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33年千里達颶風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號颶風
Hurricane Two
二級颶風(美國
風暴路徑圖
形成1933年6月24日
消散1933年7月8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10英里/小時(17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65毫巴百帕);28.5英寸汞柱
死亡共35人
損失$720萬(1933年美元
影響地區背風群島登陸千里達島委內瑞拉古巴墨西哥
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1933年千里達颶風(英語:1933 Trinidad hurricane)是有紀錄以來在委內瑞拉產生颶風強度風力的三場北大西洋熱帶氣旋之一,也是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二場熱帶風暴和首場颶風,於6月24日在小安地列斯群島以東形成。氣旋向西移動,達到颶風強度後於6月27日吹襲千里達島。風暴對該島構成重創,估計損失數額約為300萬美元[注 1]。狂風颳倒許多樹木,摧毀成百上千的房屋,致使約一千人流離失所。颶風之後又經過委內瑞拉東北部,導致停電和部分房屋受損。

進入加勒比海後,氣旋保持向西北移動,於7月1日從牙買加南側經過,島上降下暴雨,部分公路和鐵路被淹。7月3日,颶風經過古巴西部,狂風將成百上千的房屋摧毀,降水又令菸草作物受損。風暴接下來進入墨西哥灣,然後轉向西進,於7月5日達到風力時速175公里的最高強度。7月8日,颶風襲擊墨西哥東北部,然後迅速消散,該國受到氣旋重創。此外,風暴還在德克薩斯州南部產生降水,當地曠日持久的旱情得以緩解。

氣象歷史

[編輯]

6月23日,西經40°海域附近出現東風波[注 2]。次日,有船隻在經過這片洋面期間發現閉合環流,表明東風波已在千里達島以東約2090公里海域催生出熱帶低氣壓。氣旋向西移動並逐漸增強,有船隻於6月27日測得991毫巴百帕,29.27英寸汞柱氣壓,表明風暴已在千里達島以東約280公里洋面達到颶風標準,成為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首場颶風。協調世界時6月27日晚21點左右,氣旋以持續風速每小時137公里強度從千里達島最南端登陸[注 3]。經過該島後,風暴又於UTC6月28日凌晨2點以同樣強度吹襲委內瑞拉北部的帕里亞半島[2]。1933年的《每月天氣回顧》(Monthly Weather Review)在總結颶風季時指出,這場颶風是「已知最早經過這片海域」的颶風,同時也是「近50年來唯一經過千里達島南側和委內瑞拉東北角上空的」颶風[3]

襲擊委內瑞拉約兩小時後,風暴進入加勒比海東南部。接下來幾天裡,氣旋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基本保持不變。6月30日,有船隻測得982毫巴(百帕,29英寸汞柱)氣壓,表明颶風風速約為每小時160公里。次日,風暴從牙買加南側經過並略朝西面轉向,之後又迴轉向西北移動。UTC7月3日早上6點,氣旋以風力時速160公里強度登陸古巴西部,並在經過該島期間減弱,但進入墨西哥灣時依然有颶風強度。[2]7月4日,風暴在美國東部上空強烈高氣壓區的影響下轉向西面移動[3]。有船隻測得965毫巴(百帕,28.5英寸汞柱)氣壓,表明颶風經過重新強化於7月5日達到風力時速175公里的最高強度。氣旋在最高強度下約保持18小時,並在此期間轉向西進。UTC7月8日凌晨1點,風暴從墨西哥坦皮科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之間的中途位置附近登陸[3],登陸點離拉佩斯卡(La Pesca)很近[2],估計颶風登陸時的風速為每小時137公里左右。氣旋上岸後在墨西哥東北部山區上空急劇減弱,最終於UTC7月8日中午12點左右消散。[2]

影響

[編輯]

行經千里達島、委內瑞拉、牙買加和古巴期間,這場颶風至少奪走35條人命[4]。氣旋首先吹襲千里達島,該島南部受到價值約300萬美元的破壞[3]。島上一座村莊有300套房屋被毀,數以千計的居民無家可歸[5]。島上各地都有樹木倒塌,許多道路被封,還有一棵樹砸中汽車,車上男子身受重傷。島上的可可產業同樣受到重創。[6]約有60個石油井架被狂風摧毀,倒塌的樹木還令約18公里長的石油管道輸送中斷[5]。千里達島的石油產業因此受到重創,是20世紀30年代最嚴重的兩起事故之一[7]。狂風導致島上各地都有輸電線纜中斷,但風暴過去僅三天後便全部修復[8]。氣旋還降下暴雨,許多房屋的屋頂被毀[9]。首都西班牙港遭受的破壞程度很輕[6]。全島共有13人死亡[3],其中部分是在船隻沉沒後溺斃[8]。風暴過去後,外界派船向受災最重的塞德羅斯Cedros)提供醫療援助和救災物資[10]

颶風接下來襲擊委內瑞拉東北部,該國以卡魯帕諾里奧卡里韋瑪格麗塔島災情最重。狂風致使電話和電報線路中斷數天之久。風暴將許多房屋和漁船摧毀,損失數額有數百萬委內瑞拉玻利瓦爾[注 4]。該國的正式報告中稱風暴期間有「多人喪生」[3]。風暴以持續風速每小時137公里強度襲擊委內瑞拉[2],截至2016年10月依然是有紀錄以來第三場在該國產生颶風強度風力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之前兩場分別發生在1877年1892年[11]

經過加勒比地區後,颶風又對牙買加構成影響。狂風將約20萬棵香蕉樹颳倒,該島西部發生洪災,公路和鐵路受到影響[12]。風暴接下來經過古巴西部[3],導致22人遇難,經濟損失達400萬美元[13]。氣旋產生的暴雨引發洪災,同狂風共同影響,將比那爾德里奧省約100套房屋摧毀,有一名女子因房屋倒塌喪生[14]。降水還令四條河流泛濫成災,風暴引發的洪災對當地菸草產業構成重創[12]。風暴還令莊稼受損,狂風導致古巴西部的電話和電報線路中斷。古巴首都哈瓦那雖然最高陣風時速達到110公里,但受到的破壞程度很輕。颶風過去後,總統格拉多·馬查多派遣軍隊協助救災、防範搶劫。[14]

面對風暴威脅,美國氣象局向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發布東南風暴警告。氣旋在邁阿密降下小雨。[14]7月5日,氣象局還在風暴最後一次登陸前向布朗斯維爾至卡爾霍恩縣奧康納港Port O'Connor)發布東南風暴警告,並且當天還向布朗斯維爾發布颶風警告。風暴最終襲擊墨西哥東北部人煙稀少的地區,但還是導致多人死亡並造成嚴重破壞[3]。狂風將樹木颳倒,還令輸電線纜中斷,多幢房屋的屋頂受損。坦皮科附近海灘潮水高漲,導致部分車輛被毀,還有沿海建築受損。[15]受災範圍延伸到德克薩斯州,布拉索斯島Brazos Island)、伊莎貝爾港Port Isabel)和阿蘭薩斯港Port Aransas)都被風暴潮淹沒[16]。伊莎貝爾港因潮水高漲致使十個碼頭受損,沿海建築也受到破壞。狂風暴雨共同影響,導致德克薩斯州南部的棉花和水果作物受創。[15]布朗斯維爾此前正經歷曠日持久的旱災,風暴產生的降水令災情緩解[17]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如無特別說明,所有金額均為1933年美元價值。
  2. ^ 東風波是沿信風移動的低壓槽[1]
  3. ^ 2012年,大西洋颶風再分析計劃的研究結果表明颶風並非只是在該島南側經過,而是在島上登陸[2]
  4. ^ 1933年的一委內瑞拉玻利瓦爾相當於19.3美分,所以100萬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即為19.3萬美元[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2-03-30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6). 
  2. ^ 2.0 2.1 2.2 2.3 2.4 2.5 Chris Landsea; et al.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1933)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2-05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4).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Charles L. Mitchell. Tropical Disturbances of July 1933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33, 61 (7): 200–201 [2016-11-16]. Bibcode:1933MWRv...61..200M. doi:10.1175/1520-0493(1933)61<200b:TDOJ>2.0.CO;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4. ^ Edward N. Rappaport; Jose Fernandez-Partagas; Jack Beven. The Deadliest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1492-1996 (NOAA Technical Memorandum NWS NHC 47). 1995-05-28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7). 
  5. ^ 5.0 5.1 Hurricane in Trinidad. The Advocate. 1933-07-03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6. ^ 6.0 6.1 Hurricane Does Heavy Damage. The Montral Gazette. The Canadian Press. 1933-06-30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7. ^ BP Trinidad and Tobago. The Roller Coaster Ride of the Cil Industry (PDF). 2008 [2012-08-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8-22). 
  8. ^ 8.0 8.1 Hurricane in Trinidad.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933-07-01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9. ^ Hurricane in Trinidad. The Advocate. 1933-07-01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10. ^ Hurricane Kills 12. Reading Eagle. Associated Press. 1933-07-01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11. ^ Registro Histórico de Venezuela 1875-2000. Organización Nacional de Salvamento y Seguridad Marítima de los espacios Acuáticos de Venezuela, Asociación Civil. 2010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2. ^ 12.0 12.1 Guillermo Rodriguez. Hurricane Hits Cuba, Causing Extensive Damage. Berkeley Daily Gazette. 1933-07-03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13. ^ Roger A. Pielke Jr.; Jose Rubiera; Christopher Landsea; Mario L. Fernández; Roberta Klein. Hurricane Vulnerability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Normalized Damage and Loss Potentials (PDF). National Hazards Review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3-08: 108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14. ^ 14.0 14.1 14.2 Storm Moves Out in Gulf Off Florida. Saint Petersburg Times. Associated Press. 1933-07-03 [2016-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15. ^ 15.0 15.1 Hurricane Moves Inland in Mexico; Tampico Struck. The Palm Beach Post. Associated Press. 1933-07-06. 
  16. ^ David M. Roth. Texas Hurricane History (PDF) (報告).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42. 2010-02-04 [2016-1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7. ^ Raymond W. Neck. Effects of the 1933 Hurricanes on Butterflies of Central and Southern Texas (PDF). Journal of the Lepidopterists' Society. 1977, 31 (1): 67 [2016-1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