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团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同儕

社会学中,同侪群体既是社会群体,又是具有相似兴趣(同质性)、年龄、背景或社会地位的主要人群。 这个群体的成员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信仰行为[1]

青春期,同侪群体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变化。 青少年往往花更多时间与同龄人在一起,而较少受到成人的监督。 沟通方面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变化。 他们更喜欢与父母谈论学校和职业,他们喜欢与同龄人谈论和其他人际关系主题。[2] 青少年希望加入接受他们的同龄人群体,即使该群体参与消极活动。 孩童较不倾向接受与他们不同的人。[2]心理方面看,同侪群体可以作为家庭的替代,并有助于稳定人格。 例如,同侪群体定义行为标准并创建榜样[3]

小团体是通常由共同利益或友谊定义的小规模群体。 小团体通常有 2至12 名成员,并且往往由年龄、性别、种族和社会阶层组成。 小团体可以作为社会化社会控制的媒介。[4] 成为小团体的一部分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自主感、安全的社会环境和整体幸福感。

人群是更大、更模糊的群体,可能没有友谊基础。[5] 人群充当同侪群体,它们在青春期早期的重要性增加,并在青春期后期减少。[2] 成人体制和同侪文化的参与程度描述了人群。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Peer group . (n.d.). Dictionary.com.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2, from 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peer+group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9-25.
  2. ^ 2.0 2.1 2.2 Steinberg, Laurence. Adolescence. New York: McGraw Hill. 2010: 1–434. ISBN 978-0-07-353203-5. 
  3. ^ spektrum.de/lexikon/psychologie/peergrou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ektrum-der-Wissenschaft-Website. Abgerufen am 22. September 2019.
  4. ^ Adler, Patricia A.; Adler, Peter. Dynamic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in Preadolescent Clique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September 1995, 58 (3): 145–162. CiteSeerX 10.1.1.474.9716可免费查阅. JSTOR 2787039. doi:10.2307/2787039. 
  5. ^ Brown, B. B. Peer groups and peer cultures (PDF). Feldman, S. S.; Elliott, G. R. (编). At the threshold: The developing adolescent. Cambridge, MA, 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71–196 [2023-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