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劍津中學
26°38′34″N 118°11′04″E / 26.6427°N 118.184531°E
福建省南平劍津中學,或稱南平第二中學、劍津中學或南平二中,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南平市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1]
南平劍津中學於1902年創辦,其前身男校為培元書院、薛承恩流芳學堂、流芳中學;女校為樟湖女塾、淑馨女校。1932年合併成立私立劍津中學,建校於原北鎮街。1951年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並遷離原校址,新辟校舍,改名為「南平第二中學」1970年,學校遷址於大同嶺(即今校本部西山校區校址所在地)。1992年復名為南平劍津中學。1991年通過福建省首批三級達標校驗收,1996年通過省二級達標校驗收。2001年,南平劍津中學被確定為初級中學,停止高中部招生,同年被確定為省級初中示範校。[2]2024年9月,南平劍津小學作為南平劍津中學的小學部開始招生。[3]
南平劍津中學現任校長為王槐晟[4]。
校史
[編輯]早期沿革
[編輯]1902年,美以美會教士萌惠廉(William Artyn Main)在南平綠竹嶺創辦培元書院[5],兩年後於北鎮街建新校舍,改名為薛承恩流芳學校。後有熱心教育人士,相繼苦心辦學,1920年,改辦舊制中學,1922年春,分別設立普通、師範學科;遵照部章,改辦新制中學,分高、初中兩部。女校起源於1902年,由樟湖女塾遷移至南平馬祖坊民屋內開學。1906年建校舍於黃金山,定名為淑馨女校。1932年合併成立私立劍津中學,建校於原北鎮街。[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1951年學校由南平縣人民政府接管並遷離原校址,新辟校舍,改名為「南平第二中學」,20世紀60年代被確定為南平地區重點中學。1970年文革期間,遷址至原南平地委黨校,即今本校校址所在地——大同嶺上。1991年通過福建省首批三級達標校驗收[7]。1992年,學校復名為南平劍津中學,1996年通過省二級達標校驗收。2001年,因市區學校布點調整,南平劍津中學被確定為初級中學,停止高中部招生,同年被確定為省級初中示範校。2014年,南平劍津中學江南校區開始招生[8]
教學設施
[編輯]學校占地22854平方米,有250m標準塑膠環形跑道的高標準操場,並有7個標準籃球場和2個排球場、一座標準桌球館、禁毒中心與錄播室、階梯教室。[2]配有實驗樓、綜合樓、觀景台、圖書館、體育場、健身器材、架空地下運動場等設施。[7]
現有劍津中學校本部(西山校區)和江南校區兩個校區,截止2021年11月,學校核定編制252名,在編在崗217名。其中高級職稱40人,中級職稱97人,初級34人,工勤人員4人。校本部37個班級,其中七年級(2021級)12個班級607人,八年級(2020級)12個班級657人。九年級(2019級)13個班641人,學生總計1886人;江南校區22個班級,其中七年級(2021級)8個班級371人,八年級(2020級)8個班級415人,九年級(2019級)6個班304人,學生數1090人,兩個校區總計學生人數2976人。[2]
2021年,學校對操場塑膠跑道進行了重新鋪刷[9],並陸續建設了才藝展示台頂棚等設施。
校園景點
[編輯]宋碑亭
[編輯]南劍州州學建於1025年,比宋帝詔令各州縣辦官學還早19年,孕育了理學南傳始祖楊時等,「異時偉人輩出」。楊時學術一傳羅從彥、二傳李侗、三傳朱熹,形成「延平四賢」。西山州學歷經宋、元、明三代,為南平「理學名邦」奠定了基礎,被譽為中國古代教育史的豐碑。
南宋建炎初(1128年)、州學毀於兵災,後於西山舊址重建,紹興十七年(1147年)落成。時進士張致遠撰文,作《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羅薦可書丹,立碑以記之。古碑以黑色頁岩為原料,圓首篆額,高3.125米,寬1.64米、下奠花崗岩龜趺座,是研究閩學形成和福建思想史、教育史以及書法碑刻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1961年5月10日,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此文物,省市主管機關於原址建石柱角亭一座,其中額標「宋碑亭」三字為著名書法家沈覲壽所書[10]。
鄭成功都督御營舊址
[編輯]南明隆武帝朱聿鍵移蹕延平時,「以延平府衙為行宮,以延平西山為御營」,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閩西北抗清的艱難歲月。鄭成功在延平積極籌措兵餉器甲、招募當地鄉民演武操練,並利用西山居高臨下、視野遼闊的天然優勢,同時完成練兵演武與都督御營的職責。西山上(今劍津中學校園內)的千年古榕,也因此成了鄭成功觀兵演武的歷史見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劍津中學(原南平二中)興建教學樓施工時,曾挖出了數門明清時期的大炮,現保存在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和南平市博物館。
2008年,在「2008成功之旅」台灣參訪團參觀西山勝跡時,兩岸同胞共同為「鄭成功都督御營舊址」石碑揭開了紅幕。
龍涎亭
[編輯]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成立,軍閥盧興邦受委任管轄閩北,期間將南平西山闢為南平公園。現校園內存留的假山、亭台皆為舊時南平公園之遺蹟。
「龍涎」之名由「雙劍化龍」的傳說而來。據傳延平湖雙劍化身為龍飛去時,落一滴涎水於西山,化為一弘清泉,終年不竭。後人建龍涎亭,成為一處佳景。
參考文獻
[編輯]- ^ 南平市剑津中学-网站. web.archive.org. 2009-11-20 [2022-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0.
- ^ 2.0 2.1 2.2 南平剑津中学校庆通讯 第01期. 微信公眾平台. [2022-10-29].
- ^ "南平市江南实验学校"项目首栋教学楼封顶 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微信公眾平台. [202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7).
- ^ 福建两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微信公眾平台. [2022-10-29].
- ^ 黃光域.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08-01. ISBN 9787549597406.
- ^ 南平市剑津中学-网站. 南平劍津中學. 2009-11-20 [2022-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0).
- ^ 7.0 7.1 南平市剑津中学简介_院校直通车. www.555edu.net.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4).
- ^ 延平区2018届中考质量分析会在剑津中学江南分校召开 - 闽北教育. jyj.np.gov.cn. [2022-10-29].[失效連結]
- ^ 长安之剑 你我共铸. 微信公眾平台. [202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4).
-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福建省志: 文物志. 方志出版社. 2002. ISBN 7-80122-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