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槭
外观
尖葉槭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
科: |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
属: | 枫属 Acer |
种: | 尖葉槭 A. kawakamii
|
二名法 | |
Acer kawakamii Koidzumi, 1911
|
尖葉槭(学名:Acer kawakamii)为無患子科(原為槭樹科 Aceraceae)楓屬下的一个物種,落葉性喬木,成熟果實具有鐮刀形翅,為臺灣特有種。
形態
[编辑]落葉喬木,高可達20公尺,枝條纖細,無毛。葉為對生的紙質單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至10公分,寬3至5公分,葉基圓或略心形,葉緣細鋸齒狀,通常不裂至淺3裂,很少明顯3至5裂,先端尾狀漸尖,葉片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序為總狀花序,無毛或被短柔毛,約5公分長。花朵9至10公釐寬,纖細,無毛;萼片5,卵狀披針形,無毛;花瓣5,白色,菱形,波狀緣;花盤厚,淺8裂。雌花的雌蕊有明顯心皮,子房具翅狀構造;花柱長2枚,在基部合生,尖端向下彎曲;退化雄蕊約2公釐。雄花具雄蕊8枚,圍繞花盤生長,花絲約3公釐。成熟翅果黃褐色;翅為鐮刀形,翅長約3公釐,雙翅下緣展開度角120至135度。[1]
分布與棲地
[编辑]本種為臺灣特有種。主要生長在中央山脈中高海拔之森林中,常在雲霧帶與檜木混生;北部的陽明山區海拔650至900公尺的地區也有自然分布。[2][3][4]
分類
[编辑]本種於1911年由小泉源一首次命名[5]並於後續的學術文章中補充描述與模式手繪圖,其中未正式指定模式標本,僅說明模式標本採自阿里山的白狗大山(Hakkutisan)溫帶林[6]。依2007年曾千育的研究指出,現存於東京大國大學的選定模式標本(編號:DB No. 01924),較有可能是小泉源一所認定的物種。因為本種形態變異較大,尤其葉形的裂片數量及葉形變化,而被區分為亞種或變種,但因此特徵不易判定,故他建議列為單一種。[7]
参考文献
[编辑]- ^ Li, Hui-Lin and Lo, Hann-Chung. Aceraceae. In: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Flora of Taiwan vol. 3. Taipei, Taiwan, ROC: Lungwei Printing Company, Ltd. 1993: 591, 593.
- ^ 許, 重洲. 玉山國家公園關山越嶺古道中之關段森林植群之研究. 屏東: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 ^ 王, 志強. 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珍貴稀有植物資源調查(一). 臺東,臺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2010.
- ^ 曾喜育、邱清安. 陽明山國家公園火山口植群與地景變遷調查分析-以磺嘴山與向天山為例. 臺北市,臺灣: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成果報告. 2019.
- ^ Koidzum, Gen'ichi. Observations on the Aceraceae.. Botanical Magazine (Tokyo Botanical Society). 1911-03, 25: 102.
- ^ Koidzumi, Gen'ichi. Revisio Aceracearum Japonicarum. The 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Science, Imperial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1911, 32 (1): 402.
- ^ 曾, 千育. 臺灣地區槭樹屬植物之分類研究─以外部形態與分子證據探討. 新竹: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2007: 31–65.
外部連結
[编辑]- 尖叶槭 Acer kawakamii Koidzumi, 1922.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