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竇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竇威(6世紀?—618年7月25日),文蔚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人,祖籍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隋朝、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

竇威的父親竇熾是北周上柱國,在隋朝擔任太傅,太穆皇后是竇威堂兄弟的女兒[1]。竇威性格深沉有才識度量,博覽群書,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功臣勛貴,各位兄弟都崇尚武藝,而竇威專心研習文史,專一自守。哥哥們都嘲笑竇威,稱他是「書痴」。隋朝內史令李德林主持科舉,竇威參加秀才考試,考中甲等,任秘書郎。任期結束後竇威應該升職,卻堅持原職不願調動,在秘書省十多年,學業更加增進廣博。當時竇威的哥哥們都因為軍功獲得顯要的官職,交往結識豪門權貴,賓客盈門,而竇威僅僅是閒散的官職。竇威的哥哥們對他說:「過去孔子積累學問成為聖人,還是在他的時代很狼狽,飄泊失意,你效法此道,又想追求什麼?功名地位不通達,真是活該。」竇威笑而不答。過了很久,蜀王楊秀徵召竇威出任記室,因為楊秀行事大多不守法,竇威自稱患病回到故鄉。楊秀被廢黜後,王府的官吏大多獲罪,只是竇威因為先見之明而獲得保全。大業四年(608年),竇威屢次升任內史舍人,多次陳述朝政得失違背隋煬帝的旨意,竇威夫人是蕭皇后的姐姐,因此改任考功郎中,後來被定罪免官[2],返回京城[3][4]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進入關中,徵召竇威補任大丞相府司錄參軍。當時天下混亂,五禮荒廢,竇威博學多識,很熟悉舊日的禮儀,朝章國典都是他制定的,禪讓繼位的文書也大多參與起草[5]。李淵經常對裴寂說:「叔孫通也不能超過竇威。」武德元年六月甲戌(618年6月28日),竇威出任內史令[6][7][8]。竇威奏議時儀態文雅,多引用歷史為比喻,唐高祖很親近看重他,有時將竇威引入臥室,常常促膝而談。唐高祖曾經對竇威說:「昔日北周有八柱國的顯貴,我與您家都曾任此職。如今我已是天子,您是內史令,根本相同末節差異,竟這樣不平等。」竇威害怕,叩頭拜謝說:「臣家過去在漢朝,四次成為外戚,到了北魏有三個皇后,陛下成為皇帝,我家又有皇后。臣因為姻戚的關係在中書省任職,自認為很慚愧,早晚謹慎害怕。」唐高祖笑著說:「您是以三朝皇后家族的身份向我誇耀吧!近來見到關東人和崔、盧結婚的,尚且自我誇耀,您家世代是皇帝的親戚,不也是很高貴嗎!」[9][10][11][12]

竇威臥病在床後,唐高祖親自去探望。武德元年六月辛丑(618年7月25日),竇威去世[13][14][15],竇威個性簡潔樸素,家中不經營產業,沒有多餘的財物,遺囑簡單安葬。唐高祖為之哭的很傷心,贈予竇威尚書右僕射、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諡號[16]。竇威下葬的日子,唐高祖詔令太子李建成以及百官一起出動送葬。竇威有文集十卷[17][18]

其他

[編輯]

竇威曾拜入王通門下,接受王通的教導[19]

墓碑

[編輯]

竇威墓碑位於萬年縣,于志寧撰寫,武德九年立碑[20]

家庭

[編輯]

夫人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竇茂,隋朝鄧國公
  • 竇恭,北周柱國、亳州刺史、酇國公
  • 竇覽,隋朝開府、汶州總管、建安公
  • 竇深,隋朝開府儀同三司、蔚州刺史、綏安縣開國公
  • 竇嶷,隋朝使持節、蔡州諸軍事、蔡州刺史、上柱國、廣武郡公
  • 竇誼
  • 紇豆陵含生,嫁北周趙國公宇文招,封趙國公夫人

子女

[編輯]
  • 竇惲,唐朝岐州刺史、延安郡公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61》,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5》,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竇威字文蔚,岐州平陸人。父熾,在周為上柱國,入隋為太傅,太穆皇后,其從兄弟女也。
  2. ^ 2.0 2.1 《冊府元龜·卷八百五·總錄部·高潔棄官》:竇威沈深有器局博覽群言隋煬帝帝時以其皇后姊婿徵為考功郎數侍宴遊非其所好。又見隋政日亂稱病去官。
  3. ^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竇威字文蔚,扶風平陵人,太穆皇后從父也。父熾,隋太傅。威家世勛貴,諸昆弟並尚武藝,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諸兄哂之,謂為「書痴」。隋內史令李德林舉秀異,射策甲科,拜秘書郎。秩滿當遷,而固守不調,在秘書十餘歲,其學業益廣。時諸兄並以軍功致仕通顯,交結豪貴,賔客盈門,而威職掌閒散。諸兄更謂威曰:「昔孔丘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名位不達,固其宜矣。」威笑而不荅。久之,蜀王秀闢為記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稱疾還田裡。及秀廢黜,府僚多獲罪,唯威以先見保全。大業四年,累遷內史舍人,以數陳得失忤旨,轉考功郎中,後坐事免,歸京師。
  4. ^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威沈邃有器局,貫覽群言,家世貴,子弟皆喜武力,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痴。內史令李德林舉秀異,授秘書郎,當遷不肯調者十年,故其學益博。而諸兄以軍功位通顯矣,薄威職閒冗,更謂曰:「昔仲尼積學成聖,猶棲遲不偶,汝尚何求耶?」威笑不荅。蜀王秀闢為記室,威以秀多不法,謝疾去。秀廢,府屬皆得罪,威獨免。大業中,累遷內史舍人,數諫忤旨,轉考功郎中,後坐事免。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又以前考功郎中竇威為司錄參軍,使定禮儀。威,熾之子也。
  6. ^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六月甲戌,太宗為尚書令,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尚書右僕射,相國府司馬劉文靜為納言,隋民部尚書蕭瑀、相國府司錄竇威並為內史令。
  7. ^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六月甲戌,趙國公世民為尚書令,裴寂為尚書右僕射、知政事,劉文靜為納言,隋民部尚書蕭瑀、丞相府司錄參軍竇威為內史令。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六月,甲戌朔,以趙公世民為尚書令,黃台公瑗為刑部侍郎,相國府長史裴寂為右僕射、知政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司錄竇威為內史令,李綱為禮部尚書、參掌選事,掾殷開山為吏部侍郎,屬趙慈景為兵部侍郎,韋義節為禮部侍郎,主簿陳叔達、博陵崔民干並為黃門侍郎,唐儉為內史侍郎,錄事參軍裴晞為尚書右丞。
  9. ^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高祖入關,召補大丞相府司錄參軍。時軍旅草創,五禮曠墜,威既博物,多識舊儀,朝章國典皆其所定,禪代文翰多參預焉。高祖常謂裴寂曰:「叔孫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內史令。威奏議雍容,多引古為諭,高祖甚親重之,或引入臥內,常為膝席。又嘗謂曰:「昔周朝有八柱國之貴,吾與公家咸登此職。今我已為天子,公為內史令,本同末異,乃不平矣。」威謝曰:「臣家昔在漢朝,再為外戚,至於後魏,三處外家,陛下龍興,復出皇后。臣又階緣戚里,位忝鳳池,自惟叨濫,曉夕兢懼。」高祖笑曰:「比見關東人與崔、盧為婚,猶自矜伐,公代為帝戚,不亦貴乎!」
  10. ^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高祖入關,召補大丞相府司錄參軍。方天下亂,禮典湮缺,威多識朝廷故事,乃裁定製度。帝語裴寂曰:「威,今之叔孫通也。」武德元年,授內史令。每論政事得失,必陳古為諭,帝益親矚,嘗引入臥內,謂曰:「昔周有八柱國,吾與公家是也。今我為天子,而公為內史令,事固有不等耶?」威懼,頓首謝曰:「臣家在漢,再為外戚。至元魏,有三皇后。今陛下龍興,臣復以姻戚進,夙夜懼不克任。」帝笑曰:「公以三後族誇我邪!關東人與崔、盧婚者,猶自矜大,公世為帝戚,不亦貴乎。」
  11. ^ 《唐會要·卷三十六》:武德元年,高祖嘗謂內史令竇威曰:「昔周朝有八柱國之貴,吾與公家,咸登此職,今我已為天子,公為內史令,本同末異,無乃不可乎?」威曰:「臣家昔在漢朝,再為外戚,至於後魏,三處外家。今陛下龍興,復出皇后。臣又階緣戚里,位忝鳳池,自惟叨濫,曉夕兢懼。」高祖笑曰:「比見關東人崔、盧為婚,猶自矜伐。公世為帝戚,不亦貴乎?」
  12. ^ 《太平御覽·卷四百七十·人事部一百一十一》:《唐書》曰:竇威拜內史令。威奏議雍容,多引古為證,高祖甚親重之。或引入臥內,帝為前席。又嘗謂曰:「昔周朝有八柱國之貴,吾與公家咸登此職。今我為天子,公為內史令,本同末異,乃不平矣。」威謝曰:「臣家昔在漢朝,四為外戚,至於後魏,三處外家,陛下龍興,復出皇后。臣又階緣戚里,位忝為婚,猶自矜伐,公代為帝戚,不以貴乎。」
  13. ^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辛丑,內史令竇威卒。
  14. ^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辛丑,竇威薨。
  15.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辛丑,內史令延安靖公竇威薨。
  16. ^ 《唐會要·卷七十九》:靖。(秉德安眾曰靖。寬樂令終曰靖。恭己鮮言曰靖。)贈司空淮安王神通。贈太子太保長平郡王叔良。贈尚書右僕射延安郡公竇威。魏州刺史辛君昌。鴻臚卿懷仁縣公郭嗣本。贈越州都督渭源縣侯顧琮。贈太子太師冀國公竇希瓘。贈左散騎常侍路嗣恭。贈太子太傅崔損。
  17. ^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及寢疾,高祖自往臨問。尋卒,家無餘財,遺令薄葬。諡曰靖,贈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詔太子及百官並出臨送。有文集十卷。
  18. ^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後寢疾,帝臨問,及卒,哭之慟。贈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諡曰靖。威性儉素,家不樹產,比喪,無餘貲,遺令薄葬。詔皇太子、百官臨送。
  19. ^ 《中說·附錄》:門人自遠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扶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玄齡,巨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咸稱師北面,受王佐之道焉。如往來受業者,不可勝數,蓋千餘人。隋季,文中子之教興於河汾,雍雍如也。
  20. ^ 《寶刻叢編·卷八》:唐中書令延安靖公竇威碑   于志寧撰武徳九年【京兆金石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