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梁世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梁世勛(1651年12月25日—1718年8月11日),字廷鏞,號鶴汀,陝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清朝大臣。

生平

[編輯]

梁世勛生於順治辛卯十二月二十五日(1651年12月25日),先祖為陝西安塞人,後徒榆林,又徒三原。明末兵亂時家譜被毀。高祖梁戚,曾祖梁儒,祖父梁槐。其父梁加琦由武功起家,為蜀軍統領,隨肅親王豪格平川陝,為驍騎將軍。母王氏,誥曾一品太夫人。

梁世勛在兄弟四人中居幼。仲兄舟舉進士後,他也由一品蔭生入國子監,後以隨靖逆侯張公征剿河東有功,授盛京(今遼寧省)治中知縣,調劑滿兵與民兩安。此後歷任刑部員外郎、郎中,出任直隸永平府(治今河北省盧龍縣)知府,有神君名。在任10年,升任兩淮鹽運使,清除鹽法弊端。再遷山東按察使、布政使。康熙四十五年(1706)升廣西巡撫,使侗蠻知王化,修建文廟。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梁世勛出任安徽巡撫,接替病故的前任巡撫葉九思(1709—1711年在任),任期至五十五年十月[1]。出任當年,辛卯科場案案發,梁世勛前往揚州參與審理案情,而前任巡撫葉九思牽涉其中[2][3]

康熙五十五年(1716),梁世勛入朝進京任戶部左侍郎。又遵旨口外督理屯田,屯墾巴里坤(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以充軍餉。康熙五十七年戊戌閏八月十一日(1718年8月11日)在任所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誥授光祿大夫。庚子年戊子月甲申日(1720年)安葬於池陽之原。墓志銘由松江華亭人王頊齡(1642-1725)撰文,顯親王衍潢(1691—1771年)、浙江德清人禮部尚書蔡升元(1652-1722年)書丹,山西陽城人戶部尚書田從典(1651—1728)纂蓋[4]

妻室

  • 元配雷氏,誥贈一品夫人
  • 繼配許氏,誥贈一品夫人
  • 繼配劉氏
  • 繼配程氏

有子二人:

  • 長子梁兆麟,卒
  • 次子梁翥鴻:陝西三原蔭生,山東布政使,漕運總督,乾隆廿九年(1764年)任山東巡撫。著有《東廵金石録》。
  • 嗣孫梁天祿:候選知縣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歷任安徽巡撫一覽表,《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協志》,引自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 年版《清史稿》,中華書局標點本《(光緒)重修安徽通志》。
  2. ^ 《中國科舉史》:探尋中國科舉考試的淵源與起伏,東方出版中心
  3. ^ 《歷史的溫度6:站在十字路口》 張瑋/著 中信出版社
  4. ^ 陝西三原戶部左侍郎梁世勛墓志銘
    皇凊誥授光祿大夫戶部左侍郎加三級起祿十一次鶴汀梁公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武英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加二級監修明史總裁三朝國史政治典訓大清一統志御纂書經傅說會纂舊治年家弟華亭王頊齡頓首撰文 賜進士及第誥授光祿大夫經筵講官禮部尚書加一級前經筵講官特升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經筵講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內廷供奉經筵講官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掌詹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特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日講官起居注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修撰欽命陝西祭告兼賞閱全省兵丁奉使冊封和碩顯親王 三朝國史副總裁允政治典訓日講春秋解義纂修官撰定誥敕丙戌乙未戊戌文武殿試讀卷官乙未會試副主考乙丑會試同考年家眷弟蔡元升頓首拜書丹 賜進士出身誥授通議大夫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前兵部右侍郎仍管光祿寺事經筵侍班戊戌科殿試讀卷葵巳萬壽恩科乙未戊戌兩科武會試知武舉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光祿卿通政使司左右通政左右參議仍支正四品體掌山西山東陝西等道監察御史事稽察兵刑工三部事務兩次奉命巡視西城掌登聞院事乙酉科順天鄉試欽差內場監試官雲南道監察御史年家眷弟田從典頓首拜纂蓋 誥授光祿大夫,戶部左侍郎梁公暐世勛,字廷庸,號鶴汀,生於順治辛卯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康熙戊戌閏八月十一日,享年六十有七。今葬卜地於池陽之原,而擇庚子年戊子月甲申日以葬焉。其子若孫,撞余門而請所以志其墓者。余為史官也,今又於聞政事,表揚其職也。且於公素所嚴重,其何可辭,故按狀即其生平漳漳在人耳目者詮次之,俾勒於石,以傳永久,公本陝西安塞人,後徒榆林,又徒三原,明季譜牒毀於兵焚,故六代以上無考焉。至我朝有諱戚者,公之高祖也。諱儒者,公之曾祖也。諱槐者,公之祖也。生二子,均已武功起家。而公之父諱加琦,故定鼎之初,從肅王征蜀,家得軍民心,呼之為()佛,後以驍騎將軍得贈其先三世皆如其官。生四子,公次居幼,即貴,加曾三世皆光祿大夫。母王氏,誥曾一品太夫人。公生而風骨俊整,善讀書,見仲兄舟舉進士,益自克勵,以功名繼述為念,由正一品蔭生入監,後以隨靖逆侯張公征剿河東有功,題敘除盛京治中。筮士之初,樂聞論議,每遇士人,必仰然自下。時有防禦滿兵,暫借民房安插之議,閭井以為憂。公特設法規,視屋小大,均其多寡,又親為保伍,軍民兩安,由公調劑得宜也。再遷刑部郎中,謂西曹之職,嚴不如寬,有所矜疑,務令平反而後己,一時獄無覆盆者。出守永平有神君名,時郡地旗民相犬牙,居者賞患苦之,公以安集為務,獎善鋤強,捕蝗息訟,諸大政至今籍籍人口,既登上考,權鹺兩淮,凡鹽法之弊,搜剔一清,累邊直隸巡道,山東按察,即為其地布政。擢巡撫廣西,不兩年間,逐秉節鉞。公之揚歷外台,其才有以安民業,答主知,故不嫌其遷之驟也。西粵為侗蠻出入之地,最難撫治,公使通謠僮語者,宣以上諭十六條,並飭土司遵行,而侗蠻咸知王化。文廟佾舞獨缺。公延名儒,考究律呂,參訂器物,俾為士者,咸識禮樂。又修葺書院及義學,選生童肆業其中,一切癝膳膏火之資,捐俸以助。至於深山窮谷,易於藏奸之處,公飭各屬勤訓鄉練,慎密兵防,皆以泛守寧謐聞。由是也。 上之知公深,復調撫安徽,公以君恩為重,焦勞況瘁,訖無寧晷。和平清介,一如西粵。後廘鳳炎荒,特為題請,即以安慶截漕十萬石,移撥分給,民賴以全活者甚眾。其攝製府之纂與兼管鳳陽關榷也,開浚舊河,厘剔監稅,通商惠民,莫不盡善。內升戶部左侍郎,與武進趙公同寅協恭,持籌盡瘁。適有口外督理屯田之旨,即戒道馳行至其地,與甘涼肅三鎮商確事宜,身為眾倡,將棄咸為踴躍,其分田、均畝、播種、築場、經營必備,秋成所獲二千餘石。積勞之後,身心俱憊,竟以此致疾,卒於屯所。卒之日,尤以國恩未報為憾。悲夫,公可謂忘身殉國者矣。公一生忠悃嘉猷,上荷聖眷,至於天章宸翰,御纂書集,以及上方珍品,天閒鞍馬,便繁稠疊,龍錫逾常,尤不可備紀。元配雷氏,繼配許氏,俱誥贈一品夫人,卒。繼配劉氏,卒。繼配程氏,待封孺人。子二人:長兆麟,卒。次翥鴻,正三品蔭生,聘兵部尚書趙諱弘燦公女。女二人:長字原任揚州府知府候補副使道趙諱弘煜公次子之璽,蔭生。次幼。嗣孫天祿,候選知縣,娶雷氏。曾孫女一,幼。銘曰: 天生斯人,利及社稷。事上惠民,不遺餘力。所歷名彰,所居稱職。身殞於疆,心勤於國。公之治行,官箴是式。公之功勳,鐘鼎是勒。幽宅巍巍,豐碑屺屺。千萬斯年,於昭無極。 男翥鴻孫天祿泣血上石
官銜
前任:
蕭永藻
廣西巡撫
康熙四十五年-康熙五十年
(1706年—1711年)
繼任:
陳元龍
前任:
葉九思
安徽巡撫
康熙五十年八月-五十五年十月
(1711年-1716年)
繼任:
李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