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ZHANG KUN0305/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別分析[編輯]

西方世界國家中,美國是最保守的國家之一(作為位置最靠後的國家之一),還有愛爾蘭和波蘭等高度保守的天主教國家。[1] Simoni總結道:「在傳統/世俗維度上,美國的排名遠遠低於其他富裕社會,其宗教信仰和民族自豪感水平與一些發展中社會相當。」[2]

亞洲社會在傳統/世俗維度上分為兩個集群,較世俗的儒家社會位於地圖的頂部,較傳統的南亞社會位於地圖的中心。[3]

俄羅斯是最注重生存價值的國家之一,而另一方面,瑞典在自我表達方面排名最高。[4]

研究還發現,基本的文化價值觀絕大多數適用於國家界限,跨國界的混合相對較少。即使在擁有共同文化歷史的國家之間也是如此。此外,即使是國家的文化集群也不會跨越國界進行太多的融合。這表明國家是具有文化意義的單位。[5]

歷史[編輯]

2008年版本的地圖

該地圖隨著世界價值觀調查的新數據浪潮而定期更新和修改。不同的版本可在「世界價值觀調查」網站查閱。[6]

該地圖的早期版本由羅納德·英格爾哈特 (Ronald Inglehart) 於 1997 年發布,維度名為「傳統與世俗-理性權威」和「生存與幸福」。[7]

Inglehart 和 Welzel 於 2005 年修訂了這張地圖,並將維度命名為「傳統與世俗-理性價值觀」和「生存與自我表達價值觀」。[8]這張地圖和它的各種更新通常被稱為英格爾哈特-韋爾策爾文化地圖。

Welzel 在 2013 年發布了一張截然不同的地圖,其中包含兩個密切相關的維度,名為「解放價值觀」和「世俗價值觀」,其中解放價值觀提供了他的人類賦權理論背後的主要變量。[9]

其他文化地圖由Shalom Schwartz[10]以及Stankov、Lee和Vijver[11]出版。

反響[編輯]

文化地圖普遍受到歡迎,經常被引用或提及。2009年,阿諾·托施將其描述為「英格爾哈特研究傳統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2]同樣,許多學者也將其稱為「著名」(2009年,尼爾斯-克里斯蒂安·弗里切[13],2016年,伊莉莎白·斯塔克斯魯德[14],2020年,曼弗雷德·布洛特納[15],2020年,路易吉·庫里尼和羅伯特·弗蘭澤,同樣是在2020年[16]))。

儘管它很受歡迎,但有幾個學者們質疑這兩個維度是否代表了文化差異的充分和有用的衡量標準。2007年,Majima和Savage質疑哪些衡量文化的方法是最恰當的,以及衡量的隨時間變化是否真實[17]。而Bomhoff和Gu在2012年提出,東亞人的態度和價值觀沒有得到充分反映。[18]

在2010年,beugelsdijk和Welzel的計算表明,數據只能很弱地證明將其分為兩個因素或維度,而單一因素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合適的。[19][20]2013年,Welzel提出,這兩個維度可以在人類賦權的共同框架下結合起來。同樣,Inglehart 在 2018 年發現,結合文化價值觀的單一因素很好地反映了現代化。[21]

根據阿格納·福格 (Agner Fog) 2020 年的研究,對文化差異的研究進行了元分析,發現許多關於文化差異的研究都導致了相似的因素,但因子旋轉的方式不同。因子旋轉的普遍做法掩蓋了文化地圖上不同軸向的不同研究之間的相似性。未旋轉的解決方案具有最強的因子或維度,對應於從 Inglehart 和 Welzel 地圖的左下角到右上角的一條線,結合了兩個維度。 這個組合維度可以解釋為發展或現代化。它結合了許多經濟、技術、制度和心理變量,而這些變量恰好彼此密切相關。未旋轉的第二個因素或維度對應於Inglehart和Welzel地圖上的一條垂直線,反映了東亞文化的特殊文化價值。[22][23]

2020年,弗雷德·德文(Fred Dervin)、羅賓·莫洛尼(Robyn Moloney)和阿什利·辛普森(Ashley Simpson)批評該地圖是「文化本質主義和潛在的種族主義」,因為它的概括和簡化使開發中國家蒙上了污名,並給它們貼上了不如白人、歐洲和基督教國家的標籤。[24]

  1. ^ Helmut K Anheier; Yudhishthir Raj Isar. 文化与全球化:冲突与紧张. SAGE Publications: pp. 243–245. 2007-03-27 [2023-04-25] (Cultures and Globalization: Conflicts and Tensions). 
  2. ^ Serena Simoni. 了解跨大西洋关系:西方何去何从?. Routledge: p. 1. 2013-05-29 [2023-04-25] (Understanding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Whither the West?). 
  3. ^ Michael A. Witt; Gordon Redding. 牛津亚洲商业系统手册. OUP Oxford: p. 370. 2014-01-23 [2023-04-25]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sian Business Systems). 
  4. ^ Kjell Engelbrekt; Bertil Nygren. 俄罗斯和欧洲:搭建桥梁,挖掘战壕。. Routledge: p. 32. 2014-03-18 [2023-04-25] (Russia and Europe: Building Bridges及Digging Trenches.). 
  5. ^ Minkov, Michael; Hofstede, Geert. “民族文化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吗?”. Cross-Cultural Research.: 46 (2): 133–159. 2012 [2023-04-26] ("Is National Culture a Meaningful Concept?"). 
  6. ^ “世界价值观调查、调查结果及见解”. World Values Survey.: Retrieved 2020-10-07. 2020 [2023-04-26] ("World Values Survey及Findings and Insights"). 
  7. ^ Inglehart, R. 现代化与后现代。43个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变革。.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Cultural、Economic及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 
  8. ^ Ronald Inglehart; Christian Welzel. 现代化、文化变迁和民主:人类发展的顺序.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57. 2005-08-08 [2023-04-26] (Modernization、Cultural Change及and Democracy: The Human Development Sequence). 
  9. ^ Welzel, C. 自由崛起。人类赋权与解放的追求.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Freedom Rising. Human Empowerment and the Quest for Emancipation.). 
  10. ^ Schwartz, Shalom. 文化价值取向理论:阐释与应用. Comparative Sociology. 2006, 5 (2–3): 137–182. doi:10.1163/156913306778667357. 
  11. ^ Stankov, Lazar; Lee, J.; van de Vijver, F. 国家层面心理差异的两个维度:保守/自由主义和严厉/温柔。.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4, 30: 22–33. doi:10.1016/j.lindif.2013.12.001. 
  12. ^ Arno Tausch. 13 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对近期盖洛普研究的回答.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9: 128. ISBN 978-1-60692-731-1. 
  13. ^ Fritsche, Niels-Christian, Buchroithner, Manfred , 編, 真正模拟现实…?-让我们通过混合算法来“撤销”图片、等距离地图、高密度图表和漫画文化来改进我们的认知地图,作为制图软件开发的整体标志, True-3D in Cartography: Autostereoscopic and Solid Visualisation of Geodata, Lecture Notes in Geoinformation and Cartography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12: 83–95 [2021-03-21], ISBN 978-3-642-12272-9, doi:10.1007/978-3-642-12272-9_5 (英語) 
  14. ^ Elisabeth Staksrud. 网络世界中的儿童:风险,监管,权利. Routledge. 23 May 2016: 47. ISBN 978-1-317-16783-9. 
  15. ^ Manfred Buchroithner. 地图学中的真正3d:地理数据的自立体和实体可视化.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3 January 2012: 93. ISBN 978-3-642-12272-9. 
  16. ^ Luigi Curini; Robert Franzese. SAGE 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方法手册. SAGE Publications. 9 April 2020: 456. ISBN 978-1-5264-8641-7. 
  17. ^ Majima, S.; Savage, M. 英国发生过文化转变吗? 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一次重要相遇。. Cultural Sociology. 2007, 1 (3): 293–315. S2CID 143440246. doi:10.1177/1749975507082050. 
  18. ^ Bomhoff, Eduard J.; Gu, Mary Man-Li. 东亚仍然不同:Inglehart 和 Welzel 对自我表达价值观指数的评论.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2, 43 (3): 373–383. S2CID 145556393. doi:10.1177/0022022111435096. 
  19. ^ Beugelsdijk, S.; Welzel, C. 民族文化的维度和动力:综合霍夫斯泰德和英格尔哈特.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8, 49 (10): 1469–1505. PMC 6191680可免費查閱. PMID 30369633. doi:10.1177/0022022118798505. 
  20. ^ Li, Liman M. W.; Bond, Michael H. 价值观变迁:世界价值观调查中四个时期公民世俗主义的国家变迁分析.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10, 47 (2): 294–306. S2CID 143771208. doi:10.1016/j.soscij.2009.12.004. hdl:10397/9230可免費查閱. 
  21. ^ Inglehart, R. 文化进化.人们的动机正在改变和重塑世界.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22. ^ Fog, A. 文化变量聚类的可重复性检验. Cross-Cultural Research. 2020, 55: 29–57. S2CID 224909443. doi:10.1177/1069397120956948. 
  23. ^ Fog, A. 文化差异的二维模型:统计和理论分析. Cross-Cultural Research. 2022. doi:10.1177/10693971221135703. 
  24. ^ Fred Dervin; Robyn Moloney; Ashley Simpson. 教师工作中的跨文化能力:面对意识形态和实践. Taylor & Francis. 31 March 2020: 51. ISBN 978-0-429-68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