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袭晋制。廷尉主管刑辟,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廷尉寺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属官有廷尉正、廷尉监、廷尉评、廷尉律博士。[1][2]

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廷尉为廷尉卿,属于秋卿,位次少府卿,官班十一。南朝陈基本沿袭梁制,廷尉卿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3]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廷尉、廷尉卿。有括号者为再任,附注“(兼)”者为兼任。

廷尉[编辑]

序次 爵位 姓名 在任时间 除拜皇帝
1 恭子 张茂度[4] 宋武帝
2 王徽之[5] ?—427年 宋文帝
(1) 恭子 张茂度[4] 430年—?
3 定子 羊玄保[6]
4 陶愍祖[5] ?—443年
未拜 何承天[7] 447年除
5 王琨[8] 454年—? 宋孝武帝
6 袁粲[9] 455年—?
7 张永[4] 459年
8 乐安县开国伯 蔡兴宗[10] 459年—?
(5) 王琨[8]
9 孔觊[11]
10 东亭侯 王猷[12] ?—465年
11 刘德愿[13] 465年 宋前废帝
12 刘蒙[14] 465年
13 虞龢[8] 宋明帝
14 丘仲起[15] 宋后废帝
未拜 王谌[16] 宋顺帝
15 虞愿[15] ?—479年
王虞[17] 不详
萧僧珍[18]
1 靖子 陆澄[19] 482年—483年 齐武帝
2(兼) 孔琇之[15]
3 孔稚珪[20] 489年—491年
4 醴陵县开国伯 宪伯 江淹[21] 494年 齐明帝
未拜 顾宪之[22] 499年除 齐东昏侯
5 陶季直[22] ?—502年
追赠 沈昭光[23] 501年赠 齐和帝
追赠 张弘籍[24] 502年赠 梁武帝
1 永昌县开国侯 严公 韦叡[25] 502年—503年
2 夷子 王泰[12]

廷尉卿[编辑]

序次 爵位 姓名 在任时间 除拜皇帝
1 褚球[26] 梁武帝
2 蔡法度[27]
3 臧未甄[28] ?—514年
4 陆倕[29]
5 刘孝绰[30]
6 祁阳县开国子 文子 萧子范[31]
7 陆才子[32]
8 豫宁县开国侯 忠壮公 裴之横[33] 550年 梁元帝
9(兼) 殷不害[34] ?—554年
10 元子 张种[35] 555年 梁闵帝
虞权[36] 不详
1 沈迈[37] 陈文帝
追赠 沈文阿[38] 563年赠
2 沈君高[37] ?—569年 陈废帝
3 宗元饶[39] 陈宣帝
追赠 平子 陆见贤[37] 578年赠
4 蔡征[39] 584年 陈后主
张稚才[35] 不详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宋书 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
  2. ^ 《南齐书 卷十六 志第八》
  3. ^ 《隋书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4. ^ 4.0 4.1 4.2 《宋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
  5. ^ 5.0 5.1 《宋书 卷五 本纪第五》
  6. ^ 《宋书 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四》
  7. ^ 《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8. ^ 8.0 8.1 8.2 《南齐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十三》
  9. ^ 《宋书 卷八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10. ^ 《宋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十七》
  11. ^ 《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12. ^ 12.0 12.1 《梁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13. ^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
  14. ^ 《宋书 卷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15. ^ 15.0 15.1 15.2 《南齐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16. ^ 《南齐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17. ^ 《宋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二》
  18. ^ 《梁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19. ^ 《南齐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
  20. ^ 《南齐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21. ^ 《梁书 卷十四 列传第八》
  22. ^ 22.0 22.1 《梁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六》
  23. ^ 《南齐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24. ^ 《梁书 卷七 列传第一》
  25. ^ 《梁书 卷十二 列传第六》
  26. ^ 《梁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五》
  27. ^ 《梁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一》
  28. ^ 《梁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六》
  29. ^ 《梁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一》
  30. ^ 《梁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31. ^ 《梁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32. ^ 《梁书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四》
  33. ^ 《梁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34. ^ 《陈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六》
  35. ^ 35.0 35.1 《陈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36. ^ 《陈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三》
  37. ^ 37.0 37.1 37.2 《陈书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七》
  38. ^ 《陈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39. ^ 39.0 39.1 《陈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