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春美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春美乡
坐标:25°41′08″N 117°59′35″E / 25.68544°N 117.99292°E / 25.68544; 117.99292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时区北京时间UTC+8
行政区划代码350526209
电话区号+86 

春美乡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下辖的一个

行政区划

[编辑]

春美乡共辖7个行政村,分别是:

古春村、梁春村、上春村、春美村、新阁村、尤床村、双翰村。 春美乡简介:

             

春美乡位于德化县西部,距离德化城关57公里,与汤头、大铭、美湖及大田县的湖美、华兴、济阳、屏山等乡镇交界,土地总面积134.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21亩。设7个村民委员会,有114个自然村落,76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户数3125户,人口1.15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5377人,除上春村割竹尾自然村有回族7户31人外,其他均系汉族。全乡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6—18℃,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 春美于宋代开发,宋、明隶属德化县集贤乡,清属汤泉里。 1939年十八格以内的上春洋、美台墘等划入大田县。1940年上春洋至蕉岭隘、长潭尾一带划归德化,上春洋水尾以南的美台墘村仍属大田县所辖,以后这些地区再归属德化。建国前及建国初期,属德化双阳乡。1950年4月起属第五区(赤水),1956年8月起改为赤水区,1958年成立双翰公社,1960年并入赤水公社,1961年从赤水公社分出,仍称双翰公社,1981年10月更名为春美公社,1984年改为春美乡。 春美乡是个群山起伏、丘陵遍布的山区,主产水稻、甘薯、马铃薯。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6290万元,农业产值4470万元,工业产值1820万元,企业产值3600万元,乡财政收入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4.4元,粮食总产量4625吨。农业综合开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04年末果园面积3722亩,全乡规模种植黄花菜、油茶和杜仲、厚朴等药材,并逐步走向基地化。其中黄花菜是春美乡著名的土特产,“十八格”商标的黄花菜远近闻名,产品畅销海内外,2004年先后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现有黄花菜1.1万多亩,年产干花数百吨。油茶是春美乡的另一种特色产品,全乡现有油茶林8000亩,春美茶油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以饲养鸡、鸭、猪、羊、塞北兔为主的养殖业已形成规模,是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春美乡生态保持良好,全乡拥有山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6.86万亩,生态公益林4.5万亩,林木蓄积量57.5万立方米,林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春美乡交通比较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泉州至三明公路的一条主干道,通过境内3个村,不仅村村通公路,而且在2005年将实现村村铺设水泥路,目前,全乡公路里程达80多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乡公路网。境内山涧、溪流交错,水力资源相当丰裕,近年来该乡加大水力资源开发力度,现已建成了小型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其中洪畸坂电站和上春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万和4000千瓦。据勘探,境内有丰富的铜、磁、铁、钾长石、锰、瓷土等矿藏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尽快发挥地下资源经济效益。 春美虽地处德化县西部边陲,却是西部的贸易中心。清代曾在双翰设立双翰市,建国后又在大田毗邻的十八格设立墟场,两县接壤地区土特产在这里交易集散,贸易交流较为频繁,1991年又在上春洋设立墟场,五日为一墟,贸易量与日俱增。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拥有初级中学l所,完小6 所,教学点1 个,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乡设立旅港人士颜纯炯、颜纯清奖学助学基金会,帮助解决部分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鼓励春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乡设有卫生院,全乡各村有6个甲级卫生所,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队等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游览胜地狮子山风景秀丽,南宋淳熙年间始建狮子岩,经2003年重新修缮,古朴典雅;明嘉靖元年始建的双翰鲤中村广济桥,1974年由乡村群众、旅居马来西亚的部分华侨捐资修缮,古色古香,保留完整;200多年历史的“十八格”古官道,远近闻名;蒲寿庚后裔制陶坊,原始手工制陶,体现了少数民族劳动风格;树龄数百年的新阁大叶锥、古大杉树以及千年罗汉松,吸引来客留步观赏;独具特色的黄花菜、杜仲、厚朴基地是当今时尚领略“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今后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富农稳乡、兴企强乡、资源活乡”目标,采取“项目带动、劳动力转移互动、招商引资拉动”三大措施,找准定位,注重民需,致力发展效益农业,力创特色品牌,挖掘资源潜力,撑大经济总量,发挥边贸优势,构筑德化西部边贸经济繁荣乡,努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至2010年,力争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人民生活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