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寧交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寧交通以陸路交通為主,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與市政道路共同構建成交通網絡,廈深鐵路於市境東南經過並設有普寧站,地處揭陽潮汕機場的服務圈內。

發展歷史

[編輯]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今日之普寧市域分屬普寧、惠來、陸豐、潮陽及揭陽四縣,但市域交通網絡已初顯輪廓

普寧現代交通肇始於民國15年3月廣東省建設廳制訂的廣東省東路第一幹線公路規劃,其北線自西南往東北穿過當時的普寧縣域。民國17年(1928年)9月28日遂開築公路,作為廣東東區開築公路之試點。兩年後的民國19年,普揭公路通車,為今普寧市域內首段通車公路。普揭公路長23.5公里,連接今天市域北部的洪陽城區以及揭陽市榕城區,有8.4公里位於當時的普寧縣域。

同年,普益長途汽車公司成立並申請得普揭公路的行車權,於普屬第二區的烏石設總站,並於普屬第一區及揭陽縣設分站,成為普寧商辦客運、貨運之始。隨後在同一年普陸公路、普汕公路相繼通車,使得通車里程可遠達陸豐縣城及汕頭蜈田等地,普益長途汽車公司的營運業務也相繼延伸到這些線路上。

民國21年,連接普寧五華的普華公路分段相繼通車,至11月15日通車至河婆。民國22年(1933年)全程9.2公里均位於當時普寧縣域的普東公路通車,聯絡普寧城及當時的普屬第六區公所所在地棉湖東關橋。抗戰期間,普寧公路損毀嚴重,直到民國37年(1948年)石橋頭至池尾、普寧城至池尾才開始先後修復通車,直到1951年全境國道省道才得到全部修復。1953年池揭公路被拓寬至雙車道,成為普寧市域最早的多車道公路。

1949年中共建政後,國營潮汕運輸公司在今市城區設立潮汕運輸公司流沙辦事處,主營普寧境內陸路運輸業務;隨後於1954年珠江內河航運管理局潮梅辦事處榕江港務所在里湖、洪陽兩港也設置了調配組管理該處的水上運輸業務,練江航道次年也在橋柱港設立港務組。

1956年田心至橋柱公路(2公里)、里坪公路里湖至梅林段(13.5公里)、大南山公路(又稱流隆公路)流沙至石頭圩段(3.5公里)相繼通車,其中10月1日里湖至梅林公路為南陽山區最早通車公路。

1957年開放木帆船自由承託運輸實行定港定線定貨源地,里湖、鍾堂港務組被撤銷,全普設有榕江水系的里湖、鍾堂、練江水系的橋柱、龍江水系的高埔4個運輸社。同年5月的暴雨山洪中,廣汕、安池、里坪、大南山等公路多處被毀。1958年大南山公路、里坪公路、白洪公路相繼貫通。1959年6月練江大橋建成,經北港河流域聯絡北普寧與東普寧的交通幹道被打通,同月普寧境內安池、里坪、占洪、葵和公路多段為暴雨所毀。1960年5月再降特大暴雨使得普寧全境對外公路交通全面中斷,當月開始陸續恢復通車。1961年大南山公路改線通車,1962年通車公路先後延伸到南陽圩、鮜溪鄉等邊緣山區。

1972年冬,汕頭地區汽車運輸公司普寧縣汽車運輸公司改設普寧汽車運輸站。1973年1月16日汕頭地區航運管理局在普寧設立分支機構。1980年普寧國營事業與香港九龍明記旅運公司合資設立普寧縣小客車服務公司,經營往返普寧與深圳之客運,外資首次進入普寧運輸領域。1985年境內廣汕、池揭、安池3條主幹公路實現渣油表處路面改造。1985年4月16日,廣汕公路之東風路開始進行市政道路化改造,奠定了今日流沙大道之雛形,為普寧最早的市政道路之一。

陸路交通

[編輯]

普通公路

[編輯]

普寧於民國19年(1930年)廣東省東路第一幹線公路在境內貫通後,次第修建了聯絡鄰近外埠的交通線。抗戰勝利後廣汕公路被劃入國道系統,即為今日之國道G324福昆公路。國道G324是目前於普寧過境的唯一一條國道,始建於民國17年(1928年),此後經多次損毀修復及局部改線。

國道G324福昆公路於南陽山區的月塘(屬高埔鎮)入境形成首段的寒媽徑公路,沿大南山山地及南陽山丘陵間的谷地往東北走向,越高埔鎮及馬鞍山農場後自南向北穿過雲落鎮全境,過雲翠湖(寒媽水庫)後進入中心城區,於黃竹坑(屬池尾街道)處分出G324複線,該段複線由普寧大道及陳沙公路陳店段組成,東連潮惠高速池尾互通立交,於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重新匯入G324。普寧市區的G324中心城區段則沿池尾大道南林青至塘邊段走向後轉向東北沿市區南部幹道城南大道全線走向,自西向東經過池尾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南街道,於東埔(流沙南、流沙東兩街道交界處)沿流沙大道及東風路東延線走向經占隴、軍埠兩鎮後,於石橋頭進入汕頭市境內。

除國道G324外,省道S236揭神公路、省道S237灰田公路、省道S238長池公路亦於普寧市域過境。

高速公路

[編輯]

普寧境內的高速公路始建於1998年12月28日,2001年12月竣工通車的普惠高速公路是普寧市域最早的高速公路,起於黃竹坑經雲落、梅林、高埔三鎮後進入惠來縣境內與G15深汕高速公路互通,普寧境內段長26.55公里。同年全長46.01公里的揭普高速公路開工,自普惠高速池尾預留接口處北上,過中心城區外圍的池尾街道及燎原鎮,過白坑湖後線路向西調整,經大壩、赤崗、洪陽、南溪四鎮於三福村過榕江進入揭陽市揭東縣,並於揭陽立交處連接G78汕梅高速公路。

如今普惠高速公路與揭普高速公路已被納入廣東高速公路系統S17潮惠高速公路,另規劃有S14汕湛高速公路及S20潮莞高速公路於普寧過境,與潮惠高速交匯並與市內公路互通。

鐵路

[編輯]

普寧最早的鐵路規劃出現在廣漳鐵路(廣州至漳州)的早期規劃中,為今日廣梅汕鐵路的比較線路,但最後因多種原因被棄用,1990年代在原線路的基礎上規劃了廣汕鐵路南線,西起大亞灣,過鮜門、汕尾市區、海豐縣城、陸豐市區後,經葵潭進入普寧市境內,於西郊梅塘鎮設普寧站後於揭陽市榕城區接入廣梅汕鐵路,以縮短原有廣梅汕鐵路運距80多公里,但始終沒有正式興建。

2008年1月6日,廈深鐵路廣東段開始動工興建,其中32.6公里於普寧市域過境,並於中心城區東南隅設有普寧站。廈深鐵路為客貨運並用幹線,自普寧市區東郊的龍門(屬南徑鎮)進入普寧境內,經林內、平洋山,志古寮、西社後進入普寧火車站站場,出站後在益嶺進入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管內客運專線中最長的隧道——12.8公里的大南山隧道,再進入惠來縣境內。

除此之外,普寧境內還規劃有廣梅汕鐵路揭神支線過境,為神泉港疏港鐵路。

城市交通

[編輯]

普寧中心城區的大規模營建始於20世紀中葉原普寧縣治南移後,加之規劃有序使得道路方向性與連續性較強,形成了幹線與環線相結合的道路網絡,目前已建成的主幹道路有流沙大道、普寧大道、城西大道、池尾大道、廣達路、赤華路、新光路、文竹路、城北大道、城南大道等。

普寧市區道路按交通聯絡作用的大小以及路幅,分別以大道、路、街等作為後綴,較長道路則分段命名:南北向幹道多以流沙大道為分界,廣達路是唯一以長春路為分界的南北向幹道;而東西向幹道則無統一分界。道路命名既有取該路連接兩地地名組合命名,如南(園)平(湖)路、金(葉園)池(尾)路,也有以所經地現今或歷史地名作為路名,如城北大道、廣達路。除此之外,還有沿襲故名(如福寧路)、方位(如廣南路)、地標(如馬嘶岩路)等命名方式。

1991年元旦普寧始有公交線路運營,是廣東省最早的縣級公共汽車運營系統,計程車則主要由普寧市寶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及普寧市天馬汽車旅遊有限公司兩家運營。

其他

[編輯]

縣制時期普寧境內榕江、練江、龍江三大水系均有內河航運,但隨著陸路交通日益發達水運漸趨式微。普寧沒有海岸線,但以普寧市區為中心的100公里範圍內有汕頭港、汕尾港、神泉港等多處海港,普寧全境均位於其腹地。

1937年7月普寧於鳴崗建有城南機場,抗戰期間被毀後於1947年修復,一直作為軍用機場,中共建政後被廢棄,20世紀末曾有在英歌山建設小型機場的計劃但向未實行。普寧航空客運先後由汕頭外砂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所服務,今揭陽潮汕機場於普寧市區設有離岸的候機樓。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