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泰州學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泰州學派,創始人是中國明代學者王泰州(名,號心齋),發端於陽明學派,被稱為「左派王學」。[1]

特點

[編輯]

其學說的特點是簡單易行,易於啟發市井小民、販夫走卒,極具平民色彩,故流傳甚遠。屬明代反映城市平民、農民大眾思想情感的儒學流派,故稱「平民儒學」。

歷史

[編輯]

嘉靖五年(1526年)王艮應泰州知府王瑤湖之聘,主講於安定書院,宣傳「百姓日用即道」,開始泰州學派的創立之先河,學生多是社會基層人士,如農夫、樵夫、陶匠、灶丁等。泰州學派以「百姓日用即道」為標揭,闡述「滿街都是聖人」,「人人君子」,「堯舜與途人一,聖人與凡人一」,「聖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雖被斥為異端,[2]卻道出小市民的心聲。其門下有朱恕顏鈞王襞羅汝芳何心隱李贄焦竑周汝登等人。

影響

[編輯]

但因過於狂禪,[3]四庫全書》不收李贄、羅汝芳、顏鈞、何心隱、周汝登等人的著作。黃宗羲明儒學案》:「泰州之後,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王艮門人輯有《心齋全集》6卷。

註釋

[編輯]
  1. ^ 《明儒學案》中以師承地域為界,把陽明學派分為浙中王學、江右王學、南中王學、楚中王學、北方王學、粵閩王學、泰州學派等。
  2. ^ 朱國楨《涌幢小品》卷十六:「今日士風猖狂,實開於此。全不讀《四書》本經,而李氏《藏書》、《焚書》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壞人心,傷風化,天下之禍,未知所終也。」熊賜履更進一步指出狂禪的破壞性:「昔之佛老,猶是門庭之寇,今之狂禪,則為堂奧之賊矣。昔之佛老,猶是膚骨之疾,今之狂禪,遂成心髓之毒矣。」
  3. ^ 楊向奎於《清儒學案新編》中明確提出狂禪是由泰州學派發展而來的,「明中葉後本為王學的天下,泰州學派興,末流遂入於狂禪,於是蔑仁義棄禮樂,形成反對傳統儒家思想之異軍。」

代表人物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