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明代人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英(1363年—1419年),祖籍山西洪洞縣山東汶上縣人(今汶上縣康驛鎮顏珠村),明代初年水利家。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黃河在原武決口,河水漫沒曹州、梁山,切斷了大運河,造成南北漕運癱瘓。1411年,工部尚書宋禮受命征濟南兗州青州東昌四府民工治水。一開始,宋禮試圖改用會通河水系濟漕但是因水量不足失敗了。此後他尋訪遇到民夫隊長、汶上縣農民白英(1363-1419)[1]。白英熟悉水文、地理,提出用汶水為源、築堤引水往運河高點南旺,再由南旺北流入衛河、設水閘,南流至濟寧、經水閘通淮泗。

工程按照白英的計劃實施,最終成功完成並使得運河服務通達南北數百年,直到清末才逐漸被海運替代後廢棄。白英數次隨工部進行水利整治工作,最終在德州勞累過世,享年56歲,葬於汶上彩山之陽。死後,明朝封他為「功漕神」進行神格化、在彩山村為白英立祠[1]、賜田500畝、子孫守祠奉祀。此外在南旺建宋公祠、白公祠、分水龍王廟。今日的戴村壩博物館亦有白英胸像。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明代水利专家白英_东平湖史话_山东黄河河务局. sdb.yrcc.gov.cn. [2020-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