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帆翼龍屬: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Hoseumou留言 | 贡献
調整格式、排版
Hoseumou留言 | 贡献
內容擴充
第6行: 第6行:
| image = IstiodactylusDB3.jpg
| image = IstiodactylusDB3.jpg
| image_width = 250px
| image_width = 250px
| image__caption = 闊齒帆翼龍的想像圖
| image_caption = 闊齒帆翼龍的想像圖
| regnum = [[動物界]] Animalia
| regnum = [[動物界]] Animalia
| phylum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phylum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第24行: 第24行:
'''帆翼龍'''(屬名:''Istiodactylus'')是種中等大小的[[翼龍類]],生存於早[[白堊紀]]。闊齒帆翼龍的化石發現於[[威特島]],在1901年被H.G. Seeley歸類於[[聯鳥龍]]屬,並由R.W. Hooley在1913年描述。起初是[[聯鳥龍]]的[[模式種]],稍晚聯鳥龍被歸類於[[獸腳類]][[恐龍]]。在2001年,Howse、Miller、Martill建立'''闊齒帆翼龍'''(''I. latidens'')。之後發現了第二個種,'''中國帆翼龍'''(''I. sinensis'')。
'''帆翼龍'''(屬名:''Istiodactylus'')是種中等大小的[[翼龍類]],生存於早[[白堊紀]]。闊齒帆翼龍的化石發現於[[威特島]],在1901年被H.G. Seeley歸類於[[聯鳥龍]]屬,並由R.W. Hooley在1913年描述。起初是[[聯鳥龍]]的[[模式種]],稍晚聯鳥龍被歸類於[[獸腳類]][[恐龍]]。在2001年,Howse、Miller、Martill建立'''闊齒帆翼龍'''(''I. latidens'')。之後發現了第二個種,'''中國帆翼龍'''(''I. sinensis'')。


帆翼龍是中大型翼龍類頭顱骨長達65公分,翼展長5公尺,約[[無齒翼龍]]一半大小。因為帆翼龍平坦而圓形的喙狀嘴,牠們有時被稱為'''鴨嘴翼龍'''。帆翼龍擁有小型、銳利的牙齒,捕食[[魚類]]。最近的研究認為帆翼龍可能是種食腐動物。[http://www.flickr.com/photos/markwitton/353141285/in/set-72057594082038974/]
帆翼龍是中大型翼龍類。早期研究估計,頭顱骨長達65公分,翼展長5公尺。在2012年[[馬克·維頓]](Mark Paul Witton)估計頭顱骨長43公分,翼展4.3公尺<ref name=witton2012/>,約是[[無齒翼龍]]一半大小。因為帆翼龍的喙狀嘴平坦而圓形,牠們有時被稱為鴨嘴翼龍<ref>Peter Wellnhofer, 1991,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Pterosaurs'', Crescent Books, p. 114</ref>。帆翼龍擁有小型、銳利的牙齒,牙齒成三角形、側向扁平,咬合時牙齒會互相交錯,相當適合捕食[[魚類]]。頭顱骨略短,大部分牙齒集中於頜部的前段。最近的研究認為帆翼龍可能是種食腐動物<ref name=witton2012>Witton, M.P. (2012). "New Insights into the Skull of ''Istiodactylus latidens'' (Ornithocheiroidea, Pterodactyloidea)." ''PLoS ONE'', '''7'''(3): e331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33170}}</ref>。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2012年4月23日 (一) 19:02的版本

帆翼龍
化石時期: 白堊紀

保护状况
化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亞目: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科: 帆翼龍科 Istiodactylidae
屬: 帆翼龍屬 Istiodactylus
Howse, Milner, & Martill, 2001
  • 闊齒帆翼龍 I. latidens
    (Hooley, 1913) (模式種)
  • 中國帆翼龍 I. sinensis
    Andres & Qiang, 2006

帆翼龍(屬名:Istiodactylus)是種中等大小的翼龍類,生存於早白堊紀。闊齒帆翼龍的化石發現於威特島,在1901年被H.G. Seeley歸類於聯鳥龍屬,並由R.W. Hooley在1913年描述。起初是聯鳥龍模式種,稍晚聯鳥龍被歸類於獸腳類恐龍。在2001年,Howse、Miller、Martill建立闊齒帆翼龍I. latidens)。之後發現了第二個種,中國帆翼龍I. sinensis)。

帆翼龍是中大型翼龍類。早期研究估計,頭顱骨長達65公分,翼展長5公尺。在2012年,馬克·維頓(Mark Paul Witton)估計頭顱骨長43公分,翼展約4.3公尺[1],約是無齒翼龍的一半大小。因為帆翼龍的喙狀嘴平坦而圓形,牠們有時被戲稱為鴨嘴翼龍[2]。帆翼龍擁有小型、銳利的牙齒,牙齒成三角形、側向扁平,咬合時牙齒會互相交錯,相當適合捕食魚類。頭顱骨略短,大部分牙齒集中於頜部的前段。最近的研究認為帆翼龍可能是種食腐動物[1]

外部連結

  1. ^ 1.0 1.1 Witton, M.P. (2012). "New Insights into the Skull of Istiodactylus latidens (Ornithocheiroidea, Pterodactyloidea)." PLoS ONE, 7(3): e331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33170
  2. ^ Peter Wellnhofer, 1991,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Pterosaurs, Crescent Books, p.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