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徕卡相机: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256行: 第256行:
*[http://culture.gmw.cn/2012-11/28/content_5826181.htm 传奇莱卡拍出168万欧 曾拍过毕加索和朝鲜战争]
*[http://culture.gmw.cn/2012-11/28/content_5826181.htm 传奇莱卡拍出168万欧 曾拍过毕加索和朝鲜战争]
*[http://lib-1.lse.ac.uk/archivesblog/?cat=132 [[萧伯纳]]的徠卡摄影集]
*[http://lib-1.lse.ac.uk/archivesblog/?cat=132 [[萧伯纳]]的徠卡摄影集]
*[http://www.alllenses.org/brand/leica List of Leica lenses in lenses DB]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2015年2月23日 (一) 17:27的版本

徕卡相机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维基数据
成立1913年
創辦人Ernst Leitz senior 编辑维基数据
總部德國 韦茨拉尔
产业精密工程和光学行业 编辑维基数据
產品照相機双筒望远镜
營業額400,000,000 歐元 (2019年) 编辑维基数据
净利润未知 编辑维基数据
員工人數1,800 (2019年) 编辑维基数据
网站http://www.leica-camera.com/

徕卡Leica,又译作莱卡)是一家著名的德国公司生产的相机的品牌,由莱茨(Leitz)和相机(camera)的前音节组成。公司的原名为恩斯特·徕茨公司,目前拆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徕卡测量系统徕卡显微系统,分别生产相机、空间信息测量设备和显微镜。“徕卡”品牌由徕卡显微系统持有,并授权另两家公司使用。其常见数码相机镜头产品注册商标Summarit,为一套质量标准检测和保证体系,有授权其他厂商使用。

徕卡相机最初问世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相机。也是最早确立35mm軟片格式(24mmX36mm)。

历史

Ur-Leica复制品, 1925, 1:3,5
Leica I, 1925, 1:3,5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景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軟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軟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萊比錫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

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 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器。

Leica IIIf, 1950
File:M3-mp-600.jpg
Leica MP, 2003 and M3, 1954

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

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器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1]

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

Leica R9, 2002
Visoflex II, 1960

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鏡頭反射式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數位機背(Digital Modu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列傳統軟片用单鏡頭反射式相机、镜头全面停产[2]

将徕卡的单鏡頭反射式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3]。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器——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軟片的曝光[4]。与相机的测距器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

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

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

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5]

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團( The Blackstone Group),將斥資約 1.3億歐元(約 13.91億港元),購入德國萊卡( Leica)相機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後黑石將成為 Leica最大股東。

徕卡相机列表

早期型号

  •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
  • Leica I:1925年正式生产。

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

Leica IIIC, 1940
  • Leica I 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
  • Leica II:1932年,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
  • 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
  • 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
  • Leica IIIb:1938年
  • Leica IIIc/IIId:1940年
  • Leica If/IIf/IIIf:1952年
  • Leica IIIg:1957年

一體相机系列 (停產)

  • Leica mini
  • Z2X中国造
  • C1 中国造
  • C2 中国造
  • C3 中国造
  • Leica Minilux 40mm 日本造
  • Leica Minilux Zoom 日本造
  • Leica CM 40mm 德国造
  • Leica CM Zoom 德国造

旁轴(M)系列 (M7,MP,M9,M9-P)

(M8 M8.2 M9 M9-P 已停產) M7 MP仍生產

M2
File:Leica m6 black.jpg
M6
M7
  •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2万台。M3是首个使用快速装镜头卡口的徕卡机身(之前III系列的机身是螺纹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線框。所以不適用50mm以下的廣角鏡。或可采用額外的取景器。所以要用廣角就要買M2,或M4,M6。但用50mm鏡頭取景器里看起來很爽。M3采用现代的过片杆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钮过片。
  • MP1960年左右,第一代经典MP,产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臺還有快速過片的底蓋,動作快的話可以每秒3張拍攝。那時還沒有自動馬達。
  • M2:1958年—1967年,M3的廉价版本,其0.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为后续M系列的标准,M2计数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不然拍下一卷時會搞混所拍的張數。
  • M1:1958年—1967年
  • M4:1967年
  • M4 MOT:1967年
  • M5:1971年,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长相奇怪,俗称“饭盒”,第一次加入内置的测光表。
  • M4-2:1977年
  • M4-P:价钱低,用了大量塑料零件,可靠性最差的M相机。
  • M6:1984年—1992年,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在帘布快门前,镜头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
  • M6 TTL:1998年,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
  • M7:2002年,增加焦平面高速闪光、光圈优先拍摄和电子横走式布帘快门。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为M系列进入电子化机身的转折点。
  • 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正面沒有刻字,更低調一點。
  • M8:2006年,徕卡第一台数碼化的旁轴相机,截幅机1.33放大倍率。舍弃传统的布帘横走式宁静快门,最高快门1/8000。拔除单眼常用的低通滤镜以及IR滤镜使用软件校正颜色,上市后不久发现红外线偏色问题,M8拥有者可以向总厂申请两片镜头前红外线滤镜修正。
  • M8.2:2008年,M8升级版。快门的释放和上弦不再是同时进行(M8),而是中间有时间差,分別在按下和釋放快門鈕時,所以快门更轻声,快门震动更小,最高快门1/4000。故障很少。藍寶石免劃傷LCD。
  • M9: 2009年,M9為首部全幅感光元件的M形數碼旁轴相机(全幅感光完件平方為24mmx36mm),已被SONY VG-900、A7、A7r取代。
  • M9-P: 2011年,M9升级版,外观低调一点,没有印型号和厂牌,蓝宝石LCD表面。(已停產)
  • M-Monochrome: 2012年,M9姐妹版,外观低调,只能拍黑白,價錢比M9貴,黑白畫質比M9好。
  • NEW-M: 2012年,第一台具有錄影功能的M系列相機。LEICA M TYP 240使用CMOS感光组件,可以透过机身屏幕时实拍摄,透过转接环可以使用R镜头群。與X2使用相同接口的數位EVF取景器。

单镜头反光系列 (停產)

R4
RE
R7
  • Leicaflex I/II:1964年—1967年,由于尼康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带有内置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
  • Leicaflex SL/SL MOT:1968年,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
  • LEICAFLEX SL2/SL2 MOT:1974年,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
  • R3:1976年,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基于美能达XE1/7,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莱茨在葡萄牙的工厂生产。
  • R3 MOT:1978年
  • R4/R4 MOT:1980年,基于美能达XD11,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
  • R4s:1982年—1985年
  • R5:1987年—1988年,进行了电路改进,支持TTL闪光。
  • R6:1988年,采用机械快门,使得仅有内置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
  • R-E:1990年
  • R6.2:1992年
  • R7:1992年
  • R8:1996年,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
  • R9:2002年
  • R8/R9 DMR Digital Module R : 2003年,DMR数码后背,1000萬像素。1.4倍率。适用于R8、R9。是R系列數位化的极佳選擇。

数码单反系列

  • S1:1998年,1000萬像素。由于可用感光度太低,曝光往往較長,故只能拍靜態物体
  • S2:2008年,器尺寸为30×45毫米,3700万像素,僅為645片幅的一半,改善部分电子零件功能。
  • S2-P
  • S Type 006:3750萬像素CCD,2012年9月推出。
  • S Type 007:3750萬像素CMOS,4K錄影,2014年9月推出。
  • Digilux 3:750萬像素。松下L-1姐妹機,4/3片幅,2006年停產。日本製。

Digilux数码系列(停產)

  • Digilux
  • Digilux Zoom…12.7萬像素。
  • Digilux 4.3……240萬像素。
  • Digilux 1………400萬像素,富士的姐妹機。
  • Digilux 2………500萬像素。松下LC-1姐妹機。2004年photonika得獎。CCD出現災情,Leica供一次免費更換服務。只需把機器寄回德國,不需要提供任何文件,維修后會記錄相機的序列號。

数码便携系列

  • C-Lux系列 卡片式数码相机,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停產)
  • D-Lux系列 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为16:9画幅。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 V-Lux系列 旅行用大变焦系列,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 X系列 X1(2009)+光學取景器(德國造),CMOS是SONY的。 X2(2012)+數位取景器(中國造),CMOS可能是SONY或FUJI的。APS-C畫幅,整個機器完全德国原产制造。鏡頭也是Leica原廠設計制造24mm 在APS-C上相當于36mm。X2的數位取景器中國制造,與Olumpus Digital Pen的數位取景器通用。EPSON代工,Epson's Ultimicron LCD system。
  • C系列 LF系列姊妹機 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無反光鏡式單眼相機

  • T系列

徕卡镜头列表

螺旋口镜头(停產)

50mm f2.0 SUMMITAR
  • 21毫米:f4 SUPER ANGULON
  • 28毫米:f5.6 Summaron f6.3 HEKTOR
  • 35毫米:f2 SUMMICRON,f2.8 SUMMARON,f3.5 ELMAR,f3.5 SUMMARON
  • 50毫米:f1.5 SUMMARIT,f1.5 SUMMILUX,f2 SUMMITAR,f2 SUMMAR,f2 SUMMICRON,f2.5 HEKTOR,f2.8 ELMAR,f3.5 ELMAR
  • 65毫米:f3.5 ELMAR
  • 73毫米:f1.9 HEKTOR
  • 90毫米:f2 SUMMICRON,f2.8 ELMARIT,f4 ELMAR
  • 105毫米:f6.3 ELMAR
  • 135毫米:f4.5 HEKTOR,f4.5 ELMAR
  • 200毫米:f4 TELYT
  • 280毫米:f4.8 TELYT
  • 400毫米:f5 TELYT,f5.6 TELYT
  • 560毫米:f5.6 TELYT

M镜头 (部分停產)

  • 16-18-21毫米:f4 TRI-ELMAR-M ASPH
  • 18毫米:f3.8 Super Elmar-M ASPH
  • 21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 24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f3.8 Elmar-M
  • 28毫米:f2 SUMMICRON-M ASPH,f2.8 ELMARIT-M ASPH
  • 35毫米:f1.4 SUMMILUX-M ASPHERICAL,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 50毫米:f0.95 NOCTILUX-M ASPH,f1.0 NOCTILUX-M,f1.2 NOCTILUX-M,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M
  • 28-35-50毫米:f4 TRI-ELMAR-M ASPH
  • 75毫米:f1.4 SUMMILUX-M,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 90毫米: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IT-M,f4 MACRO-ELMAR-M, f2 Summicron-M
  • 135毫米:f3.4 APO-TELYT-M

R镜头(停產)

  • 16毫米:f2.8 FISHEYE-ELMARIT-R
  • 19毫米:f2.8 ELMARIT-R
  • 21毫米:f4.0 SUPER-ANGULON-R
  • 24毫米:f2.8 ELMARIT-R
  • 28毫米:f2.8 ELMARIT-R,f2.8 PC-SUPER-ANGULON-R
  • 35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f2.8 ELMARIT-R
  • 50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 60毫米:f2.8 MACRO-ELMARIT-R
  • 80毫米:f1.4 SUMMILUX-R
  • 90毫米: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
  • 100毫米:f2.8 APO-MACRO-ELMARIT-R
  • 135毫米:f2.8 ELMARIT-R
  • 180毫米:f2 APO-SUMMICRON-R,f2.8 APO-ELMARIT-R, F3.4 APO-TELYT-R
  • 280毫米:f4 APO-TELYT-R,f2.8 APO-TELYT-R MODULE
  • 400毫米:f6.8 TELYT R,f2.8 APO-TELYT-R MODULE,f4 APO-TELYT-R MODULE
  • 500毫米:f8.0 MR-TELYT-R
  • 560毫米:f4 APO-TELYT-R MODULE,f5.6 APO-TELYT-R MODULE
  • 800毫米:f5.6 APO-TELYT-R MODULE
  • 21-35毫米:f3.5-4 VARIO ELMAR R
  • 28-70毫米:f3.5-4.5 VARIO-ELMAR-R
  • 28-90毫米:f2.8-4.5 VARIO ELMARIT-R
  • 35-70毫米:f2.8 VARIO-ELMAR-R
  • 70-180毫米:f2.8 VARIO-APO-ELMARIT-R
  • 80-200毫米:f4 VARIO-EMLAR-R
  • 105-280毫米:f/4.2 VARIO-ELMAR-R

D镜头(已停產)。4/3系统用,日本松下設計製造

  • 14-50毫米:f2.8-3.5 VARIO-ELMARIT-D ASPH
  • 14-50毫米:f3.8-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 14-150毫米:f3.5-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 25毫米:f1.4 SUMMILUX-D ASPH

S镜头(在產)

CS代表可使用镜间快门

  • 35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 70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 120毫米: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 CS
  • 180毫米:f3.5 APO-TELE-ELMAR-S,f3.5 APO-TELE-ELMAR-S CS

其他

徕卡跟Panasonic的合作關係

徕卡相機跟日本PanasonicFujifilm在數位時代有多年合作關係,Panasonic的Lumix數碼相機鏡頭鍍膜採用台灣相機工廠的鍍膜技術。徕卡則以部分由Panasonic推出的數碼相機作為藍本,推出姊妹型號。如Panasonic LC-1和Leica Digilux 2以及Leica D-Lux 5和Panasonic LX5。

使用徕卡相机的著名摄影师

亨利·卡蒂尔-布雷松,H.C.Bresson。法国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 罗伯特·卡帕,R.Capa。匈牙利籍美国战地摄影师著名作品《中弹了》在生活杂志上发表后照片和摄影师迅速风靡全球。罗伯特·卡帕也是馬格蘭通訊社创始人之一。据权威原本书说(Robert Capa, Thames&Hundson出版社2008, Photofile系列),卡帕没什么钱,大部分时间是用較便宜的康泰时旁轴(那年头还没有单反),拍《中弹了》,用的是康泰时旁轴。

阿爾弗雷德·艾森士塔特,Alfred.Eisenstaedt。著名作品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照片里的男女主角只露了半脸,美国研究机构和各大法医实验室目前(2011年)还未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见V-J Day in Times Square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V-J_Day_in_Times_Square 。所以不存在国内流行(1997年国内某份摄影杂志)的摆拍一说。

球型云台

Leica 球型云台

外部链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