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文表(?—580年),名,字文表天水郡西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人,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編輯]

趙文表的祖先從天水郡遷徙到南鄭,世代為俸祿兩千石一級的高官。趙文表的父親趙江,性格方正嚴肅,有氣度器量,歷任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死後贈予虞絳二州刺史,諡號貞[1][2]

趙文表年少時修身嚴謹,志向存有忠義氣節,擅長騎馬射箭,能在馬奔馳時左右開弓。趙文表喜好讀《左氏春秋》,粗略說明書中大意。趙文表以宇文泰親信為起家官魏恭帝元年(554年),趙文表跟隨開府田弘征討山南,以功加都督。趙文表又跟隨平定南巴州信州,升任帥都督。趙文表又跟隨許國公宇文貴鎮守巴蜀,代理昌城郡太守,加中軍將軍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元年(561年),趙文表出任許國公府司馬,轉任大都督。保定五年(565年),趙文表出任畿伯下大夫,又出任許國公府長史,很快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3][4]

趙文表之後跟隨宇文貴出使突厥,迎接阿史那皇后,進退的禮法制度,都下令由趙文表掌管。趙文表商討考慮,以定取捨,然後行動,都符合禮儀制度。等到阿史那皇后將要進入北周國境內,突厥以馬匹瘦弱作為託詞,行動緩慢。趙文表擔心突厥有變,於是勸說突厥使者羅莫緣說:「皇后從您的國家出發,已經很長時間了,途中經過沙漠,人馬疲憊。而且東部的賊寇經常窺伺間隙,吐谷渾也能製造變亂,如今您以可汗的愛女,與上國結為婚姻,竟然毫無預防的考慮,難道是人臣的體統嗎?」羅莫緣認為趙文表說得對,就兼程而行,幾天內到達甘州。趙文表以迎接阿史那皇后的功勞,另外封伯陽縣伯,食邑六百戶[5][4]

天和(568年)三年,趙文表出任梁州總管府長史。所管轄的地方名為恆棱[6],占地數百里,都是生獠居住的地方,生獠倚仗險要而堅固的地形,經常懷有不遵守法度的心思。趙文表率軍討伐,軍隊到達巴州。趙文表想要率領部眾直接進軍,軍中官吏說:「這些獠人據守時間很長,部族兵眾很強盛。征討他們如果四面圍攻,可以分散他們的勢力。現在大軍直進,不派遣奇兵,恐怕獠人會與我們力戰,我軍不一定能取勝。」趙文表說:「以前未能制服他們,如今要另外進攻。如果四面派兵,那麼獠人投降逃跑都已無路,就會以死拒戰。如果放他們一條生路,我們就可以顯示恩威,分別派人去曉之以理。為惡的就討伐,為善的就安撫。善惡分開後,容易謀取。凡事要有變通,為什麼要遵照前人的做法?」趙文表就以此意下令全軍。當時有從軍的歸順獠人,很多和恆棱獠人認識親近,將實情告訴了他們。恆棱獠人相互之間商議,正在猶豫的時候,趙文表的軍隊已經到了獠人的居住地。獠人居住的地方有兩條路,一條比較平坦,一條非常險要。不久有沒歸順的獠人酋長數人來面見趙文表說:「我擔心官軍不熟悉山川地形,願意擔任嚮導。」趙文表對他們說:「這條路寬闊平坦,不需要導引,你們先回去,好好的安慰勸說子弟。」趙文表就將他們送走,又對部下說:「以前,獠人酋長告訴我從寬路進軍,必定有埋伏攔截我軍。如果從險路進軍,出其不意,獠人部眾自然會離散。」趙文表於是率兵從險路進軍,其中有不通的道路,馬上修理開通。周軍在高處瞭望,果然發現有埋伏。獠人的計策失敗,就爭相攜帶妻子兒女,撤退保護險要之處。趙文表在大蓬山下駐紮軍隊,示以禍福,獠人爭相來歸降。趙文表都給以安撫慰問,徵收獠人的租稅,沒人敢反抗。後來趙文表出任蓬州刺史,趙文表為政崇尚仁愛寬容,少數民族都歸向他[7][8][9]。趙文表又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位大將軍,進爵為公[10][11]

大象年間,趙文表出任吳州總管,當時開府於顗為吳州刺史,與趙文表素來不和。大象二年(580年),楊堅執政,相州總管尉遲迥等人起兵反對,遠近之地到處騷亂,人們懷有反叛的心思。於顗認為自己家族龐大,並且是國家重臣,害怕趙文表圖謀自己,策劃想要先動手。於是於顗睡在寢室,假裝得了心病,對左右的人說:「我看到兩三個人一起到我的面前來,就會大為驚懼,就會砍殺他們,不能自控。」當時於顗的賓客前來探望病情,都不讓賓客的左右隨從跟著。於顗逐漸聲稱病越來越重,趙文表前去探望他,於顗一下猛然起身,拔刀殺死了趙文表,又大聲喊道:「趙文表和尉遲迥合謀反叛,所以殺死他。」趙文表部下無人敢動,於顗命令部下狀告「趙文表謀反」,快馬向朝廷上奏情況。楊堅因為當時各方沒有平定,擔心於顗生變亂,於是任命於顗為吳州總管以安撫他[12][13][14]。隋朝建立後,趙文表的弟弟前往京城拜見隋文帝,聲稱趙文表無罪,隋文帝命令查清此事,太傅竇熾等人議定判處於顗死刑,隋文帝因為於顗出生勛貴大族,特別寬恕了他,將他貶為開府[15][13],讓趙文表的兒子趙仁海承襲爵位[16][17]

墓地[編輯]

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和北杜街道發掘了趙文表的墓地[18]

參考資料[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趙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後徙居南鄭。累世為二千石。父江,性方嚴,有度量。歷官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贈虞、絳二州刺史,諡曰貞。
  2.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趙文表,其先天水西人也,後徙居南鄭。累世為二千石。父珏,性方嚴,有度量。位御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贈虞、絳二州刺史,諡曰貞。
  3. ^ 《周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文表少而修謹,志存忠節。便弓馬,能左右馳射。好讀左氏春秋,略舉大義。起家為太祖親信。魏恭帝元年,從開府田弘征山南,以功授都督。復從平南巴州及信州,遷帥都督。又從許國公宇文貴鎮蜀,行昌城郡事。加中軍將軍、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元年,除許國公府司馬,轉大都督。五年,授畿伯下大夫。又為許國公府長史。尋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4. ^ 4.0 4.1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文表少而修謹,志存忠節。起家為周文親信,累遷左金紫光祿大夫。保定五年,授畿伯下大夫,遷許國公宇文貴府長史。尋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仍從貴使突厥迎皇后,進止儀注,皆令文表典之。文表斟酌而行,皆合禮度。及皇后將入境,突厥托以馬瘦徐行,文表慮其為變,遂說突厥使羅莫緣曰:「後自發彼蕃,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且東寇每伺間隙,吐谷渾亦能為變,今君以可汗愛女,結姻上國,曾無防慮,豈人臣之體乎?」莫緣然之,遂倍道兼行,數日至甘州。以迎後功,別封伯陽縣伯。
  5. ^ 《周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仍從宇文貴使突厥,迎皇后,進止儀注,皆令文表典之。文表斟酌而行,皆合禮度。及皇后將入境,突厥托以馬瘦,行除。文表慮其為變,遂說突厥使羅莫緣曰:「後自發彼藩,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且東寇每伺間隙,吐谷渾亦能為變。今君以可汗之愛女,結姻上國,曾無防慮,豈人臣之體乎。」莫緣然之,遂倍道兼行,數日至甘州。以迎後功,別封伯陽縣伯,邑六百戶。
  6. ^ 《周書校勘記·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三三》:所管地名恆陵者 北史本傳「陵」作「棱」。按卷四九僚傳亦作「恆棱」,疑作「棱」是。
  7. ^ 《周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四十一》:天和三年,梁州恆棱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之。軍次巴州,文表欲率眾徑進。軍吏等曰:「此獠旅拒日久,部眾甚強。討之者皆四面攻之,以分其勢。今若大軍直進,不遣奇兵,恐併力於我,未可制勝。」文表曰:「往者既不能制之,今須別為進趣。若四面遣兵,則獠降走路絕,理當相率以死拒戰。如從一道,則吾得示威恩,分遣使人以理曉諭。為惡者討之,歸善者撫之。善惡既分,易為經略。事有變通,奈何欲遵前轍也?」文表遂以此意遍令軍中。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恆棱親識,即以實報之。恆棱獠相與聚議,猶豫之間,文表軍已至其界。獠中先有二路,一路稍平,一路極險。俄有生獠酋帥數人來見文表曰:「我恐官軍不悉山川,請為鄉導。」文表謂之曰:「此路寬平,不須導引,卿但先去,好慰諭子弟也。」乃遣之。文表謂其眾曰:「向者,獠帥語吾從寬路而行,必當設伏要我。若從險路,出其不虞,獠眾自離散矣。」於是勒兵從險道進,其有不通之處,隨即治之。乘高而望,果見其伏兵。獠既失計,爭攜妻子,退保險要。文表頓軍大蓬山下,示以禍福,遂相率來降。文表皆慰撫之,仍征其稅租,無敢動者。後除文表為蓬州刺史,又大得獠和。
  8. ^ 《北史·卷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天和三年,梁州恆棱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之。軍次巴州,文表欲率眾徑進。軍吏等曰:「此獠旅拒日久,部眾甚強,討之者四面攻之,以分其勢。今若大軍直進,不遣奇兵,恐併力於我,未可制勝。」文表曰:「往者既不能制之,今須別為進趣。若四面遣兵,則獠降走路絕,理當相率以死拒戰;如從一道,則吾得示威恩,分遣人以理曉諭,為惡者討之,歸善者撫之,善惡既分,易為經略。事有變通,奈何欲遵前轍也?」文表遂以此意,遍令軍中。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恆棱親識,即以實報之。恆棱獠相與聚議,猶豫之間,文表軍已至其界。獠中先有二路,一路稍平,一路極險。俄有生獠酋帥數人來見文表曰:「我恐官軍不識山川,請為鄉導。」文表謂之曰:「此路寬平,不須導引,卿但先去,好慰喻子弟也。」乃遣之。文表謂其眾曰:「向者獠帥,謂吾從寬路而行,必當設伏險要。若從險路,出其不慮,獠眾自離散矣。」於是勒兵從險道進,其有不通之處,即平之。乘高而望,果見其伏兵。獠既失計,爭攜妻子,退保險要。文表頓軍大蓬山下,示禍福,遂相率來降。文表皆撫慰之,仍征其租稅,無敢動者。後除文表為蓬州刺史,又大得人和。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周梁州恆棱獠叛,總管長史南鄭趙文表討之。諸將欲四面進攻,文表曰:"四面攻之,獠無生路,必盡死以拒我,未易可克。今吾示以威恩,為惡者誅之,從善者撫之。善惡既分,破之易矣。"遂以此意遍令軍中。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恆棱親識,即以實報之。恆棱猶豫未決,文表軍已至其境。獠中先有二路,一平一險,有獠帥數人來請為鄉導。文表曰:"此路寬平,不須為導。卿但先行好慰諭子弟,使來降也。"乃遣之。文表謂諸將曰:"獠帥謂吾從寬路而進,必設伏以邀我,當更出其不意。"乃引兵自狹路入,乘高而望,果有伏兵。獠既失計,爭帥眾來降。文表皆慰撫之,仍征其租稅,無敢違者。周人以文表為蓬州刺史。
  10. ^ 《周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天和三年,除梁州總管府長史。所管地名恆陵者,方數百里,並生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軌。文表率眾討平之。遷蓬州刺史,政尚仁恕,夷獠懷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進位大將軍,爵為公。
  11.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天和三年,除梁州總管府長史。所管地名恆棱者,方數百里,並夷、獠所居,恃其險固,常懷不軌,文表率眾討平之。遷蓬州刺史。政尚仁恕,夷、獠懷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大將軍,進爵為公。
  12. ^ 《隋書·卷六十·列傳第二十五》:尉迥之反也,時總管趙文表與顗素不協,顗將圖之,因臥閣內,詐得心疾,謂左右曰:「我見兩三人至我前者,輒大驚,即欲斫之,不能自制也.」其有賓客候問者,皆令去左右。顗漸稱危篤,文表往候之,令從者至大門而止,文表獨至顗所。顗欻然而起,抽刀斫殺之。因唱言曰:「文表與尉迥通謀,所以斬之。」其麾下無敢動者。時高祖以尉迥未平,慮顗復生邊患,因而勞勉之,即拜吳州總管。
  13. ^ 13.0 13.1 《北史·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一》:尉遲迥之反,時總管趙文表與顗素不協,顗將圖之,因臥閣內,詐疾。文表獨至,顗殺之。因言文表與迥通謀,其麾下無敢動者。時隋文帝以迥未平,慮顗復生邊患,因宥免之,即拜吳州總管。以頻敗陳師,賜采數百段。及隋受禪,文表弟詣闕稱兄無罪。上令按其事,太傅竇熾等議顗當死。上以其門著勳績,特原之,貶為開府。
  1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四》:廣州刺史於顗,仲文之兄也,與總管趙文表不協;詐得心疾,誘文表,手殺之,因唱言文表與尉遲迥通謀。堅以迥未平,因勞勉之,即拜吳州總管。
  15. ^ 《隋書·卷六十·列傳第二十五》:高祖受禪,文表弟詣闕稱兄無罪。上令案其事,太傅竇熾等議顗當死。上以門著勳績,特原之,貶為開府。
  16. ^ 《周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大象中,拜吳州總管。時開府於顗為吳州刺史。及隋文帝執政,尉遲迥等舉兵,遠近騷然,人懷異望。顗自以族大,且為國家肺腑,懼文表圖己,謀欲先之。乃稱疾不出。文表往問之,顗遂手刃文表。因令吏人告雲「文表謀反」,仍馳啟其狀。隋文以諸方未定,恐顗為變,遂授顗吳州總管以安之。後知文表無異志,雖不罪顗,而聽其子仁海襲爵。
  17. ^ 《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大象中,拜吳州總管。時開府於顗為吳州刺史。及隋文帝執政,尉遲迥等舉兵,遠近騷然,人懷異望。顗自以族大,且為國家肺腑,懼文表負己,謀欲先之,乃稱疾不出。文表往問之,顗遂手刃文表,因令其吏人告云:「文表謀反。」仍馳啟其狀。帝以諸方未定,恐顗為變,遂授顗吳州總管以安之。後知文表無異志,雖不罪顗,而聽其子仁海襲爵。
  18. ^ 沉睡1800年 我以金铜之身现世 踏着历史最早的光.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