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衙門 (青島)
總兵衙門 | |
---|---|
概要 | |
建築風格 | 中國傳統風格 |
地點 | 青島市市南區 |
地址 | 太平路9號 |
竣工日 | 1890年代 |
拆除日 | 約1959至1960年 |
36°03′36.5″N 120°19′29.2″E / 36.060139°N 120.324778°E 總兵衙門,又稱膠澳鎮守衙門[1]、鎮台衙門[2],俗稱「老衙門」[3] ,原址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9號,建於1890年代,最初為登州鎮總兵章高元駐防青島時的官衙所在,後曾為德國占領軍及膠澳總督府所使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時因建造青島市人民會堂而陸續拆除。[4]
歷史
[編輯]1891年6月,時任直隸總督李鴻章與山東巡撫張曜乘軍艦視察膠澳後,奏請光緒帝在膠澳設防,並於6月14日獲批准[4][5]。1892年,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淮軍四營自登州府府治蓬萊移防膠澳,並在青島建設了兵營、棧橋等設施,在青島口天后宮東側建設了總兵衙門和左營,作為青島地區的軍政中心[4][5]。由於史料缺乏,總兵衙門的具體建造年份與設計者均無從得知[註 1][6]。
1897年11月14日,德國海軍少將棣德利率軍占領青島後,棣德利及其後任的駐青德軍指揮官將辦公地點設於原總兵衙門,緊鄰的左營[註 2]也被德國軍政機關所使用[3][5]。1898年4月膠澳總督府成立後[7],總兵衙門成為總督的辦公地點,直至1906年膠澳總督府辦公樓投入使用[3][4][5]。膠澳皇家法院等部分機構直至1914年仍在衙門及左營辦公[4][6]。
1914年11月日英聯軍占領青島後,總兵衙門曾先後成為日軍臨時兵營及《青島新報》職員宿舍[5]。1930年代,青島市政府曾計劃在此開闢青島歷史博物館,但因抗戰爆發而擱淺。1940年,後來成為汪精衛政權官員的李仲剛將其創辦的東文書院遷至此處,東文書院以教授日文為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解散[5][6][8],總兵衙門改為私立抗建中學[註 3]校舍,後改名為私立嶗山中學[9][10]。1949年青島解放後,嶗山中學併入青島二中,總兵衙門改為青島二中分院[2][3][5]。1958年,中共青島市委決定興建人民會堂並選址於總兵衙門,自1959年5月人民會堂開工始,至約1960年,總兵衙門各部分建築被陸續拆除。[4]
總兵衙門現無任何遺蹟可尋[4],部分資料稱現人民會堂附近的幾棵銀杏樹傳說為章高元駐防時期所種植[3]。
建築特色
[編輯]總兵衙門位於今太平路大學路路口北側,正門面向西南方,門前為道路及一條平行的河溝[註 4],該道路及河溝即今大學路的位置。按照清代官衙營建制度,總兵衙門的等級與規格遠遠高於管理青島地區民政事務的即墨縣衙,此種現象在古代官衙建築中不多見。[4][5]
總兵衙門平面分前後兩個院落,大門五開間,前院總兵大堂、後堂各五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後院正廳五開間,廂房各兩間。房屋均為磚木樑架結構,屋頂覆蓋中式灰瓦,圍牆以花崗岩砌築,以青磚包飾。房屋外檐下建有木製迴廊,院中設花壇,種植松柏花竹等,大門內外兩側外牆有壁畫。大門外建有一座寬約15米的照壁,繪有神獸壁畫,外側豎立木製旗杆。[4][5]
左營緊靠衙門東北側,平面矩形,設夯土圍牆,後改為磚牆。衙門於德占時期也有所增建。[5]
圖集
[編輯]-
德軍在衙門門前舉行禮拜
-
約1900年代初的總兵衙門及後方的主城區,衙門大門已被擴建
-
1946年的太平路大學路路口一帶,自市立女中教學樓向北拍攝,照片中央樹木後方隱約可見老衙門正門
-
人民會堂基本建成時尚未拆除的老衙門部分房屋,青島日報攝影師張秉山攝,約1960年代初
注釋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一篇 传记,章高元. 《青岛市志·人物志》.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2. ISBN 7-5085-0124-1.
- ^ 2.0 2.1 張文艷. 谁说女子不如男?市立女中的特色课程和风云沧桑. 半島都市報. 2017-09-26.
- ^ 3.0 3.1 3.2 3.3 3.4 总兵衙门:青岛建置之根. 半島都市報 半島網. 2011-05-04 [2018-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黃默. 发现青岛:总兵衙门1959年拆除 建了人民会堂. 城市信報 半島網. 2012-10-18 [2018-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6).
- ^ 6.0 6.1 6.2 袁賓久. 《青岛老建筑之旅》.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7010093.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行政,第一章 行政机构,第一节 青岛市旧政权行政机构. 《青岛市志·政权志》.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2. ISBN 7-5085-0023-7.
- ^ 曾经“老衙门”里的学校:日伪文化侵略的产物. 青報網. 2015-02-03.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四篇 普通中等教育,第一章 学校.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2024-03-18]. ISBN 7-5011-260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 ^ 嶗山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第二十七篇 教育,第五章 中学教育. 《崂山县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1990 [2024-03-18]. ISBN 7-5436-047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 ^ 陳志偉. 青岛老街:访青岛最早街道 大学路上的惬意慢生活. 青島新聞網. 2014-08-11 [2018-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