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權力經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權力經濟是政府官員以行政權力為資源,以行政審批為手段,通過權力尋租的方式來為某個地區、集團或者個人謀取利益的一種經濟形態。與計劃經濟不同的是,計劃經濟是基於對計劃經濟這一理念烏托邦式的信仰,而權力經濟則是基於自身利益,用手中的權力來實現利益。[1]權力經濟也是導致貧富差距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

核心

[編輯]

在一個被權力經濟統治的社會裡,行政權力是最高核心價值,社會的一切都以權力為中心,當政者考慮的只是政權、政府、當權者個人以及與其密切相關聯的地區或者集團的利害得失。直接導致正義、公道、公平和公正的喪失。權力經濟嚴重干擾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並導致地區之間人為的非均衡發展。[1]

危害

[編輯]

首先,權力經濟是是市場經濟的天敵,政府官員通過行政干預的方式使市場機制失靈、虛化,甚至成為權力運作的遮羞布。[3]權力經濟嚴重製約了市場的發展和完善。這不但遏制了市場,而且制約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使市場主體和不同地區之間沒有一個健康公平的發展環境。

其次,在一個正常國家中,該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是為了彌補市場的缺陷,政府運營的企業應該是以服務大眾為目的非營利性機構,但在權力經濟國家,其政府所屬企業往往大量分食著公眾的利益。

再次,權力經濟也是滋生腐敗的溫床。行政權力把持著大量的資源和行政審批權,必然導致權力尋租和腐敗。[1]就中國而言,中國自2010年開始的第三波移民潮和國內資本大量外逃的現象背後是這些新富階層對自身通過權力獲得財富的不安[4]

最後,權力經濟泛濫不僅形成病態社會,導致社會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公,而且對人的心理衝擊和社會道德氛圍的毒化也非常之大。權力經濟的運作遵循的是權力原則,使金錢和財富的攫取帶有更多骯髒的成分。[4]

中國情況

[編輯]

2012年1月,經濟學家張維迎就明確指出,最近幾年(指溫家寶執政時期),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有所逆轉,權力經濟死灰復燃。若這種逆轉繼續進行下去,中國早期改革的很多後果很有可能會失去。[2]市場經濟制度的前提是私有制和明晰產權,並建立一個法治的競爭體系,但中國政府不承認私有產權的普遍屬性,卻又打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招牌,讓公有產權虛置,使個人或小團體的非法利益坐實,這樣一來就淪為權貴們的權力經濟。拿中國的國有企業來說,其財產名義上是全民的,但實際上是由少數人掌控,是少數權貴們的囊中之物。[4]

2015年1月,政治社會學家丁學良在回答「中國大陸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時指出,中國大陸經濟資源的分配是隨著權力走的,從整個中國體制來講,基本上還是一個權力經濟社會,依靠權力分配資源,所以一些地方的資源高度集中。[5]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王勇:“盖章费”是“权力经济”下的蛋. 搜狐. 2013年11月26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5月14日). 
  2. ^ 2.0 2.1 张维迎:权力经济强盗逻辑死灰复燃. 鳳凰網. 2012年1月3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3日). 
  3. ^ “权力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敌、滋生腐败的温床. 中國青年報. 2001年5月12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4. ^ 4.0 4.1 4.2 張博樹. 《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破解“党专制”的方法论阐释》. 晨鐘書局. 2010年: 第23–33頁 [2015-01-21]. ISBN 9789881953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丁学良:中国应警惕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網易. 2015年1月21日 [2015年1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