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麻疹病毒
電子顯微鏡下的麻疹病毒
科學分類 編輯
(未分級) 病毒 Virus
域: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界: 正核糖病毒界 Orthornavirae
門: 負核糖病毒門 Negarnaviricota
綱: 單荊病毒綱 Monjiviricetes
目: 單股反鏈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科: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屬: 麻疹病毒屬 Morbillivirus
種:
麻疹病毒 M. M. morbillivirus
二名法
Morbillivirus Measles morbillivirus

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呈球形,直徑只有100~250奈米。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算強,對乾燥、日光、高溫和一般消毒劑都沒有抵抗力。在陽光下或空氣流通環境中半小時就失去活力;在室溫下僅存活2小時,56℃時30分鐘即被破壞。能耐寒不怕凍,4℃可存活5個月,零下15℃能存活5年。所以總是冬春季節出來發作。

簡介[編輯]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是麻疹病原體,分類上屬於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屬。麻疹是兒童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傳染性很強,以皮丘疹發熱呼吸道症狀為特徵。若無併發症,愈後良好。不同國家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互不相同,所產生的疫情也存在很大差異,在2000年美國澳大利亞的麻疹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在開發中國家仍是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1]天花滅絕後,WHO已將麻疹列為計劃消滅的傳染病之一。另外發現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ts,SSPE)與麻疹病毒有關。

生物學性狀[編輯]

麻疹病毒為球形或絲形,直徑約120nm~250nm,核心為單負鏈RNA,不分節段,基因組全長約16kb,基因組有N、P、M、F、H、L 6個基因,分別編碼6個結構和功能蛋白: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磷酸化蛋白(phosphoprotein,P)、M蛋白(membrane protein,M)、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和依賴RNA的RNA聚合酶(large polymerase,L)。核衣殼呈螺旋對稱,外有包膜,表面有兩種刺突,即HA和溶血素(haemolyxin,HL),它們的成分都是糖蛋白,但性質各異。[2] HA只能凝集猴紅血球,還能與宿主細胞受體吸附。HL具有溶血和使細胞發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的作用。HA和HL均有抗原性,產生的相應抗體具有保護作用。麻疹病毒包膜上無神經氨酸酶。 麻疹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都有關於麻疹病毒抗原性變異的報導。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麻疹病毒存在著基因漂移。

參考[編輯]

  1. ^ No endemic transmission of measles in the Americas since 2002.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14 February 2017 [11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2. ^ Measles. Biologicals — Vaccine Standardiz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1 March 2013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3). 

外部連結[編輯]

  • Measles viru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