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
27°18′N 88°56′E / 27.300°N 88.933°E
洞朗 | |
---|---|
位置 | 27°18′N 88°56′E / 27.300°N 88.933°E |
山脉 | 东迦山脉(Dongkya range) |
近海水体 | 洞朗曲(Doklam river) |
面积 | |
• 总计 | 89平方公里(34平方英里) |
最高海拔 | 4,653米(15,266英尺) (拉恩久(Merug La) 27°20′18″N 88°56′11″E / 27.3382507°N 88.9364553°E) |
洞朗(藏語:གདོང་ལམ,藏语拼音:Donglam,印度稱為Doka La,不丹與其他國家稱此為Doklam)是毗邻中国、不丹和印度三国交界处的狭长高原。 1998年,中国和不丹签署书面协议达成一致,同意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现状[1][2]。2017年6月,印度军队越界阻止中国在这一地区修路,引发了中印之间长达71天的对峙。
地理
[编辑]- 参见:洞郎地区边界线
洞朗北接下亚东乡的亚拉池、夏巨拉(4429米);西以巴塘拉(4545米)、恩穷拉、拉恩久(4630米)、多卡拉(4283米)等一线分水岭山脊与印度交界;西南自吉姆马珍山(原“支莫挚山”,为中、不、印三国交界点)开始,沿东南方向的切日(4325)、切拉日东山(4164米)、仁岗贡(3932米)等一线山脊,最南达姐普拉(姐普山口)与不丹国为邻;至东与卓木麻曲相连,与下亚东乡的鲁林,当比山、恰尔塘等地隔河(卓木麻曲)相望;东北至色布、沈久拉(4200米)、果拉等地。洞朗地区距西北方向的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约15公里。
洞朗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西藏春丕河谷的一部分,海拔由吉姆马珍山的4363米逐渐下降到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点为康布麻曲(Torsa)出境(不丹)处,为1655米。洞朗地区北部小湖泊较多,有大小草场30个,东南部森林资源丰富。该地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
历史
[编辑]1861年2月英國入侵哲孟雄(今錫金),哲孟雄国王在3月28日和英屬印度签订了庭姆隆條約,哲孟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3]。1890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清朝承認哲孟雄為英國的保護國,并劃定哲孟雄與西藏的邊界。[4]
“ | 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 | ” |
但是不丹並沒有簽署此條約或其他和中國劃界的條約。
2017年中印洞朗地区对峙
[编辑]2017年6月,雖然印度官方並未宣稱對洞朗地區擁有主权,但以「中國侵犯不丹主權」、「印度支持不丹主權」為由,批准印度军队越过中印边界,阻止中国在該地修建道路,並与中国军队对峙。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greenmindz.com. Bhutan-China talks end in agreement - Bhutan Observer.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 ^ India enters into Bhutan-China border conflict – Bhutan News Network.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0).
- ^ James Minahan. Encyclopedia of the Stateless Nations: S-Z. Greenwood Publishing. 2002年: 1729.(英文)
- ^ Younghusband, Francis. India and Tibet: a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 which have subsist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rom the time of Warren Hastings to 1910; with a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 mission to Lhasa of 1904. London: John Murray. 1910年: 51.(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