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勝縣文物保護單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川省武勝縣公佈的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列表如下。 歷史上元明清三代重慶(重慶路重慶府)均轄有定遠縣,即今之武勝縣,其現存古蹟亦為重慶歷史古蹟,故列於重慶古蹟列表。

武勝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1982年2月18日)[1]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沿口烈士墓 1957年 沿口鎮新建街西側 原名烈士墓,園內安葬有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王璞,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第七支隊政委楊奚勤和1950年代初在走馬鄉死亡的解放軍某部班長宋發啟等烈士遺骸。1957年建,1981年重修,1984年冬建成,並改今名
2 真靜書岩石刻 南宋 真靜鄉書岩村河邊梁於岩崖上 始建於南宋。環岩長210米,高3—6米,刊刻唐至清代各書法名家篆、隸、楷,行、草各體大小字600餘個。臨岩一望,鑿痕斑斑,頗為壯觀。篆書有「道山」、「蒙泉」,「竹鶴」為蘇唐卿書。隸書有宋司馬光書「思無邪公生明」六字,高0.35米,有無名氏書「懲忿窒悠,進德修業」八字,高0.80米。楷書較多,有「書岩」,高1。3米,有口社池」高1.5米,有口富壽康寧籽高1.5米,有「仇池」高0.35米,還有「龍門風穴」及「登金榜,上玉堂、攀龍麟,附風翼」等大字。草書有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正月初七日吳春帆等7人游書岩時所作的五律四首。書岩字跡,多為南宋人李元庚刻,明清鄉人亦有鐫刻

武勝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1983年4月3日)[2]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鏡心亭 中心鎮武勝繅絲廠內 始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民國土6年,仍以其舊名,重建於印山公園仙人居下。木穿逗結構,為四飛角攢尖式瓦頂,剎呈塔型,高0.85米。由四內柱和四檐柱支撐成四方型,內柱、檐柱上方都有欄額和普柏枋。檐欄欄額有雕花雀替,做工較為精細。柱高4.8米,面闊5.5米,四檐柱上方2.8米處有一斜枋向上支撐,四支撐點上各刻有「鏡心。二字。基座四周有木欄杆,正面砌有垂帶踏道,其亭現完整無損
2 周家牌坊 鳴鐘鄉響水灘村雙石坎 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周姓修建的一座忠孝坊。坊為石料砌成,高9米,寬8,9米,中門高4米,寬3米。門兩側分別刻有「忠孝慈愛」、「富壽康寧」八個大字,書法精湛。四立柱高4-7米,厚0.60米。坊上浮雕龍風、花卉,人物,刻工紋飾細緻,栩栩如生。「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今僅存主體建築。
3 楊奚勤烈士犧牲地 現代 樂善鎮水洞灣村
4 沿口清真寺 沿口鎮半邊街 創建乾隆四十三年。由山門,大殿,側殿、天井組成。寺前為懸岩,裝飾不可通行的假山門,入寺山門實在寺左側。大殿屋頂為重檐歇山式,穿逗梁架,木結構,三開間。側殿二,為木穿逗結構,左側殿通山門,供進出,右側殿共4間。天井二,均長方形,一在大殿前,一在右側
5 古定遠城牆 中心鎮內 明嘉靖三十年始築城,城牆周長五百餘丈,開東南西北四城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增修城垣,周長四里二分六百六十六丈,高一丈五尺,閉四小門。原四城門更名為文明,武勝,朝陽,延景。乾隆十一年,增設垛口46,炮台4,水洞門3,並補修樓櫓,欄循,疏浚城壕。乾隆四十四年,修城樓四,下為拱形門洞,原四城門更名為東升,南薰、西城,北辰。咸豐十一年五月,李永和,藍朝鼎叛軍由烈面溪分三路直攻縣城,知縣李承保又加修空心炮台五和大炮台二,抗拒叛軍。道光十五年補修部份城牆。牆高2.8-5.2米,寬3-5米,牆身內外側均為條石安砌,中為夯土,內側設有登城梯道。解放後,城牆及城樓保存完好。1959年「大躍進」中被毀,現僅殘存二處,一在中心區公所後,一在中心區糧站後,共232米

武勝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8月30日)[3]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觀音寨古墓群 樂善鎮觀音寨村 觀音寨吳氏家族墓,位於樂善鎮觀音寨村,建於道十五年至民國二年,為當地望族吳氏家族墓群。墓群占地面積750餘平方米,6座,均坐東南朝西北,上排4座,下排2座並行梯狀排列,上、下兩排間落差3米。M2、M3、M5塚前置仿木構石碑樓,廡殿頂。額枋上浮雕戲劇人物、人物、花卉等圖案,門柱置有對聯,楷書,陰刻。M2碑樓前有八字牆及抱鼓。系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觀音閣正殿 飛龍鎮觀音閣村4組觀音閣 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正殿素面台基高0.7米,4級踏道,面闊5間18.5米,進深3間15.2米,高6.8米,單簷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抬梁式屋架,6鋪作斗拱東配殿面闊4間9.8米,進深3間6.6米,高 6.2米,為武勝縣僅存的明代寺廟建築
3 觀音寺 龍庭鄉白羊小學內 觀音寺,又名“華法寺”,始建於永樂二十二年,四十九年重建。該寺原位于龍庭鄉白羊小學內,2001年9月將其搬遷至武勝縣沿口鎮原禹王宮舊址。該建築坐西北朝東南,依山而建,建築群依地勢逐漸升高,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觀音寺由前殿、正殿、後殿三重和左右廂房組成。系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 車家灣石欄 三溪鎮白果灣村5組車家灣 南北走向,總長93米,寬0.75米條石為柱,柱高1.2米,柱間距離2.3—3米不等柱間均用整塊板石嵌入為石欄,欄高1米,據民國十九年《新修武勝縣誌》載“獅子坡應山鋪至車家灣嶺崖險阻不利行人,道光中邑令車申田督人士鑿石修欄,故以車名”
5 靈佛岩字庫塔 龍女鎮小河村1組靈佛岩龍女村 字庫塔(原白沙村字庫)為石結構,六邊形,重簷攢尖頂3級,高3.7米;鼓形台基高0.6米;刹呈圓形,直徑0.7米頂層正面為魁星造像,底層六面各開洞窟
6 沖溝老井 禮安鎮越江村7組 占地6.5平方米,散水長方形,由整塊板石扣成,長2.65米,寬2.45米井沿寬0.18米,井口圓形,直徑0.47米井壁六棱形,條石疊砌,深約5米井旁有石碑一通,上端為仿木構建築,下部為長方形,通高1.3米,寬1.1米,為捐集資造井人姓氏功德碑 越江村井
7 定遠縣古城牆 武勝縣
8 七拱橋 賽馬鎮七拱橋村4組 跨聞家河,東西走向,占地面積240平方米石砌七拱,拱跨5.25米,拱高4.32米橋面長43.55米,寬5.45米兩端橋臺條石堆砌,呈“八”字形,現為村級公路橋
9 三元橋 高石鄉高石村場鎮中段 跨吉安河,東西走向,占地面積292平方米石砌,4墩3拱,拱跨6.6米,拱高4米橋長54米,寬5.4米,高6.2米兩側置水泥混凝土欄杆,高0.7米該橋原為武勝至蓬溪的公路橋
10 汪家拱橋 白坪鄉望橋村5組 為清代石拱橋,跨無名河,東南、西北走向占地面積14.5平方米,平梁石橋,2柱橋墩,墩高2.05米橋面長12米,寬1.2米,板石厚0.5米東南橋臺長1.5米,西北橋臺長2米,條石砌成
11 石佛寺摩崖造像 華封鎮桃園村1組 為唐代造像,四龕,長方形,深浮雕,共有造像71尊,分佈於一長約7米、高4米的岩石上。其中4號龕位於岩壁南面,為接引佛,其餘3龕位於岩壁西面,均為經變像,該摩崖造像東北100余米有一石窟,窟內平面半圓形,四壁淺浮雕,內容系人物及生活場景;穹窿頂,圓形藻井,殘存纏枝牡丹等圖案。系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長河村墓 永勝鄉長河村2組譚家溝 坐東北朝西南,墓塚面積57平方米,墓寬7.1米,高5米,深8米仿木構石墓坊,重簷,廡殿頂,兩側有八字牆、抱鼓封土呈不規則長方形,條石圍砌四柱三間,柱間均置墓碑,坊柱置有對聯,楷書,陰刻
13 屏風村墓 街子鄉屏風村 面積約86平方米。封土呈長方形,長9.5米,寬9米,存高5.2米。石墓碑樓刻楷書對聯,浮雕各種人物、花卉、臥獅等。碑記年代光緒十三年(1887)

武勝縣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2月5日)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山水岩崖墓群 東漢~南朝 沿口鎮南300米 位於長約350米,距地面5米的崖壁上,發現崖墓14座。墓向西或西南。用花紋磚封門。墓門均呈長方形,高1.1~1.5米,寬0.8~1.2米。墓室長2.2~3米,寬1.8~2米,高1.5~2米,有拱頂和平頂。東漢墓出土陶俑、水田、倉、罐、家禽等。南朝墓出土四系盤口青瓷壺及碗
2 飛龍武廟 飛龍鎮武廟街 始建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嘉慶二十一年(1816)重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由山門(背後為戲樓)、後殿及左右廂房組成,後殿已拆。山門面闊三間8.15米,進深二間7.1米,高8.9米,歇山頂,穿斗式梁架。正殿面闊三間11.45米,進深二間7米,高6.5米,懸山頂,穿斗式梁架。正殿脊檁及上金檁分別墨書大「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嘉慶二十一年(1816)重建」等題記
3 中心萬壽宮 武勝縣 始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占地面積約508平方米,呈三合院布局,由正殿、左右廂房組成,四周有圍牆,有正門和側門。正殿面闊五間19.95米,進深三間10.9米,懸山頂,穿斗式梁架。正殿屋脊上墨書「大乾隆三十八年」題記。左右廂房各面闊三間13.2米,進深二間6.3米
4 漢初縣故城遺址 西關鄉胡家壩村 位於嘉陵江東岸一級臺地上。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有少量紅陶,紋飾以粗繩紋為主,有少量細繩紋、細線紋、弦紋,器形有罐、甕、筒瓦、板瓦、瓦當等
5 寶箴塞 寶箴塞鄉方家溝村

武勝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月?日)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馬家清真寺 武勝縣 2003年
2 基督教傳教士故宅 民國 武勝縣 2003年
3 烈士陵園 現代 武勝縣 2003年

武勝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2010年5月26日)[4]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烈面王爺廟 武勝縣
2 陳家寨大院 武勝縣
3 高橋 沿口鎮馬頸寨村4組與高橋村5組 跨長灘寺河,東北、西南走向,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平梁石橋石砌22墩,墩長3.4米,寬0.45米,高1.7—2.2米不等,各墩分飾龍首尾石刻圓雕,龍首西北向,龍尾東南向橋面總長55.2米,寬2.4米,用不規則板石鋪砌兩端橋臺呈“八”字形,條石堆砌
4 康家壟碉樓 真靜鄉深水井村(康家壟) 同治十三年修建。坐西朝東,為石木結構。三層式單體建築。單簷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面闊3間13米,進深4間8米,通高11米。四面牆角上方各有一塊突出牆體,厚0.5米,寬2米,高3.3米,共開24個射擊孔,形狀各異。牆體中上部各有九十度夾角射擊孔一對。正、背面5米高處各開3窗僅西面一門可供出入
5 中心王爺廟 中心鎮東街142號 坐西朝東,6級素面梯形踏道,高1米正殿面闊3間10.9米,進深3間8.5米,高6.5米南配殿3間,面闊12.85米,進深1間6米,高4.85米單簷懸山式屋頂,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檁上有“十壹月廿日船邦有事蔣玉合李三星張雲成李大庚宥合建”字樣
6 沿口關廟 沿口鎮老街 現存建築面積455平方米由前殿、正殿、後殿組成穿斗梁架,重簷歇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該建築為研究所處區域的建築類型和建築特點提供了實物材料
7 獅子岩彭氏墓群 沿口鎮獅子岩村 4 組 又名“桅子墳”,是黑岩頭“老桅子墳”、蔣家溝“新桅子墳”的統稱,系當地望族彭氏“集族而葬”的族系墓群該墓群始建於乾隆四年,延續至今,共有彭氏家族自康熙五十年“湖廣填川”入川來的前六世祖墓20餘座,部分彭氏後裔亦葬于此,總占地面積達20000餘平方米,各墓均坐東向西該墓對於研究該區域清代以來的葬俗、葬制等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8 花園村墓 雙星鄉花園村5組 道光七年修建。坐西北朝東南,墓塚面積80平方米。仿木構石墓坊,三重簷,廡殿頂。墓坊上浮雕戲劇人物、花卉等圖案。封土呈不規則長方形,條石圍砌。柱間置墓碑,坊柱置有對聯,楷書,陰刻。面闊6間10米,高5.3米,深8米
9 長深村墓 三溪鎮長深村 同治四年修建。墓塚面積95平方米,合葬墓,坐東北朝西南。仿木構石墓坊,五柱四間,坊柱置有對聯,楷書,陰刻。塚前置墓碑,封土呈不規則長方形,條石圍砌。墓寬10米,高4米,進深9米
10 陳科才墓 八一鄉關壩村7組 座西南朝東北,墓塚面積34平方米,墓寬4.2米,高4.2米,進深8米仿木構石墓坊,重簷,廡殿頂,坊上浮雕戲劇人物、瑞獸、花鳥等圖案,封土條石圍砌四柱三間,柱間均置墓碑,坊柱置有對聯,楷書,陰刻
11 馬軍寨遺址 舊縣鄉馬軍村9組 為蒙元駐軍遺址地處嘉陵江東岸距江邊3公里的高地上,占地面積約57000平方米山勢南北走向,山頂平坦,四周皆懸岩,殘存東、西、南、北四寨門遺跡及部分城牆基石該遺址為研究當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狀況提供了較為詳實的實物材料
12 水觀音摩崖造像 沿口鎮
13 青蓮寨摩崖造像 金牛鎮
14 文殊洞蘇式石樓 金牛鎮
15 烈面湖南會館 武勝縣
16 李平安寨 武勝縣
17 飛龍木井 武勝縣
18 7002井 1971年 萬善鎮旗井村2組

武勝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年?月?日)[5]

[编辑]
序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簡介 備註
1 白坪長安寺 康熙四十三年 白坪鄉長安村1組
2 七郎村獅子橋 樂善鎮七郎村9組
3 葉家庵小學舊址 白坪鄉
4 民國圖書館 武勝縣農投公司
5 石油橋 1955年 金光鄉板橋村11組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關於將沿口烈士墓和真靜書岩古篆列為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武勝府發〔1982〕016號
  2. ^ 武府發〔1983〕33號
  3. ^ 武府發〔1986〕57號
  4. ^ 「我縣公布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永久失效連結] 2010-6-23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要求,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日前,我縣公布了高橋、陳家寨大院、烈面王爺廟等27處文物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共涉及5大類,27小項,其中古建築9處、古墓葬7處、石窟寺及石刻5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5處、古遺址1處
  5. ^ 武勝縣文物保護單位安全管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清單[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