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德隕石坑

座標14°34′N 54°43′E / 14.57°N 54.72°E / 14.57; 54.7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皮卡德隕石坑
阿波羅17號測繪相機拍攝的圖像
緯度14.57°N
經度54.72°E
直徑22.4公里
深度2.32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306°
命名來源讓·皮卡爾英語Jean Picard

皮卡德隕石坑(Picard)是月球正面位於危海西南部的一座年輕小月坑,形成於32億年-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其名稱取自十七世紀法國天文學家及大地測量學家讓·皮卡爾英語Jean Picard,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皮卡德隕石坑周邊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 拍攝。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斜視圖

它是危海中最大的未掩沒隕坑,西側則是幾乎已完全填塞的耶基斯坑,西北偏北是略小的皮爾斯隕石坑,東面從北到南分布著埃克特柯蒂斯格里夫斯三座小隕坑。另外,在東面和西北偏西方分別綿延著泰爾米埃山脊奧佩爾山脊[2]。 皮卡德隕石坑的中心月面坐標14°34′N 54°43′E / 14.57°N 54.72°E / 14.57; 54.72, 直徑22.4公里[3],深度2320米[4]

皮卡德隕坑外觀接近圓形,東西略長,西側稍向外鼓;坑壁邊緣清晰,外側坡寬闊,由於地震造成的底表塌陷,內側壁形成了一系列的梯田結構,坑底最深處位於邊緣以下2000米[5],中部有一座小山[6]。隕坑整體側壁高出周邊地形910米[7],內部容積約為300公里³[1]。在施羅特亮度表中,該隕坑壁的明暗等級為5½°。

該隕坑的形態特徵屬於"TRI 型"(以該類月坑的典型代表特里斯納凱爾隕石坑命名),曾記錄到在月食期間有溫度異常,主要是隕石坑地質齡較短,缺少足夠提供隔熱作用的表岩屑所致。

月球瞬變現象[編輯]

皮卡德隕石坑曾被觀察到其表面模糊變暗的月球瞬變現象(TLP)。

衛星隕石坑[編輯]

LAC-62 地圖.

按慣例,最靠近皮卡德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8]

皮卡德 月面坐標 直徑, 公里
K 9°44′N 54°34′E / 9.73°N 54.56°E / 9.73; 54.56 (Picard K) 9
L 10°19′N 54°19′E / 10.32°N 54.31°E / 10.32; 54.31 (Picard L) 7
M 10°13′N 53°57′E / 10.21°N 53.95°E / 10.21; 53.95 (Picard M) 8
N 10°31′N 53°34′E / 10.52°N 53.57°E / 10.52; 53.57 (Picard N) 19
P 8°49′N 53°37′E / 8.82°N 53.62°E / 8.82; 53.62 (Picard P) 8
Y 13°11′N 60°16′E / 13.18°N 60.27°E / 13.18; 60.27 (Picard Y) 4

以下隕石坑已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更名: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The crater Picard on the LAC-62 map (PDF).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2). 
  4.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5. ^ Picard Crater. vgl.org. [October 18,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0月25日). 
  6. ^ Moore, Patrick (2001). On the Moon. Sterling Publishing Co.. ISBN 0-304-35469-4
  7. ^ Description Crater online The Moon-Wiki.. [2016-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9). 
  8. ^ Bussey, B.; Spudis, P. The Clementine Atlas of the Mo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521-81528-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