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通信兵
蘇聯國防部通信兵 | |
---|---|
存在時期 | 1919年10月20日 – 1992年7月5日 |
國家或地區 | 蘇聯 |
種類 | 通信兵 |
規模 | Formations and Units |
直屬 | 蘇聯武裝力量 |
駐軍/總部 | 蘇聯國防部通信兵主任 |
蘇聯內務部隊、邊防部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通信兵不屬於國防部通信兵主任領導。[2]
歷史
[編輯]蘇俄內戰
[編輯]蘇聯解體時的通信兵部隊
[編輯]部隊分類
[編輯]- 隸屬於指揮系統中負責通信:
- 總參謀部通信兵部隊;
- 五大軍種通信兵部隊;
- 戰略-戰役司令部的通信兵部隊(方面軍、軍隊集群、軍區);
- 作戰司令部(集團軍與軍);
- 隸屬於各兵種的通信分隊;
- 隸屬於基層部隊的通信兵分隊
- 組織架構:
- 通信旅;
- 獨立單位 – 團、營 (野戰通信中心), 連 (中心、排、班、組);
- 研究所等
- 教育設施
- 修理廠、通信器材倉庫等
- 按照通信功能分類:
- 通信樞紐
- 通信線
- 地區
- 軍郵局
- 通信安全中心
- 通信技術支持與指揮自動化
通信兵的任務
[編輯]任務有:[2]
- 現存通信系統的運用
- 通信系統的維護
- 建立、開發、改進通信系統,保障其可靠運用
- 從和平轉入戰時,加強與建造通信系統
- 軍隊展開時,部署野戰通信系統。
通信部隊建制結構
[編輯]通信兵部隊最大建制單位為通信旅。七十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組建通信旅。約有50個旅。包括:[2]
- 最高統帥部的通信旅
- 通信樞紐的通信旅
- 地區通信線路的通信旅
- 後方通信旅
- 預備通信旅
- 通信訓練旅
通信旅(除了通信樞紐旅)轄3至5個不同種類的通信營:無線電營、對流層通信營、長途通信營、無線電中繼通信營、無線電中繼線纜營、地下通信線纜營、有線電通信營、樞紐營、通信工程營等),以及營級的野戰樞紐與永久樞紐。
戰術部隊(摩步師、坦克師、空降師)以及戰鬥兵種、特種部隊、技術支持部隊、後勤部隊,轄獨立通信營與通信連、通信排、指揮排、軍郵站、技術排、通信器材修理車間。
四大戰略方向(西方、西南方、南方、遠東)總司令部各轄2個通信旅、2-3個獨立通信營。每個邊境軍區與駐德蘇軍集群各轄2–3個通信旅、1個通信團與2-4個獨立通信營。
每個坦克集團軍與諸兵種合成集團軍,轄集團軍直屬通信團(轄2個通信中心與1個通信連)與一個無線電-線纜中繼通信營。
陸軍主戰部隊的通信兵由不同種類的營組成,編入旅、團的建制。
通信營的種類有:[2]
- 陸軍軍、摩步師、坦克師、空降師:獨立通信營
- 通信旅下轄營:
- 獨立通信營(節點);
- 獨立線纜通信營
- 獨立長途通信營
- 獨立通信工程營
- 獨立重型地下線纜通信營
- 集團軍下轄:
- 獨立無線電中繼通信營
- 獨立無線電中繼與線纜通信營
通信兵裝備器材
[編輯]蘇德戰爭時期,陸軍裝備了12–RT, RBM, A–7, RSB–F, RAF–KV–3等型號的無線電台,野戰電報機2BDA–43。
1944年底,開始接收RAF–KV–4無線電台與"Karbid"設備用於電傳打字。當時蘇聯也能生產超短波電台。
部隊中裝備的電台密度也在不斷增長。例如,戰爭初期步兵師只有22部無線電台,戰爭後期達到了130部。[1]
四五十年代開始大量裝備車載短波電台:[2]
- 總參無線電網絡 – R–100 與 R–110;
- 前方線纜網絡 – R–101 與 R–102;
- 集團軍與軍 – P–118 與 R–103;
- 師 – R–104 (便攜與車載改型);
- 坦克部隊 – R–112.
戰術部隊的免搜索與免調節小型超短波無線電台: R–105, R–1Ob, R–108, R–109, R–114, R–116 與 R–113 (坦克).
同時期,開始引入了無線電中繼通信,多信道的R–400與低信道的R–401電台,以及頻分復用與信道復用的P–310, P–304, P–311, P–312 , P–313, P–314等。改進了電話機、電報機、交換機、幾種野戰通信電纜。第一款司令部指揮通信車R–125 "Alphabet", R–118無線電台與R–403、R–405中繼台入役。使用GAZ–69或GAZ–bZ車輛,後來換為UAZ–469與GAZ–66.
五六n暗袋強調野戰通信中心的機動性:
- 1型機動通信中心 – 方面軍通信站,22台車輛
- 2型機動通信中心 – 方面軍通信線路, 6台車輛
- 3 型機動通信中心– 集團軍,9台車輛
- 4型機動通信中心 – 軍,4台車輛
- 5型機動通信中心 – 師,1台車輛
戰術部隊的指揮控制開始使用新型短波、超短波單邊帶大功率或中功率無線電台: R–135, R–136, R–137, R–140. 戰術使用的便攜車載寬帶超短波電台R–107與R–111,可在預設的頻率上自動調頻。
新型的高質量多信道中繼台R–121, R–122, R–408可覆蓋150–250公里。
七十年代初期,在國防部通信兵主任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別洛夫上將領導下開始了通信裝備器材的換代革命。通信指揮車輛開始採用主戰履帶車底盤(BMP–1KSh 與 BMD–1KSh), 以及新型汽車底盤的R–141, R–142, R–148,冀東野戰通信中心R–146A, 統一的通信線路 "Topaz" (P–300, P–301, P–302); 保密通信使用的T–206–ZM.1972年開始使用師、集團軍、方面軍的空中機載通信。對流層通信從多台車(R–408使用3台ZIL–157汽車帶長拖車)換型為機動緊湊的使用單台車的R–410與R–412。1972年開始使用衛星通信地面站R–440 "Kristall"。[3]
野戰通信樞紐的軟硬體都改型了,安裝在輪式底盤上:
- 電話交換機 P–225;
- 硬體綜合體 P–240 與 P–241;
- 原創通信設備 P–234, P–255, P–257;
- 保密通信控制室 P–242, P–244;
通信兵的器材裝備使用了輪式越野底盤:GAZ–63, GAZ–69, GAZ–66, ZIL–157, ZIL–131, Ural–375, Ural–4320與KamAZ–4320. 底盤上安裝了標準通信方艙(KUNG–1M, KM–66, KM–131).
使用的裝甲人員輸送車與步兵戰車底盤改裝的通車車底盤有:
- BTR–50 → BTR–50PU 與 BTR–50PUM;
- BMP–1 → BMP–1KSh;
- BMD–1 → BMD–1KSh;
- BRDM → BRDM–5;
- BTR–60 → R–137B, R–140BM, R–145BM, R–156BM, R–238BT, R–240BT, R–241BT, R–409BM, PU–12.
通信兵主任
[編輯]- 阿爾捷米·柳博維奇 – 1919–1920;
- 英諾肯蒂·哈勒普斯基軍級指揮員 – 1920–1924;
- 尼古拉·辛尼亞夫斯基二級集團軍級指揮員 – 1924–1935;
- 羅曼·沃伊茨霍維奇·朗瓦軍級指揮員(波蘭裔) – 1935–1937;
-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阿克肖諾夫軍級指揮員 – 1937-05-21 – 1937-12-29;
- 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奈德諾夫少將、中將 – 1938年2月 – 1940-07-26;
-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加皮奇少將 – 1940-07-26 – 1941-07-22;
- 伊萬·捷連季耶維奇·佩列瑟普金通信兵中將、上將、通信兵元帥 – 1941-07-22–1957;
- 伊萬·季莫費耶維奇·布利切夫 通信兵上將– 1957–1958;
- 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列昂諾夫通信兵上將、通信兵元帥 – 1958–1970;
-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別洛夫通信兵上將、通信兵元帥 – 1970–1987;
- 康斯坦丁·伊萬諾維奇·科貝茨少將 – 1987–1990;
- 奧列格·薩維利耶維奇·利索夫斯基上將 – 1990–1991.
人員訓練
[編輯]軍官培訓
[編輯]高等通訊軍事指揮與工程學校培養初級軍官:
- 以通信兵元帥伊萬·捷連季耶維奇·佩列瑟普金命名的克麥羅沃高等通信軍事指揮學校。在謝爾久科夫擔任俄國防部長期間,該校與絕大多數此類專業軍事院校一樣於2009年被裁撤。這導致部隊急需的通信分隊指揮員主要由地方高等院校畢業生擔任。他們在地方大學軍事教研室(軍事系)或訓練中心接受相應訓練後參軍。由於受訓水平有限,其軍政素質與職業軍人相比差距較大,無法迅速勝任工作。2018年11月俄國防部最近決定重建克麥羅沃高等軍事通信指揮學校,通信總局和幹部總局聯合擬制所需文件。預計每年可輸送300名中尉軍官。
- 以蘇聯元帥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命名的榮獲紅旗勳章的新切爾卡斯克高等通信軍事指揮學校
- 以蘇聯元帥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命名的波爾塔瓦高等通信軍事指揮學校
- 以蘇聯元帥馬特維·扎哈羅夫命名的梁贊高等通信軍事指揮學校
- 榮獲紅星勳章的托木斯克高等通信軍事指揮學校
- 以格里戈里·奧爾忠尼啟則命名的榮獲紅星勳章的烏里揚諾夫斯克高等通信軍事指揮學校
- 以米哈伊爾·加里寧命名的兩次榮獲紅星勳章的基輔高等通信軍事工程學校
- 以列寧格勒市蘇維埃命名的列寧格勒高等通信軍事工程學校
軍官的輪訓與高級通信軍官的培訓,在列寧格勒以蘇聯元帥布瓊尼命名的榮獲列寧勳章與紅旗勳章的軍事通信學院。
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
[編輯]為培養指揮系統的通信旅、通信營的專業技術軍士,設有:[2]
- 第151通信訓練旅(52922部隊, 撒馬爾罕) – 使用第1617營的營區;
- 陸軍第208通信兵准尉學校(83320部隊, 莫斯科州多莫傑多沃市巴里比諾);
- 第31獨立軍事通信訓練團 蘇軍駐德集群 (第73046號野戰郵箱, 韋爾德);
- 第52獨立軍事通信訓練團 突厥斯坦軍區 (96699部隊, 阿什哈巴德);
- 第58獨立軍事通信訓練團 軍事通信學院 (52052部隊, 謝爾托洛沃);
- 第158獨立軍事通信訓練團遠東軍區 (52924軍區, 哈巴羅夫斯克);
- 第162獨立軍事通信訓練團 (22165部隊, 穆羅姆) – 部署在1608營的營區;
- 第1609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北方集群 (79066號野戰郵箱, 萊格尼察);
- 第1610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莫斯科軍區 (75269部隊, 穆羅姆);
- 第1611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列寧格勒軍區 (52919部隊, 列寧格勒州弗謝沃洛日斯克區黑溪鎮);
- 第1612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波羅的海軍區 (75270部隊, 維爾紐斯);
- 第1613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白俄羅斯軍區 (52920部隊, 明斯克);
- 第1614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喀爾巴阡軍區 (75271部隊, 日托米爾);
- 第1615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敖德薩軍區 (52921部隊, 敖德薩);
- 第1616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外高加索軍區 (75272部隊, 十月城);
- 第1618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基輔軍區 (75273部隊, 戈斯托梅利);
- 第1619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北高加索軍區 (52923部隊, 頓河畔羅斯托夫);
- 第1620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外貝加爾軍區 (75274部隊, 烏蘭烏德);
- 第1686獨立軍事通信訓練營 烏拉爾軍區 (07170部隊,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
作戰部隊編成內的通信專業技術軍士在各軍區作戰師的獨立通信訓練營。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The Team of Authors. The Article «Communication Troops».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 in 8 Volumes 2 2nd. Moscow: 蘇聯國防部軍事圖書出版社. Edited By 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 1976: 323–326.
- ^ 2.0 2.1 2.2 2.3 2.4 2.5 Vitaly Feskov, Valery Golikov, Konstantin Kalashnikov, Sergei Slugin. Chapter 9. Part III. «Communication Troops».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Soviet Union After World War II: From the Red Army to the Soviet. Part 1: Ground Forces. Tomsk: Tomsk University Press. 2013: 309–319. ISBN 978-5-89503-530-6.
- ^ B. A. Savin. The Hi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Communication Troops (PDF) (Annual Newsletter) (14) Bulletin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of Logistics Named After General of the Army Andrei Khrulev. Moscow: LLC "Information Bridge": 8–13. 2006 [2021-06-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