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木卡姆 (油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木卡姆
مۇقام
藝術家哈孜·艾買提
年份1984年
類型油彩/畫布
尺寸120 cm × 190 cm(47英寸 × 75英寸)
收藏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收藏地北京中國美術館

木卡姆》(維吾爾語مۇقام‎)是哈孜·艾買提於1984年創作的布面油彩畫。現藏於中國美術館。油畫《木卡姆》展現了數十名普通維吾爾族農民中的木卡姆藝人們在完成田間勞作後,正在表演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的場景,展示出27種維吾爾族樂器以及包括朵帕(花帽)、艾德萊絲綢在內的維吾爾族服裝服飾。油畫《木卡姆》曾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獲得銀獎。

主題取材[編輯]

《木卡姆》既表現的是20世紀80年代新疆農村生活,也展示了新疆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木卡姆在現代維吾爾語中含有曲調、傳統套曲之意,其中十二套較大的傳統套曲被稱為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包括超過170首歌和歌舞曲,72首器樂奏曲,若完整演奏需20小時。每逢佳節或糧食豐收之時,普通勞動者聚集彈唱木卡姆的傳統一直流傳。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群眾文藝活動得到發展,油畫《木卡姆》正是反映普通勞動者從田野收工後,舉行木卡姆演奏晚會的情景。[刊 1]

畫作內容[編輯]

《木卡姆》採用橫向版式,高120厘米,寬190厘米,高寬比約為3:5,畫面以中間演奏薩塔爾的老人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展開。[刊 2]《木卡姆》展示的是維吾爾族木卡姆平民樂師表演維吾爾族木卡姆時的場景。[刊 1]

畫面中展示有40個人物在演奏27種維吾爾族樂器。[刊 1]人物基本被分為五排,前兩排的樂師以核心人物老人為對稱軸,多傾向白須老人的方向。第一排的樂師在演奏庫休克(木勺)、沙巴依等樂器。第二排中間為核心人物演奏薩塔爾的老人,薩塔爾的長度和垂直角度超過現實,與後排的熱瓦普琴杆剛好形成「十」字。他的兩側分別是面目稍黑演奏達甫的老者和身穿黑衣、頭戴黑帽正在演奏卡龍琴的樂師,此排還有演奏艾捷克熱瓦普的樂師。第三排有七人,畫面中心老人的身後兩側分別是頭戴花帽、面色陰沉正在演奏熱瓦普的樂師和鬍鬚乾淨、知識分子模樣的演奏胡希塔爾的樂師。此排有2位女樂師,分別在演奏都塔爾。此排其他樂師在演奏彈撥爾、艾捷克等樂器。第四排人物眾多,以只穿了一隻衣袖、正在演奏達甫的黑鬍子樂師為中心。其中一位壯漢為防止蘇爾奈聲音過大,再用嘴角吹奏,其他人在演奏納格拉鼓巴拉曼等樂器。最後一排人物多被遮擋,僅露出面部。[刊 1][書 1][刊 2]

除維吾爾族樂器外,畫面還展示了包括朵帕(花帽)、皮帽,靴子、袷袢艾德萊斯綢織物在內的維吾爾族服裝、服飾。[刊 3]

創作過程[編輯]

哈孜·艾買提自幼便接觸木卡姆藝術,無論是自己的割禮、婚禮,還是常聽的歌劇,亦或是新疆學院(今新疆大學)藝術系的同事,都和木卡姆藝術息息相關。不過哈孜·艾買提有創作歌頌木卡姆藝人的畫作想法,但一直未能如願。1984年,哈孜·艾買提接到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的通知後,準備趁機創作木卡姆為主題的畫作。為避免不必要的拜訪和應酬,哈孜·艾買提避開親友眾多的喀什地區,前往和田地區于田縣文化館創作巨幅畫《木卡姆》。[書 1]

創作之前,哈孜·艾買提在當地星期天巴扎觀察人物,並將其拍攝或速記下以便日後參考。由於對畫作的藝術手法、如何突出維吾爾族樂器特點、樂器位置、何人手持樂器等安排已心中有數,哈孜·艾買提首先集中精力完成40厘米×60厘米的線條畫草圖。在對畫中各人物的位置、人物特徵、服飾等內容進一步合理安排完成後,哈孜·艾買提正式開始創作油畫《木卡姆》。由於美術作品展的要求,哈孜·艾買提只能在1.28米×1.92米的框架內作畫。哈孜·艾買提首先用木炭在畫布上勾勒出輪廓,在上色前根據先前拍攝或速記下的人物特徵對化作內任務的五官、手指、演奏指法等細節仔細創作。[書 1]

于田縣文工團的工作人員曾對哈孜·艾買提提出建議,希望人物有原型,比如薩塔爾樂手應該以吐爾地·阿洪為原型。哈孜·艾買提並未接受這個提議,畫作最終展示的是熱愛木卡姆的普通勞動人民演奏木卡姆的場景,而非專業文藝團體。其中薩塔爾樂手是他是將十幾位面貌相似的老漢對比、選擇後創作的。[書 1]

畫作解讀[編輯]

畫作採用垂直-水平構圖,豎立的薩塔爾將畫分為兩部分,每一排人物則構成平行線,使畫面具有穩定感。但對人物的安排都遵循從左下到右上延展的六列縱向隊列中,使畫面擁有運動感。《木卡姆》運用平光畫法,而沒有採用光影突出人物形象,平光使畫作在色彩上更常運用固有色和純色調。雖然沒有光影,但畫面的光感依然存在。線條和人物形體和動勢也不受光線影響的結合起來。《木卡姆》通過明暗對比,讓人物形體之間相互襯托,也塑造了各人物間的深度空間關係,同時還營造出畫面的構成關係。[刊 2]油畫《木卡姆》人物造型較為誇張,表情迥異,神態傳神,每個樂師形象概括、提煉自現實生活。油畫還原出真實的文化場景,而不僅是概念化和符號化的人物形象。[刊 3][刊 4]

展覽使用[編輯]

新疆國際大巴扎的樂器店可以看到以《木卡姆》為原型的達甫(手鼓)

1984年,油畫《木卡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獲得銀獎。[書 1]此後《木卡姆》在如《大河上下-新時期中國油畫回顧展》《天山魂——哈孜·艾買提美術作品展》等中國境內外展覽中多次展出。[書 1][網 1][網 2]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關於將新疆維吾爾族木卡姆藝術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請材料上印有油畫《木卡姆》。[書 1]

除油畫本身多次展出外,也有其衍生作品在不同的展覽、活動中展出。如2022年舉辦的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和MOCA當代藝術館舉辦的《感知未來——藝術與科技展》中,展出由油畫《木卡姆》藝術形象組成的十二木卡姆交互牆。[網 3][網 4]另外,在新疆的街頭、餐廳、會場、集市上,油畫《木卡姆》的掛毯等複製品也較為常見。[新 1]也有其他藝術,如麵塑藝術參考或還原油畫《木卡姆》的場景。[網 5]

參考來源[編輯]

書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哈孜·艾買提著; 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譯. 不朽的生命画卷.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3: 294–298. ISBN 978-7-228-15313-8. 
期刊
  1. ^ 1.0 1.1 1.2 1.3 哈孜·艾買提; 張世榮 譯. 谈油画《木卡姆》. 美術叢刊. 1985, 29: 84–89. 
  2. ^ 2.0 2.1 2.2 王曉玲. 油画《木卡姆》的图像结构与丝路文化“原境”解读.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14, 12 (3): 105–110. 
  3. ^ 3.0 3.1 阿布都外力·克熱木. 优美的民族人物的群像——哈孜·艾买提的人物画. 文藝研究: 134–135. 
  4. ^ 呂順.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油畫藝術: 20–22. 
報紙
  1. ^ 桂傳俍. 沉默的木卡姆. 新民晚報 (2019-09-24). 第15版:夜光杯 [2023-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1). 
網站
  1. ^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 中國油畫學會. [2023-08-01]. [失效連結]
  2. ^ “天山魂”哈孜•艾买提作品展示新疆生活画卷(图). 鳳凰網文化. 2012-04-07 [2023-08-01]. 
  3. ^ 感知未来----艺术与科技展:与文化来一场千年的对话(文化篇). 中國新聞網-新疆. 2022-09-21 [2023-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4. ^ 王暢彤. 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开幕.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政府. 2022-09-19 [2023-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1). 
  5. ^ 趙雅敏. 【新疆故事】那鼎浩:用面塑定格新疆的美好生活. 中國新聞網-新疆. 2021-12-07 [2023-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