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鄧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粲(?—?),長沙郡人,東晉政治人物、歷史家。

生平

[編輯]

父為大司農鄧騫。鄧粲年少時,以高潔知名,志存遁逸,隱居於山林民間。377年,桓沖派人請他出任荊州別駕,受到以前隱逸時的好友劉麟之劉尚公指責。鄧粲答:「足下可謂有志於隱而未知隱。夫隱之道,朝亦可隱,市亦可隱,隱初在我而不在於物。」

鄧粲政績斐然,深受倚重,後患上足症,不能正常朝拜和處理政事,因此請求辭去職務,但桓沖不接受,要求他就躺著處理事務。384年,桓沖病逝。不久,鄧粲就以病為由告退,專門從事著述[1]

著作

[編輯]

鄧粲代表作為《晉記》,又名《元·明紀》,書中記述西晉一代,特別是元帝、明帝兩朝的歷史,共10卷,原書早佚,並將某些名臣、文人、處士、列女、清談家的舊聞軼事列於篇中。現存的是清代湯球陳運溶的兩种輯佚本。湯球的《鄧粲晉記》分別輯自《太平御覽》、《世說新語》及《北堂書鈔》等書,共記史事49條;陳運溶本取材於《世說新語》、《北堂書鈔》、《初學記》、《太平御覽》,共錄史事45條。

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案《春秋》經傳舉例發凡,自《史》、《漢》以下,莫有準的。至鄧粲《晉紀》,始立條例。」

《晉紀》的範例有許多可取之處。《春秋》在正文前首先清楚寫明作者命筆之初的主張、記言記事的法規,從而既反映作者的編纂方法,也反映作者的觀點、宗旨,這樣方式被稱作「舉例發凡」。但漢代的史學家卻都不採用,直到鄧粲著《晉紀》才子恢復,因而受到劉勰等人們的讚揚[1]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晉書·卷082》,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东晋史家邓粲. [201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