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毫硬幣
外觀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
五毫硬幣 | |
---|---|
國家/地區 | 香港 |
價值 | 0.5港元 |
直徑 | 22.5公釐(0.89英寸) |
厚度 | 1.72公釐(0.068英寸) |
重量 | 4.92克(0.158金衡制盎司) |
邊緣 | 齒邊 |
成分 | 銀(1866-1868、1890—1905) 紅銅鎳合金(1951-1977) 黃銅鎳合金(1977-1993) 黃銅鍍鋼(1993-今) |
鑄造年份 | 1866-1868、1890—1905、1951-今 |
設計師 | 任志剛 |
設計時間 | 1992年 |
背面 | |
圖案 | 洋紫荊 |
設計師 | 任志剛 |
設計時間 | 1992年 |
五毫硬幣,又稱五角硬幣,是一種現行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為$0.5港元。
歷史
[編輯]香港政府於1866年首鑄半圓硬幣,含銀9成(1890年起改為含銀8成)。1905年,港府停止鑄造半圓硬幣。1951年起,港府再發行5毫硬幣,但改為紅銅鎳合金鑄造,一面鑄有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六世的肖像(只有1951年的5毫是有喬治六世的肖像),另一面則鑄有面值「香港伍毫」。1958年起,5毫硬幣改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肖像。
1971年開始,5毫硬幣由原本的安全邊改為齒邊。1977年起改為黃銅鎳合金鑄造。這款5毫硬幣發行初期(約在1977年末),曾引起市民嚴重不滿,因為新5角跟當時的1角硬幣(1948-1980年間發行)差不多,引起輿論譴責:「發行硬幣的高官根本不用硬幣,所以不知民生需要」。
1993年配合香港主權移交而更改設計,配上洋紫荊花作背面圖案,又改以黃銅鍍鋼鑄造,而另一面的中間亦鑄了阿拉伯數字「50」。1997年又有發行鑄上牛圖案的主權移交紀念幣(1997年是牛年)。
曾發行的年份(近期)
[編輯]- 「銀五毫」時代(1979年10月1日停止流通):
- 1951年:15,000,000(英王喬治六世頭像)
- (1952年至1957年間皆沒有發行)
- 1958年:4,000,000(只有「H」鑄記)
- (1959年並沒有發行)
- 1960年:4,000,000(皆沒有鑄記)
- 1961年:6,000,000(皆沒有鑄記)
- (1962年並沒有發行)
- 1963年:10,000,000(只有「H」鑄記)
- 1964年:5,000,000(皆沒有鑄記)
- 1965年:8,000,000(只有「KN」鑄記)
- 1966年:5,000,000
- 1967年:12,000,000
- 1968年:12,000,000
- (1969年並沒有發行)
- 1970年:4,000,000(只有「H」鑄記)
- 1971年:(只有「KN」鑄記,並沒有透露發行量)
- 1972年:30,000,000
- 1973年:36,000,000
- 1974年:6,000,000
- 1975年:8,000,000
- 轉用黃銅鎳合金鑄造後的第1個女王頭時代:1977年至1980年
- 1977年:60,010,000
- 1978年:70,000,000
- 1979年:60,640,000
- 1980年:120,000,000
- 轉用黃銅鎳合金鑄造後的「大王冠」時代:
- 1988年:25,000 (只包括在官方精鑄套幣內)
- 1990年:27,000,000
- 洋紫荊時代:
- 1993年:50,000,000
- 1994年:100,000,000
- 1995年:30,000,000
- (1996年並沒有發行)
- 1997年(有普通版及回歸紀念版,回歸特別版本是鑄上牛圖案的):142,000,000
- 1998年:300,000,000
- (1999年-2014年間皆沒有發行)
- 2015年:50,000,000
- 2017年:40,000,000
- 2019年:30,000,000
參考資料
[編輯]- Ma Tak Wo 2004,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Hong Kong Currency, Ma Tak Wo Numismatic Co., LTD Kowloon Hong Kong. ISBN 962-859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