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詞原為魏博節度使簡稱,代指魏博地區。《元和郡縣圖志[1]》載魏博節度使所轄州六:魏州相州博州衛州貝州澶州。縣四十三。治所魏州(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東北)。所在地區地處河北南部、黃河以北,西依太行,東南靠黃河,南為河南。

明代王夫之言,魏博者,天下強悍之區。認為漢光武自用河北之兵以平寇亂,遂屯兵黎陽,定為永制,而東漢以強。認為其民習於強而以弱為恥。唐藩鎮時代,河北三鎮倚魏博之強而存在。黃巢橫行天下,卻從未側目河北[2]

歷史[編輯]

春秋時,齊晉角逐於此。及戰國之季,魏國於此拒趙、抗齊。自秦國之後,魏博地區的黎陽、白馬之險,甲於天下。劉邦、項羽之勝負,於此而分。袁紹、曹操之成敗,再此而決。西晉末、五胡、北魏、東魏,魏博地區皆是南北交通要津。隋末,武陽郡丞元寶藏以郡降李密,請改為魏州,又請西區魏郡。李密從之,而軍聲振於河北。竇建德及劉黑闥皆有問鼎中原之志,而都爭魏州以臨黃河。[3]

唐朝得魏州,亦視為重鎮,唐武德四年復爲魏州置總管府,尋改爲都督府貞觀初年省。龍朔初年,改爲冀州又爲大都督府,督貝、德、相、棣、滄等州。咸亨中,復故。天寶初年,魏郡治元城縣。乾元初(758年),時值安史之亂末期,復於魏州尋置魏博節度,亦曰天雄軍[4]田承嗣魏博節度使。田氏的魏博,成為不服從朝廷的河朔三鎮之一。

安史之亂後,魏博節鎮成藩鎮首藩,勢力強大不聽唐朝政府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田悅反叛朝廷魏王,改魏州為大名府朱溫據有汴州,倚魏州為肩背。後魏州為李存勖所得,而後梁滅。其後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其後魏州兵變,李嗣源因魏州士卒擁戴而得大寶後周郭威時,又復自鄴都南向,後漢政權因而徙鼎。至宋朝,魏州成為中原政權鎮撫河北、對抗契丹的重鎮,宋建陪都於魏州。[4]

轄區[編輯]

短期暫領[編輯]

注釋[編輯]

  1. ^ 元和郡縣圖志》卷十六
  2. ^ 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十七
  3. ^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六北直七。
  4. ^ 4.0 4.1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六北直七。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