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竹簀鎮

座標31°33′22″N 119°19′30″E / 31.556°N 119.32507°E / 31.556; 119.3250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竹簀鎮
Zhúzé Zhèn(漢語拼音
舊稱:竹簀橋
竹簀橋現貌
竹簀橋現貌
坐標:31°33′22″N 119°19′30″E / 31.556°N 119.32507°E / 31.556; 119.3250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溧陽市
建立1985年
語源古時此地以竹搭橋而稱竹節橋,清嘉慶年設竹簀橋鎮
政府駐地竹簀村
村級區劃單位數
面積
 • 總計163.96 平方公里(63.3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5.33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2 04 81 111
郵政編碼213351
電話區號+86 (0)519
毗鄰薛埠鎮、​崑崙街道、​別橋鎮、​上興鎮、​南渡鎮 (溧陽市)、​天王鎮 (句容市)
GDP(2019年)41.3億元

竹簀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下轄的一個[1],位於溧陽市北部,全鎮總面積為183.6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2]

歷史

[編輯]

古代

[編輯]

在距今1萬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智人在竹簀境內生存。約6000年前的新時期時代,境內上莊、大家莊、西徐村、中梅村一帶已形成村落。周代,鄉民在今竹簀集鎮一帶沿北山河(今竹簀河)源頭溪澗兩岸而居,漸成村落。後因以竹搭橋而稱竹節橋。

竹簀地區商朝末期至春秋時期吳國戰國時期初期屬越國

秦朝實行郡縣制後,竹簀地區屬溧陽縣,此後隨縣域變遷,先後屬永平縣永世縣平陵縣溧水縣,直至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復置溧陽縣、溧陽縣境開始穩定後,竹簀地區一直隸屬於溧陽縣

三朝,竹簀鎮現境北境屬永泰鄉、南境屬來蘇鄉(大致以王渚村為界),東南端的瀨溪里和坡圩村一帶屬永西鄉。

明代句容袁巷上官張氏、金壇羅村葛氏定居竹節,建房置田,村落擴大。明朝萬曆四十年至十四二年間(1612-1614年),興工開挖北山河,引排山洪,水運暢通,兩岸居民日增,商貿興旺。萬曆年後建成生祠街,逐漸形成集鎮。

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在今竹簀集鎮置竹簀橋鎮,屬永泰區,竹簀之名由此而來。同時期還在王贅(今王渚村)設埠,屬來蘇區。

近現代

[編輯]

1910年(清宣統二年),溧陽撤區制改市鄉制,全縣設3市4鄉,竹簀現境屬來蘇鄉(駐別橋鎮)和永安市(駐南渡鎮)。

1929-1930年(民國18-19年),廢市鄉制,縣以下建區、鄉二級公所。全縣設9個區、271個鄉。竹簀橋區建立區、鄉公所。

1935年(民國24年),溧陽縣撤併區鄉,設6個區127個鄉鎮,同時鄉以下廢閭鄰制施行保甲制。竹簀橋區(第三區)置1鎮18鄉(竹簀橋鎮、蔭溪鄉、瓦陽鄉、北山鄉、髻南鄉、後周鄉、信行鄉、綢繆鄉、賢克鄉、德表鄉、蔭梓鄉、余橋鄉、前馬鄉、合議鄉、瀨陽鄉、洙溪鄉、安仁鄉、永豐鄉),區公所駐地竹簀橋。

1937年(民國26年),溧陽縣鄉鎮大幅合併至72個,至1945年又減至55個。其中,竹簀區轄7個鄉,分別為前溪鄉、中余鄉、竹簀橋鄉、安義鄉、瓦溪鄉、賢德鄉、綢繆鄉。

1947年(民國36年),國民政府重建鄉鎮體制,溧陽縣設7區36鄉鎮,第三區(竹簀區)轄竹溪鎮、後周鎮、綢繆鎮、來蘇鄉、安義鄉。

是年10月,全縣合7區為4區,其中,第三區與第二區(別橋區)合併,設綢繆區署

1948年,撤銷區署。撤安義鄉分入竹溪鎮和來蘇鄉,竹溪鎮改稱竹安鄉。

1949年5月,建立竹簀區、竹安鄉、來蘇鄉人民政府。區政府駐竹簀集鎮。

1949年9月,全縣分22鄉鎮為81鄉鎮,竹安鄉分設竹簀、王渚、路東、陸笪、朝陽、瓦陽6個小鄉,來蘇鄉分設來蘇、洙湯、東湖、余橋、瀨陽5個小鄉。另劃入西沈、下梅2個小鄉,竹簀區共轄13個鄉。1950年來蘇鄉更名為前馬鄉。

1956年3月,竹簀區13個鄉合併為竹簀、瓦陽、西沈、前馬4鄉,東湖鄉併入南渡區下轄的舊縣鄉,別橋區的後周鄉劃歸竹簀區。

1956年5月,竹簀區西沈鄉的許莊村、前塘村、金山後選區(三地今屬金壇市薛埠鎮上阮村和山蓬村)劃歸金壇縣

1957年,溧陽縣撤區並鄉,撤銷竹簀區,瓦陽鄉併入竹簀鄉,西沈鄉併入後周鄉(今屬別橋鎮)。

1958年9月,竹簀鄉改為竹簀人民公社,前馬鄉改為火箭人民公社(同年10月又改為前馬人民公社),1961年新增設陸笪、余橋2個人民公社,後均在1983年5月恢復為鄉建制。

1985年,竹簀撤鄉建鎮,改稱竹簀鎮

1992年9月,撤銷陸笪鄉併入竹簀鎮。

2000年初,前馬鄉、余橋鄉合併為前馬鎮。

2007年3月,竹簀鎮和前馬鎮合併,設立新的竹簀鎮,鎮政府仍駐竹簀村。調整後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83.6平方公里,人口6.59萬,轄1個社區、27個行政村。

2020年7月,瀨陽、道人渡、余橋3個行政村劃歸崑崙街道。調整後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63.96平方千米,人口5.33萬人,轄2個社區、15個村。

地理

[編輯]

行政區劃

[編輯]

竹簀鎮下轄2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分別是:[3]

竹簀社區、​前馬鎮社區、​竹簀村、​中梅村、​北村村、​南旺村、​長崗村、​前村村、​王渚村、​姜下店村、​陸笪村、​下宅村、​陶莊村、​前馬村、​洙湯村、​西芮村、​水西村、​余橋村、​瀨陽村和道人渡村。

行政區劃沿革

[編輯]

1983年5月人民公社制恢復為鄉建制,同時下轄的大隊改稱行政村。竹簀(1985年撤鄉建鎮)、陸笪、前馬、余橋4個鄉分別轄25個、10個、13個、16個行政村。

1992年9月,撤銷陸笪鄉併入竹簀鎮。竹簀鎮轄35個行政村。

2000年1月,前馬鄉、余橋鄉合併為前馬鎮。前馬鎮轄29個行政村。

2001年5月10日,前馬鎮29個行政村合併為11個行政村;5月16日,竹簀鎮35個行政村合併為16個行政村。

2007年3月24日,前馬、竹簀兩鎮合一,新的竹簀鎮轄1個社區、27個行政村、294個自然村。

2009年8月,竹簀鎮27個行政村合併為18個行政村。

2020年7月,瀨陽、道人渡、余橋3個行政村劃歸崑崙街道[2]

1985年至今竹簀鎮下轄各行政村區劃沿革
原鄉鎮 1992年
後的鄉鎮
2000年
後的鄉鎮
2007年
後的鄉鎮
2020年
後的鄉鎮
原行政村 2001年後
的行政村
2009年後
的行政村
下轄自然村
竹簀鎮 竹簀鎮 竹簀鎮 竹簀鎮 南關村 竹簀村
(駐南關)
南關
西關村 西關
北關村 溪頭村
棠蔭村 棠蔭
中梅村 中梅村
(駐中梅)
中梅
西徐村 南莊、西徐、岸沿上、彭家村、金家村、墩頭、陳家
馬上村 馬上里、戚笪里、蔡家、鄧家、匡家、上梅
前村村 前村村
(駐前村)
前村、夏社、孫家棚
後村村 後村里、茅墩頭、韋家
墅塘村 墅塘、油坊橋、窯上
王渚村 王渚村
(駐王渚)
王渚
高坂村 高坂、小高坂、竹墩上、蔣家、陸家棚、牛家棚、翰里宋
東王村 東王
北村村 北村村
(駐竹簀集鎮)
北莊、余家棚、魏家棚、海棠、劉家棚、杜家棚、岑家棚
洙彥村 洙彥、大墳頭、荷花村
西張村 西張、談巷裡、後村里、上杜家沖、下杜家沖
長崗村 長崗村
(駐西斗門)
劉家、長五崗、白馬崗、江陰棚、南上宋、西斗門、殷家棚、袁家棚、蔣家棚
上羅村 上羅、馬莊、窯上、黃家棚、東斗門、毛塘、上羅棚、朝陽
南旺村 南旺村
(駐壩頭)
南旺、新塘里、筲箕底、大樹窪、謝家棚、西邊窪、壩頭、新建、湯村
曹林村 邵笪里、祁笪里、白水塘、曹家棚、楊家棚、胡家
姜下村 姜下村 姜下村
(駐山窪里)
姜下店、巷頭山、董家棚、白鶴莊、白石廟、姚家、鮑家莊、下巷西
王市村 梨園、王市、雨店、杏塘頭、楊家棚、小橋頭
上宋村 上宋村 上宋、西湯、山窪里、章家棚、橋東、老角嘴、杜笪里、栗樹橋
呂莊村 呂莊、西瓜窪、呂莊坂
楊灣村 陶莊村
(駐陶莊)
上楊灣、下楊灣、下中王、金山窪、百家山、鄭家棚、巢山、吳家棚、李家棚、巷西
陸笪鄉 陶莊村 陶莊、窯墩頭、前楊山壩、後楊山壩、陶莊十三隊、大山口
青龍村 下儲莊、上儲莊、橫山崗、油坊、河西、河東、煤山、東山干、下大田、上大田
陸笪村 陸笪村 陸笪村
(駐陸笪里)
陸笪里
南徐村 西官里、南徐、劉莊、后庄頭
上莊村 上莊村 邁笪里、小墳頭、陳笪里、前莊、游湖塘、方家、錢家、上莊、下莊、大壩、李家、尖墩頭
金莊村 蔡金塘、漁家邊、馬塘埂、黃塘觀、金莊、大山里、前山、胡家
東上村 東上村 桃園裡、韋家棚、許家、東上里、陶家、周家、倪家、拖板橋
賈家莊村 賈家莊、賈家莊二隊、山西、上海棚、周家棚、張家棚、馬家莊
下宅村 下宅村
(駐下宅里)
下宅里、席笪里、新渚、崗笪里、三墩、雷笪里、王家棚、馬家棚、大管里、馮家棚
大家莊村 大家莊、東門、朱家、澗北
前馬鄉 前馬鎮 前一村 前馬村
(駐前馬集鎮)
前馬
前二村
前三村 南崗、周家、外灘
東廟村 東廟
八丈村 毛家、東埂、五百畝、周家、湯家
西芮村 西芮村 西芮村
(駐潘家)
西街口、後樹、南莊、船埠頭
宋巷村 宋巷、賈家棚
潘家村 潘家、店上、東張、西棚、東棚
水西村 水西村 水西村
(駐水西)
水西
金山村 石家、金山、東山頭、河咀頭、大達咀、儲莊
神堂圩村 神堂圩村 神堂圩、姚家、錢家、木靴圩、黃家、姜家、袁家
宋家橋村 宋家橋、張家、狄家、華家橋、楊家圩
洙湯村 洙湯村 洙湯村
(駐洙湯)
洙湯、花婆咀、王家、大垾頭、小橋頭、楊家圩、萬家
余橋鄉 七斗橋村 七斗橋、老鴉莊、北埂
清水塘村 清水塘 清水塘、李家埂、閔家橋、陸家渡
盛家村 史家、盛家、馬家、朱家川、謝家、張家、三官殿、黃祖莊
崑崙街道 橋東村 余橋村
(駐余橋集鎮)
橋東、上甲、灣里
余西村 下甲、壩頭、石板橋、徐家棚
西潘村 西潘、新河埂、北閘、田牌里、張家
西坡圩村 西坡圩、顏家頭、蔣家
瀨陽村 瀨陽村 瀨陽村
(駐后庄灣)
北稽、陸分頭、史家村、思古橋、瀨陽
繁昌圩村 繁昌圩、潭龍圩、南稽
西談村 西談、孫家村、大圩里、桃園裡、吳家、小雲南
直埂村 直埂村 后庄灣、直埂、王家棚、王家壩、尖圩
瀨溪里村 瀨溪里
道人渡村 道人渡村
(駐水產)
道人渡、張家村
雙龍安村 崔家棚、雙龍安、馬口、新閘溝、大閘溝、沙痕
北川村 北川、新閘頭、唐家莊
水產村 水產

交通

[編輯]

鐵路

[編輯]

寧杭客運專線,2013年7月1日通車,瓦屋山站設在鎮西與上興鎮交界處。

高速公路

[編輯]
  • G25 長深高速,2004年9月通車,上興出口東距竹簀鎮區約6公里。
  • G4011 揚溧高速,2007年9月通車,後周出口西距竹簀鎮區約7公里。
  • S85 常溧高速,2015年9月通車,境內設江蘇中關村出口。

普通公路

[編輯]
  • 竹姚線(竹簀至上姚):1958年新建碎石路。2005年改建為6米寬混凝土路面,2013年將104國道至青墩高鐵上跨橋段改建為二級瀝青公路。
  • 竹煤線(竹簀至竹簀煤礦):原指竹簀煤礦茶場至西湯至竹簀煤礦公路,是竹簀煤礦的專線公路,1970年代初修建,碎石路面。現指由竹簀集鎮至竹簀煤礦的公路,1997年冬和1999年以劉莊為界南北分兩期改建為混凝土路面,2008年全線拓寬路基,後於2013年初改建為三級瀝青公路。
  • 竹後線(竹簀至後周):1974年新建碎石路。中梅至後周段於2004年改建為上上線。
  • 劉陸線(劉莊至陸笪):1977年新建碎石路,後改建為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
  • 舊水線(舊縣至水西):1982年建成碎石路,1985年改建為瀝青路。
  • 水前線(水西至前馬):1984年建成碎石路,其中宋巷至前馬段後為溧竹線的一部分,水西至宋巷段於2001年改建為瀝青路面,2005年拓為二級瀝青公路。
  • 溧竹線(溧城至竹簀):1986年余橋至溧城段通車,1994年全線建成瀝青公路,2004年12月改建為二級瀝青公路。
  • 上上線(上興至上黃):2004年12月新建為二級瀝青公路,其中中梅至後周段利用竹後線改造。

參考資料

[編輯]
  1. ^ 2023年溧阳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市政府关于同意溧阳市部分行政区划变更的通知. 常州市政府網.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0-07-13 [2021-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中文(中國大陸)).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qhbg2020」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2023年竹箦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