 | 宣統元年四月九日(1909-05-27)調廣西布政使 | |
95 | 趙濱彥 | 宣統元年四月九日(1909-05-27) | 任 | 宣統二年四月廿日(1910-05-28)調湖南布政使 | |
96 | 俞鍾穎 | 宣統二年四月廿日(1910-05-28) | 任 | 宣統三年四月廿四日(1911-05-22)調河南布政使 | |
97 | 王秉恩 | 宣統三年四月廿四日(1911-05-22) | 任 |
註解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廣東按察使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廣東通志·卷六》
- ^ 《明史·卷七十五·志第五十一·職官四》
- ^ 4.0 4.1 《清史稿·卷一百十六·志九十一·職官三·外官》
- ^ 《廣東通志·卷二十》
- ^ 磨勘转官与照刷磨勘文卷制度. 光明日報. 2000-05-19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1).
- ^ 《廣東通志·卷十七》
- ^ 《廣東通志·卷四十》
- ^ 張德信. 《明代職官年表》. 黃山書社. 2009年. ISBN 9787546108797.
- ^ 張撝之. 聞良輔.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 [2022-03-10]. ISBN 97875325254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 ^ 王世貞. 《弇山堂别集·卷之十》. : 13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 ^ 《廣東通志·卷四十一》
- ^ 《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45》
- ^ 譚世寶、曹國慶,對汪柏與中葡第一項協議的再探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金堡. 《嶺海焚餘·封還科場紅本疏》.
- ^ 韓崶(1758~183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陳若霖(1759~1832):.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趙宜喜.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和舜武(~1819):.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九·列傳一百四十六
- ^ 李鑾宣(1758~1817):.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明山(1761~1834):.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玉輅(~1824):.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廉敬(1777~1849.1.4):.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 ^ 《清史稿·卷四百八·列傳一百九十五·蔣益澧》
- ^ 《新鄉縣續志》卷五·人物傳上·宦望·頁二十八:「郭祥瑞,……旋授廣東督糧道,升臬司,署藩司。其間獎廉懲貪,革除陋規,維持餉糈,煞費苦心。撫軍蔣益澧深倚重之,總督瑞常與蔣有隙,摘其擅動庫欵,奏參蔣革職,藩司例亦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