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卷
外觀
(重新導向自溫卷)
行卷,有時稱干投行卷,是中國史上科舉的產物,考生在考試前把所作詩文寫成捲軸,投送朝中顯貴,以求其推薦給主考官。 如果是數日後又重新投送,則稱為溫卷。
因功利主義但又因考試不公(身言書判),加上並無防作弊之機制。應試者會事先將自己所寫的詩文呈獻顯貴和主考官以博取虛名,並希望以此增加進士及第機會。因為唐代進士科等重文才,而唐朝士大夫好干謁競進,連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韓愈等大文豪也時干權貴,不諱言功利。
王維赴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試,拿著行卷投在唐玄宗之弟岐王李隆範的門下,但岐王告訴他,張九皋已投在太平公主之門下。岐王叫王維裝扮成伶人,在太平公主席前彈奏琵琶,公主識賞不已,待以上賓之禮。岐王趁機向公主推薦王維的詩文。日後王維果然中了第一名進士。[1]白居易年輕時以詩向顧況行卷,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很輕視,就開玩笑地說:「長安米貴,『居』亦弗『易』。」然而當他讀到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又驚又喜,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白居易果然中進士。李商隱《與陶進士書》:「文尚不復作,況復能學人行卷耶?」有人偷背誦楊衡的詩文去應試而登第。楊衡見到此人,便問他:「你偷『一一鶴聲飛上天』了麼?」這人回答說:「知道兄臺最珍惜這句,不敢偷。」楊衡笑說:「那還可以原諒你。」[2]
到了明朝,行卷是指舉人中式的詩文。顧炎武《日知錄·十八房》:「至(萬曆)乙卯以後,而坊刻有四種……曰行卷,則舉人之作。」
注釋
[編輯]這是一篇與中國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