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風篷嶺漢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風篷嶺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星城鎮銀星村風蓬嶺,於2005年12月被發現,至今依然在發掘中。古墓已經確認為一名劉姓長沙王王后的墓葬,雖被盜卻依然出土了金縷玉衣殘片、金餅、青銅器玉器漆器等文物。

發現

[編輯]

2005年12月8日,長沙市望城縣風篷嶺在施工時發現有墓葬遺蹟。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望城縣文物管理所組織專家在調查勘探後認為這是一座漢代大型豎穴土坑墓。而有意思的是,當地有一個號稱「半仙」的風水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聲稱當地有一個王墓,但一直沒有人相信他。

3月10日,風篷嶺一號墓正式開始發掘。發掘時間長達7個月。10月12日,考古工作者向公眾展示了出土文物。

由於此墓附近還可能存在其他墓葬,也就是說風蓬嶺漢墓有漢墓群的可能,因此該墓被命名為風篷嶺一號墓。長沙市政法頻道對墓葬的發掘工作進行了長期攝製,成為記錄該墓發掘的重要資料,並將出土過程全部對公眾播放。

規模

[編輯]

從墓內的「黃腸題湊」的格局來看,該漢墓的喪葬規格為帝王級,也就是說要高於馬王堆漢墓的侯級。墓坑呈現一個「中」字,全長30.3米。墓道長10.7米、寬5.6米,墓室長19.6米、寬14.8米。整個墓葬被巨大的方木分隔為3列9室。根據每個部分不同的出土文物來看,可發現每個單獨的室有其單獨的功能,主要有車馬庫、樂器庫、糧庫、廚房、錢幣庫、武器庫、廁間等,與一般王侯所採用的迴廊式墓葬有明顯區別,也是首次發現該類形式的王侯級墓葬。在墓道的後端和後室有兩個盜洞,洞裡出土有青銅鎏金羊鎮、貼金箔玉佩、青瓷碗、青瓷雙唇壇等文物。考古專家推測該墓在隋唐時期被盜。

墓主身份

[編輯]

在此墓發現之時,有眾多謎團沒有解答。最關鍵的是墓主身份。由於長沙的漢代王族墓地一般集中在長沙楊家山和長沙咸家湖兩地,而此次墓葬卻在望城區的湘江西岸,因此在發掘前,該墓是否為王族墓葬存在疑問。而根據墓中的「黃腸題湊」等墓葬風格,以及出土文物可以判定,墓主的身份是劉姓長沙王的一位王后。而具體是哪一位王后,還暫時沒有定論。

一號墓出土文物

[編輯]

墓葬雖然被盜,但依然出土了許多稀罕的文物。

  • 金縷玉衣殘片

這是在長江以南地區首次出土殘存的錯金玉片以及大量金線,證實了墓主享受了漢代帝王級的喪葬規格。金縷玉衣即玉衣,實為漢朝最高規格的喪葬殮服,在長江以北的地區出土過八次,而長江以南地區僅在衡陽曾出土過一件絲縷玉衣。根據嚴格的漢朝制度,金縷玉衣只有皇帝能夠使用,而在漢朝各地諸侯王墓中,卻已經多次發現。

  • 金餅

墓葬共出土了19枚金餅,每枚直徑6厘米,重約半斤(約250克),上刻有「V」字圖案。根據考古學家介紹,金餅是一種貨幣,也顯示了當時王族的富貴。

  • 青銅器

墓葬共出土青銅器30餘件,其中一座高45厘米的青銅鐘和一座銘文銅燈屬於精美之物。銘文銅燈的圈足邊緣部刻有「銅高二尺重廿二斤七兩長沙元年造」的字樣,也證實了長沙國擁有自己的年號。

  • 漆器

由於墓葬被水所浸泡,大部分漆器已經腐爛,只剩下漆皮殘存。在保存完好的幾十件漆器中,一漆耳杯上有「長沙王后家杯」和「張姬」的字樣。一些漆器採用了銅扣(在器物口扣上銅圈)、平脫金飾(在漆器上貼金)等工藝。根據墓中出土的五銖錢以及該漆器的文字,考古專家判斷墓葬主人是西漢中晚期劉姓長沙王的王后。

  • 玉器

出土了直徑分別為28.3厘米和17.4厘米的兩塊玉璧,長18.5厘米的一塊玉珪。玉珪是漢朝時喪葬儀式中重要的禮儀用器,這也是第一次在湖南省出土。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