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Eesti Kaitseliit
存在時期1918年1940年
1990年–至今
國家或地區愛沙尼亞
種類陸軍
規模總人數:25,968人(2017年度)[1]
活躍人員:15,218人(2017年度)[1]
紀念日11月11日(成立紀念日)
2月17日(重建紀念日)
參與戰役愛沙尼亞獨立戰爭
指揮官
總指揮官Meelis Kiili 少將[2]
參謀長Jaak Mee 上校[3]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愛沙尼亞語Eesti Kaitseliit,英語:Estonian Defence League),是愛沙尼亞共和國一支準軍事部隊的名稱。其成立宗旨是確保愛沙尼亞的獨立與領土、主權完整,以及憲法秩序與公民自由意志不受外敵脅迫[4]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前身為愛沙尼亞在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成立的民兵組織「鄉土衛隊」(愛沙尼亞語Omakaitse[5]),鄉土衛隊於1918年改組為「防衛聯盟」。隨二戰蘇聯占領愛沙尼亞,防衛聯盟因與納粹德國合作遭解散並清算[6][7]。1990年,愛沙尼亞籌備第二次獨立,防衛聯盟遂以重建[8]。1992年,防衛聯盟納入愛沙尼亞國家軍事編制[1][8]

防衛聯盟在國防部防衛政策和軍事戰略指揮下履行法律所賦與任務,包括合法擁有武器、從事軍事訓練及演習、協助災害救援與維護社會治安、配合北約組織進行相關防務合作等[4]。自從俄羅斯在2014年介入烏克蘭內戰後,該組識成員更頻繁地進行「軍事運動」周末演練[4],強化自身軍事防禦能力。

組織人事

[編輯]

組織

[編輯]

該組織下分為四個地區防衛區,下轄15個「區域」單位(愛沙尼亞語Malev[9],各區域所負責的地區大多與愛沙尼亞各縣的邊界相吻合。在戰時開始動員後,每個區將組成一個營規模的機動單位。

領導層

[編輯]

防衛聯盟最高級別的長官是「總指揮官」,其職責不是直接指揮戰場,而是主責人員編制、訓練、裝備及組織發展[10]。總指揮官由愛沙尼亞國防軍司令提名並向其負責[10],由最高統帥正式任命。現任總指揮官為 Riho Ühtegi;參謀長為 Jaak Mee,於2018年上任[3]

制服

[編輯]

防衛聯盟的標準制服與愛沙尼亞國防軍無異,一律採用愛沙尼亞數位迷彩制服(ESTDCU)[11]。地區隊員會在某些節日場合(如巡遊)時佩戴具有單位徽章的白色臂章,該習俗是源自一戰時期軍服供應不足,民兵團纏上白色臂帶以區分民與平民,此後於1990年代重新建制時沿襲至今。

軍階

[編輯]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以往使用單獨的軍銜和徽章,自2013年起與陸軍使用相同的軍銜和徽章,以下列表的軍銜和徽章已經廢止。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軍階(已於2013年廢除)
職銜 高級及全職職務 資深外勤職務 初級外勤職務
北約軍銜 OF-5 OF-4 OF-3 OF-2 OF-1C OF-1B OF-1A OR-8 OR-6 OR-4 OR-3
原文 Kaitseliidu ülem Kaitseliidu Peastaabi ülem Kaitseliidu maleva pealik Maleva vaneminstruktor Malevkonna pealik Kompanii pealik Rühma pealik Rühmapealik eriüksustes Rühmapealiku abi Jaopealik Jaopealiku abi
英文 Commander Chief of Staff Chief of Malev Senior instructor Chief of Malevkond Chief of Company Platoon commander Platoon commander
in special forces
Assistant
platoon commander
Section commander Assistant
section commander
譯名 總指揮官 參謀長 區域指揮官 資深教官 大隊長 中隊長 分隊長 特種作戰分隊長 助理分隊長 小隊長 助理小隊長
對應國防軍軍銜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資深少尉 資淺少尉 軍士長 上士 下士 無(陸軍無此級別)

圖片集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Kaitseliidu majandusaasta aruanne 2017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年度報告 2017] (PDF).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 p10 [2018-06-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16) (愛沙尼亞語). 
  2. ^ Kaitseliidu ülem [防衛聯盟總指揮官].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2018-12-05] (愛沙尼亞語). 
  3. ^ 3.0 3.1 Peastaabi ülem [防衛聯盟參謀長].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2018-12-05] (愛沙尼亞語). 
  4. ^ 4.0 4.1 4.2 鄒文豐. 【全民國防】由愛沙尼亞「戰爭遊戲」談全民國防最新發展. 台北. 青年日報. 2017-04-23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4) (中文(臺灣)). 
  5. ^ Argo Kuusik. Estonian Omakaitse in 1941–1944. Toomas Hiio; Meelis Maripuu; Indrek Paavle (編). Estonia 1940–1945: Reports of the Estonian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塔林: 愛沙尼亞國際危害人類罪調查委員會. 2006: p801. 
  6. ^ 1940. aasta kuum suvi [1940年的炎夏].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愛沙尼亞語). 
  7. ^ Peeter Kaasik; Mika Raudvassar. Estonia from June to October, 1941: Forest Brothers and Summer War. Toomas Hiio; Meelis Maripuu; Indrek Paavle (編). Estonia 1940–1945: Reports of the Estonian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塔林: 愛沙尼亞國際危害人類罪調查委員會. 2006: p495–517. 
  8. ^ 8.0 8.1 Uus algus [新的開始].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1) (愛沙尼亞語). 
  9. ^ Malevad [區域].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愛沙尼亞語). Kaitseliit jaguneb 15 malevaks, mille vastutusala vastab mõne erandiga Eesti maakondade piiridega. 
  10. ^ 10.0 10.1 Leadership. 愛沙尼亞防衛聯盟.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英語). 
  11. ^ Hanneli Rudi. Kaitseliitlased saavad paremini maastikku sulanduvad vormid. 愛沙尼亞: postimees. 2008-07-22 [2018-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愛沙尼亞語).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