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彈街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彈街路又稱片彈石路彈硌路片彈街路,是由卵石、塊石鋪築的一種路面,常見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時的上海。彈街路的名稱起源於蘇州。上海曾從蘇州大量採購鋪路石,彈街路之名也沿用到上海[1]

歷史[編輯]

明清時期,上海縣城裡高級的道路為磚路或石板路,低級的是彈街路、土路;城外僅有一條南北向的石板大路通往嘉定等地,其餘基本上是土路。上海開埠後,租界內從1848年起鋪築彈街路。上海地區原有河道較多,交通不便。1906年開始大規模填河,修築一大批彈街路。從1910年起,上海的主幹道路逐漸鋪設瀝青路面,而一些較小的土路、煤渣路改築為彈街路。在1926至1936年華界內彈街路增長了近3倍。1951年上海專門在蘇州設立石料運輸處,採辦彈街石和方頭彈街石。20世紀50年代末,上海市區有近4000條彈街路,全長約80萬米。1958年闢築的河南南路長1617米,寬約20米,方塊石路面,是上海最寬闊平整的彈街路。70年代以後,為改善路面狀況和地下管線,對彈街路進行了分批改造,大多數改建為瀝青混凝土路面[1]

截至2002年末,在黃浦區老城廂東部尚存3條彈街路、1條彈街弄堂,加上零星彈街路面,總長400餘米。此外在閘北徐匯等地還有約300米彈街路面[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弹街路:大都市消逝的风景线. [2019-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