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
Magnus Hirschfeld
1932年的赫希菲爾德
出生(1868-05-14)1868年5月14日
 北德意志邦聯科爾貝格
逝世1935年5月14日(1935歲—05—14)(67歲)
 法國尼斯
公民權德國(為納粹剝奪)[1]
職業醫生
知名於創建性學研究所

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德語:Magnus Hirschfeld,1868年5月14日—1935年5月14日),德國猶太內科醫生和性學家。他認為同性戀是第三性,即介於男性於女性之間的中性,而不是一種疾病。且曾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後人稱為「性愛恩斯坦」。

生平

[編輯]

1868年,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出生於普魯士波羅的海港口城市科爾貝格(今波蘭科沃布熱格)的一個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家庭。1887年進入布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學習比較語言學和哲學,後轉為醫學。1893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897年,赫希菲爾德在柏林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人道委員會」組織,為同性戀者爭取權利,使德國在法律上廢除了反同性戀法和對男性同性戀者的監禁。

1910年出版的《異裝症》一書用術語「異裝癖者」(transvestism)首次將「異裝癖者」與同性戀者區分出來。

1933年5月,納粹分子燒毀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創辦的性學研究所。

1913年在柏林與布洛赫(Iwan Bloch)、摩爾(Albert Eulenburg)等人創建了第一個「性醫學和優生學會」。

1914年出版《同性愛》,被譽為同性戀的百科全書

1919年在柏林創辦了「性學研究所」,其中收藏了大量的對性研究有關的書籍和材料,而且為世界各國醫學界所肯定。但後來於1933年5月6日被德國納粹分子所燒毀,大量有價值的書本、資料、圖片被焚毀,因當時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在國外而逃過迫害。後來有人嘗試重建該研究所,但未能成功。

1930至32年開始他的環球旅行。曾經到過美國日本中國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埃及巴基斯坦等國家,並在各地進行演講。

1935年5月14日於法國尼斯逝世。

主要著作

[編輯]
  • 《薩芙與蘇格拉底》(英譯本名《怎樣解釋男人和女人愛同性者》),1896年以筆名出版
  • 《男性同性戀和女性同性戀》(Die Homosexualität des Mannes und des Weibes),Verlag Louis Marcus, 柏林,1914年
  • 《性病理學》(Sexualpathologie. Ein Lehrbuch für Ärzte und Studierende)三卷本,波恩,1917–1920年
  • 《性知識》(Geschlechtskunde, auf Grund dreissigjähriger Forschung und Erfahrung bearbeitet.)五卷本,斯圖加特,1926–1930年
    • 卷一:Die körperlichen Grundlagen
    • 卷二:Folgen und Folgerungen
    • 卷三:Ausblicke
    • 卷四:Bilderteil
    • 卷五:Register

傳記

[編輯]
  • Steakley, James D. The Writings of Magnus Hirschfeld: A Bibliography. (1985).
  • 《中國性學百科全書》頁31-32:赫希菲爾德,M. 條目

參考資料

[編輯]
  1. ^ David A. Gerstner,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Queer Culture (2006, ISBN 1136761810), page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