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村八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村八分(日语:村八分むらはちぶ mura hachibu)是日本傳統中對於村落中破壞成規和秩序者進行消極制裁行為的俗稱。

概要

[编辑]

這是源自江戶時代著名的村社「共同絕交」(集體無聲覇凌)文化。所謂的「村八分」,根據語言學者楳垣實表示,是將人們共同生活的十件重要事情中,除了協助埋葬屍體放置的話會有屍臭甚至引發傳染病)、以及滅火(置之不理的話會延燒)這兩件事情如果置之不理會將造成他人困擾外,剩下的八件事情(成人禮結婚生產、照顧病人、幫忙改建新居、水災時的救護、每年的祭拜法事、遠行時的幫忙留守)完全不進行任何交流及協助。在古老的農村生活中,若是被「村八分」的話,會落得連肥料、灌溉水源都被斷絕的境地,即便村八分只是消極的霸凌行為,但卻對被實施「村八分」的對象有著致命的影響力。[1]

自治制裁本身包括三種類型,按嚴重程度排列:罰款、斷絕關係和驅逐[1][2]。整體而言,罰款最輕。另一方面,斷絕關係和驅逐是極其嚴厲的製裁,因為該家庭本身不被承認為村裡的成員。當談到驅逐時,有些人被徹底趕出村莊,不准在附近居住,但許多人被驅逐到被道祖神神隔開的村莊邊界之外,被迫在一間房子裡過著孤獨的生活。事實上,「村八分」中最嚴厲的「斷絕關係」懲罰,不僅是彼此不相往來,還包括強迫受制裁者戴上瘋帽、繫上繩帶、在鄰近地區反覆敲鐘騷擾、用青竹拴住大門等。 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違反村社生活規則和習慣,如違反用水、會員場地等用益物規定、疏忽合作社工作,或者日常態度特別引起村民反感的情況。一般發生有型懲罰是相當罕見的 。這種私人制裁、集體排斥行為,在二戰後仍在繼續,近年來經常成為一些社會問題。戰後著名的案件發生在1952年的靜岡縣富士區上野村(現富士宮市),一名女高中生指控該村在補選參議院岡縣上野村排斥事件)


松本清張所著推理小說《砂之器》的電視劇版,劇情曾對此傳統所造成的社會問題進行深刻的討論。

歷史

[编辑]

明治年代後,一般認定村八分為違反人權的違法行為。

1909年大審院(二戰前的最高法院)認定公告村八分為威脅破壞名譽行為。

二戰後日本的鄉下地方依舊有村八分行為,較為知名的是1952年靜岡縣富士郡上野村(現富士宮市)的一名女高中生舉發參議員補選時,村民們的違法行為,全家遭到村八分對待(靜岡縣上野村村八分事件日语静岡県上野村村八分事件)。

近年來因日本少子化嚴重,日本政府鼓勵城市居民移居鄉間,因城鄉觀念之間的差距而衍生不少疑似類村八分事件。

該用語目前被日本多數媒體列為禁語日语放送禁止用語

參見

[编辑]
  1. ^ 口袋日本. 淺談日本史上最恐怖的霸凌「村八分」,不一樣的人就會慘遭集體霸凌嗎?. Japaholic Logo. [2024-08-05]. 
  2. ^ 村八分. 改訂新版世界大百科事典. 平凡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