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西瑪姨娘 (1932年電影)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達西瑪姨娘
Njai Dasima
報紙上的廣告
基本資料
導演巴赫迪亞·埃芬迪英語Bachtiar Effendi
監製陳坤耀
主演
  • 莫莫(Momo)
  • 烏斯曼(Oesman)
攝影G·克呂格斯英語G. Krugers
製片商陳氏影業
產地荷屬東印度
語言馬來語克里奧爾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32年 (1932)(荷屬東印度)

達西瑪姨娘》(印尼語Njai Dasima,精確拼音:Nyai Dasima)是1932年的一部荷屬東印度電影,由巴赫迪亞·埃芬迪英語Bachtiar Effendi陳氏影業執導。這是繼1929年的默片版本之後,第二部改編自G·弗朗西斯(G. Francis)1896年的小說《達西瑪姨娘的故事》(Tjerita Njai Dasima)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巽他族姨娘英語njai(小妾)被騙嫁給一個不愛她的男人,最終被殺害的故事。這部電影是陳氏影業製作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也是第一部由印度尼西亞土著英語native Indonesian導演的電影。電影評價褒貶不一,目前或已散失。

情節[編輯]

達西瑪是英國人愛德華·威廉(Edward William)的姨娘英語njai。他們和女兒南希一起住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甘比爾廣場附近的家中。他們的幸福生活在馬車司機薩米溫(Samioen)愛上達西瑪後被打亂。儘管薩米溫已經和哈婭蒂(Hajati)結婚了,他試圖用魔法(goena-goena)來贏得達西瑪的心,並請蛋商馬克·布永(Mak Boejoeng)來嚇唬達西瑪,說她觸犯了齊納(不正當性行為)。

薩米溫最終成功了,達西瑪帶著她的黃金珠寶去和他及哈婭蒂一起生活。哈婭蒂同意讓薩米溫娶第二個妻子,因為她只想要達西瑪的錢,並用這些錢去賭博。當達西瑪意識到自己被騙後,她開始密切關注自己剩餘的財富。為了能把她剩餘的錢財全部拿走,薩米溫叫來了暴徒普阿薩(Poeasa),他們計劃一起殺死達西瑪。一天晚上,當達西瑪去聽故事的時候,兩人搭訕她,殺了她,並把她的屍體扔下橋。薩米溫和普阿薩後來被捕,並被判處絞刑

製作[編輯]

A grey image of a man looking forward
導演巴赫迪亞·埃芬迪

《達西瑪姨娘》由巴赫迪亞·埃芬迪導演,陳坤耀、陳坤顯兄弟擁有的陳氏影業出品。埃芬迪憑藉此片成為了荷屬東印度第一位土著電影導演[1]。該片由莫莫(Momo)和烏斯曼(Oesman)主演[2]。故事改編自G·弗朗西斯(G. Francis)於1896年創作的小說《達西瑪姨娘的故事》。陳氏影業此前在1929年已將其改編為同名默片英語Njai Dasima (1929 film),這是他們的第一部作品。這個故事在巴達維亞(現雅加達)已經廣為人知,部分原因是這個故事在舞台劇中很受歡迎[3]。為了保證故事的質量,埃芬迪先是採用劇本,後來又採用分鏡頭,此前這兩樣東西從未在荷屬東印度電影製作中使用過[4]

這是陳氏影業發行的第一部有聲電影[2],但遠不是荷屬東印度的第一部。早在1929年,美國電影《Fox Movietone Follies of 1929》和《彩虹人》(The Rainbow Man)就已在荷屬東印度上映[5]。次年,由G·克呂格斯執導的荷屬東印度境內第一部半有聲電影《捕蛙人卡納迪》也上映了[6]。1931年,鄭丁春的《花江的玫瑰英語Boenga Roos dari Tjikembang (1931 film)》和王氏兄弟英語Wong brothers的《Indonesia Malaise》又相繼上映[6]。為了保證聲音的質量,陳氏影業聘請了克呂格斯,採用單系統攝影機來攝製這部電影[4]

發行與反響[編輯]

《達西瑪姨娘》於1932年1月上映,廣告稱其為「能說話、唱歌、跳舞,有音樂的有聲電影」[a][7]。該片對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年齡段的觀眾開放[7]。電影評價褒貶不一。一家報紙的社論指出,宣傳冊稱這部電影「比『當代電影』《被迫結婚英語Huwen op Bevel》好一百倍」[b],並對此嗤之以鼻,稱這種說法沒有什麼道理,因為「到目前為止,本土電影的質量都是垃圾」[c]。隨後,這篇評論指出了音樂選擇、攝影方面的諸多不足,然後得出結論,認為該片總體上確實存在進步,讚揚了扮演普阿薩的演員,且沒有過多與劇情無關的場景[8]。不過,爾敏·巴奈在1950年的一篇反思評論中寫道,該作品的質量總體上相當不錯[4]

埃芬迪直到1951年才執導了另一部電影《Djiwa Pemuda》[9],而後來的第一位土著電影導演安查爾·阿斯馬拉英語Andjar Asmara在1940年才憑藉《卡蒂娜》(Kartinah)開始職業生涯。陳氏影業在發行《達西瑪姨娘》後不久就停止了生產,不過最終在1938年重建。此後陳氏影業又發行了《法蒂瑪》等幾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電影。1942年,日本占領荷屬東印度,陳氏影業永久關閉[10]

該電影或已散佚。美國視覺人類學家卡爾·G·海德英語Karl G. Heider指出所有在1950年前製作的印尼電影均已散失[11]。不過,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電影目錄》中表示,印尼電影資料館收錄了幾部荷屬東印度電影,使之得以流傳。而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英語Misbach Yusa Biran則指出,有幾部日本宣傳電影藏於荷蘭政府新聞處英語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並留存至今[12]

說明[編輯]

  1. ^ 原文:「Sprekende – Zingende – Dansende en Musicerende talkie」
  2. ^ 原文: 「... honderd maal veel beter dan „Huwen op bevel"
  3. ^ 原文: 「... de kwaliteit van het kunststuk daar de inlandsche films tot nu toe prullen zijn.

腳註[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