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求那毘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求那毘地,梵名 Guṇavṛddhī,漢譯為「安進」。中天竺人。南朝劉宋大明以後少有出經,自求那毘地前來譯經後,僧俗皆歡喜讚歎。[1]

早年生平

[編輯]

求那毘地年輕時即出家,跟著印度大乘法師僧伽斯Saṃghasena學習。聰穎過人,勤於讀誦記憶大小乘經典,有二十萬言之多。佛典以外,對於陰陽、卜筮之學也有所精通。[2]

弘法經歷

[編輯]

南朝時,於齊高帝建元初年,駐錫在毘耶離寺。因為他個人的威儀端肅,王公貴人常常禮敬供養。

求那毘地為人弘厚,許多人萬里來歸外,南海商人也都向他學習佛教道理,其中為佛事而獻資贊助的弟子很多,求那毘地都接受,但個人並無私利,主要都用於興辦佛教事業。其後在建鄴修建了正觀寺。建築上,重閣層門,殿堂都經過整理裝飾,相當莊嚴。中興二年冬示寂,年壽不詳。

譯經貢獻

[編輯]

在天竺時,僧伽斯從《修多羅藏》中鈔出要切譬喻,有百則之多,主要目的是用來教授初入佛教的行人。[3]求那毘地也通曉義旨,所以在南朝齊永明十年的秋天,新譯出《百喻經》四卷。

  • 《十二因緣經》一卷
  • 《須達長者經》一卷

註腳

[編輯]
  1. ^ 出三藏記集•卷14》:「自大明以後。譯經殆絕。及其宣流法寶世咸美之。」
  2. ^ 高僧傳•卷3》:「懃於諷誦。諳究大小乘將二十萬言,兼學外典,明解陰陽,占時驗事,徵兆非一。」
  3. ^ 《高僧傳•卷3》:「初僧伽斯於天竺國,抄修多羅藏中要切譬喻撰為一部,凡有百事。」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