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壽寺
基本資訊
位置中國北京市大興區舊宮地區
宗教藏傳佛教
建築詳情
建立者順治帝
開山時間1658年
德壽寺碑
北京市大興區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舊宮鎮舊宮二村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1-?
登錄1985年

德壽寺北京市大興區舊宮地區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原屬南苑

歷史[編輯]

德壽寺建於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順治四年(1647年),達賴、班禪分別派使節到北京「獻金佛、念珠,表頌功德。」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致書問候五世達賴四世班禪,並「敦請」達賴入京。五世達賴覆書答稱「許於辰年朝覲。」辰年,即順治九年(1652年)。[1]順治九年三月初七(1652年),五世達賴西藏啟程到北京朝覲,滿族官員建議順治帝出京迎接,漢族官員則主張順治帝在宮中接見。順治帝最終採取了折中方案,於順治九年冬天以「畋獵」的名義,在南苑和達賴路遇,順便向其表示歡迎。順治十五年(1658年),順治帝將南苑的明朝舊衙門提督官署改建為行宮,並在當年他和五世達賴會面之地興建了德壽寺,以作紀念。[2]

乾隆二十年(1755年),德壽寺發生火災而燒毀。隨後,德壽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為避免火災,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德壽寺重修後,寺內就未居住過喇嘛。[3]

光緒《順天府志·京師志》載:「德壽寺,在永慕寺之東,順治十五年建,後毀於火,乾隆二十年重修。山門三間,東西二坊,大殿五間,奉釋迦佛及阿蘭迦舍佛。院內穹碑二,一勒重修碑記,一勒《寶鼎歌》,皆高宗御製也。鼎在殿前。其東西配殿各三間,殿後隨牆門內為御書房三楹,乾隆四十五年建。」[4]

乾隆帝每次游幸南海子,都會赴德壽寺瞻禮。尤喜在德壽寺禪房休憩,「偶來蘭若幽、頗愛禪房美。」「素愛禪房靜,頻來有句酬。」乾隆帝共寫了20多首關於德壽寺的詩文,其中僅寫「德壽寺禪房」的詩文便有7首。德壽寺「而營建特為宏敞,金碧丹堊,蔚然傑構。」寺內「松竹韻虛籟,花葯綻春蕊」,乾隆帝稱之為「花宮」。[3]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三日(1780年),逢乾隆帝七旬壽辰。乾隆帝以「夫朕七旬不欲為慶賀繁文,已預頒御旨」[5],下詔免慶賀致禮。六世班禪得知後,通過章嘉國師主動要求入覲朝賀,獲乾隆帝允請。隨後,為迎接六世班禪朝賀,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為六世班禪興建了須彌福壽之廟,在北京香山靜宜園仿西藏寺廟風格興建了宗鏡大昭之廟。「既建須彌福壽之廟於熱河,復建昭廟於香山之靜宜園,以班禪遠來祝釐之誠可嘉,且以示我中華之興黃教也。」[6]同時,乾隆帝還在德壽寺內改建了「御座房三楹」,以接待六世班禪。此外,乾隆帝還開始學習唐古忒語(即藏語)。「昨四十五年,因班禪來謁,兼習唐古忒語。今蒙古及回語已精通,其番語、唐古忒語亦能解名物器數,而尚弗純熟,未能言達事之始末。」[7]經過近兩年,乾隆帝已能基本讀懂藏文文件並使用藏語會話。六世班禪進京朝覲,和乾隆帝十分投合,「相看如舊識,會意亦通辭。」乾隆帝乃允六世班禪在德壽寺駐錫講經。[3]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七十四·國朝苑囿南苑一》載:[8]

德壽寺,山門三間,東西建坊二,大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殿後隨牆門內為御座房。(《南苑冊》)臣等謹按:德壽寺在舊衙門東偏,順治十五年建,後毀於火。乾隆二十年重加修葺。東西二坊,東曰:「化通萬物」,西曰:「覺被群生」。大殿奉釋迦佛及阿藍迦舍佛,御題額曰:「慧燈圓照」,曰:「善獅子吼」,聯曰:「沙界浄因留月印,檀林妙旨悟風香」,又曰:「慧鏡慈燈廣種善根垂福佑,溪聲山色遠從賢刼證圓通」。院內穹碑二,恭勒御製重修德壽寺碑記並御製詩章。御座房三楹,乾隆四十五年改建,東室聯曰:「禪味毎從閒里得,道心常向靜中參」,西室聯曰:「竹秀石奇參道妙,水流雲在示真常」。

聖祖《御製德壽寺詩》:持身崇孝理,清淨契真如。歲久開金寺,時來降玉輿。

乾隆二十一年《御製重修德壽寺碑記》:南苑德壽寺,創於世祖章皇帝御宇之十有五年,規制崇麗,庭中金鼎,笵冶精緻。樂善堂集中所為賦寶鼎歌者也。皇祖行搜南苑時,常臨幸瞻禮。越乾隆二十年毀於火。以其為列祖聖跡所留,亟命更造殿宇,仍舊名,以志弗忘。工蕆所司以碑記,請南苑為較獵地,陂隰廣衍,草木豐美,羽毛蹄角,充牣雜沓。歲時之暇,行圍較射,以搜軍實,習武備,其於佛事不相涉也。而營建特為宏敞,金碧丹堊,蔚然傑構,此豈徒以侈美觀已哉。洪惟我世祖,肇造區夏,乂安元元,出水火而袵席之,凡可利益斯民者,罔弗修舉,念大雄氏教能福佑群生,虔致崇奉,即一。游豫亦不忘邀福庇民德意,茲寺之所為作也。朕常幸南苑,周視檐宇,仰瞻像設睪然,想見當日幬覆萬有,為民祈福之忱,輙低徊不能去。夫後人所以纉承前休者,惟其心不惟其跡,則茲寺固其跡也。而前人所以垂示來茲者,傳其跡乃傳其心,則茲寺即其心也。郁攸弗戒,遺趾僅在,雖開天之跡,懿爍海□,無藉一寺以傳,而斂時五福,用敷鍚厥庶民隨在沾被流露於琳宮寶網間,盛美庸可弗志踵而完之所不容己也。後之人撫苑囿之繁盛,仰蘭若之荘嚴,因以念開創時雖燕閒騎射,設周阹逐禽左,足以騁懷游目,而佑庇斯民之思,猶未嘗一刻置其於法宮明堂之上,更何如也。則庶幾勤民家法,即一寺而昭示無窮,而朕祇紹謨烈弗敢失墜之意,亦藉以表見雲。偈曰:有大招提在南海子,莊嚴樓閣照曜半空。此南海子乃羽獵場,飛者走者蹄者角者或群或友紛紜霍繹,云何其中有此淨土,以何因緣何德慧,故曰:我世祖即如來身,手扶金輪,安立世界,於凡世間,跂行喙息,十方生眾,無不悲憫,此悲憫心,乃至剎那一瞚之間,未嘗閒斷,以故有時游幸茲苑,行圍較獵,羽林佽飛,期門七萃,前呼後哨,挽強摧堅,足可快心,為樂忘疲,而是悲憫亦無不在,以是因緣創此寶剎,邀福庇民為游豫時參禮之所。花宮梵宇,一一湧現,成祇樹洹,香積珍施,珠碧珊瑚,種種瓌異,歷百年來,寶鼎特峙,常新不壞。無何一朝不戒於火,曰非火毀,世尊慈緣,醒悟大眾,如舊蔵物,習見不覺,一時失卻,惆悵追思,思得復見,還我舊觀,忽覩是物,頓複本原,了了在目,歡喜讃欲勝於前時,是一毀者,正為顯出此悲憫心,指示後世。然而是心不以寺見,若竟無寺,於何見心?故今重建,青鴛蘭若,金碧輝朗,一如其舊,禮斯寺者,當思昔時講武行樂不忘鍚福,普庇三千大千世界,此悲憫心如金蓮花隨地湧出,如長明燈六時不斷,如大雲雨卉木藥草隨分受潤,則知今日重建殿宇乃是憑仗繼續因緣,闡如來心,演如來事,滋栴檀林,護琉璃界,歷千萬刦,利益眾生。

《御製德壽寺古鼎歌》:龍宮巍巍紫氣軒,輝耀榱甍煥崇垣。寺名德壽庵羅園,剎竿高掛珊瑚旛。停鞭卸轡山門前,一滴欲尋曹溪源。東瞻紫霧明朝暾,清涼頓覺隔塵喧。香浮寶殿謁世尊,兀然古鼎吐雲煙。何人鎔冶工雕鐫金,翠斑斕歷歲年。上文雷回下雲紜,猙獰狀類獅子蹲。籀書斯篆跡難分,世次那辨癸與辛。蝌蚪盤屈蛟龍奔,周彛虞敦恍猶存。葆精凝潤疑瓊璠,寒光欲流不可捫。日月照射輪朝昏,濯洗全資雨露恩。在昔盛事傳橫汾,此鼎神異邁等倫。我欲負之千蹄犍,移向帝闕鎮厚坤。充以大武佐魚豚。萬斤木火為之燔,有實大亨養聖賢。

乾隆四年《御製德壽寺詩》:招提建百年,勝境壓諸天。樹古龍蛇矯,壇髙雲霧連。珠旛飄赤篆,寶鼎羃祥煙。暫去空林杳,猶聞鐘磬傳。

乾隆二十二年《御製重修德壽寺落成詩以紀事》:閱歲祇園致郁攸,經營深意緬前猷(寺建於順治年間,世祖、聖祖南苑行圍,常所臨幸。前歲不戒於火,持勅重修)。固知一切有為法,作如是觀無可留。盡洗何妨萬緣浄,重提依舊四禪修。從茲法雨霏金地,澤潤蒼生百億秋。

乾隆二十八年《御製德壽寺詩》:花宮火刼後重新(是寺於乙亥年遭回祿,因重新之。落成後至今又七年矣),敗是成因成敗因。調御丈夫都不較,如然法爾示於人。

乾隆三十二年《御製德壽寺詩》:收圍臨竺宇,屏息禮金身。松栢祇如舊,殿庭已煥新(是寺曾遭回祿,因重造。今仍金碧煥然)。遷中有常住,義處即能仁(習武,義之屬,故云)。古鼎益蔚翠(殿前古鼎巍然,翠色可愛,向曾有詩),那知秋復春。

乾隆三十六年《御製題德壽寺詩》:殿堂重建又經年,喬木蘢蔥祇故然。下馬入門早忘獵,無僧守寺莫非禪(寺遭乙亥叵祿後,經重建,祗今苑隸看守,弗居僧人)。風飄旛影演真偈,鳥啄窗虛窺法筵。大德由來必得壽,儒宗梵義有同詮。

乾隆四十五年《御製德壽寺詩》:德壽禪林成世祖(德壽寺建於順治十五年,詳見丙子重修寺碑記),爾時逹賴喇嘛朝。何期一百經年久(五輩逹賴喇嘛順治九年十二月來京時,我世祖駐蹕南苑,即於此迎謁賜宴,至今百二十餘年,班禪額爾德呢祝釐來覲,又復於此謁見,後先輝映,實為國家盛事),又見班禪祝嘏遙。適我東歸西去便(今歲以餘七旬初度敬謁東陵,禮畢取道南苑,恭詣西陵,適為經行順路),許其駐鍚謁鑾翹。翻經掲律尋常謹,可悟鐘聲披七條(喇嘛教以講經持律為事,雖有悟無我無生者,不似禪僧之豎拂棒喝,單提向上流而為口頭禪者)。

臣等謹按:德壽寺御製詩,謹繹有關紀述事實者,恭載卷內,余不備錄。

德壽寺的建築毀於中華民國初期,主要是遭奉軍拆毀,僅存兩座穹碑,均為漢白玉質地,螭首龜趺,形制相同,為重修德壽寺時敕建。通高7.50米,龜趺長3.30米、高2.05米,碑身寬1.80米、厚0.93米。碑首有四龍盤頂,碑身的四邊有龍雲寶珠浮雕。東碑刻滿文,西碑刻漢文。西碑的碑陽刻有乾隆帝所撰《重修德壽寺碑記》和《寶鼎歌》;碑陰刻有乾隆帝御製詩;東側刻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季春再疊庚子詩韻》;西側刻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仲春月題德壽寺》詩及其詩注;碑中的詩文記述了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在德壽寺接見六世班禪的史實。兩碑是大興區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這兩座碑,2000年代,文物保護部門建造了碑亭(歷史上兩碑並無碑亭),並設置了圍護的欄杆。2012年前後,文物保護部門開始對德壽寺進行整體修繕,2012年初期清理工作完成之後,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後續工程。[2][3][9]

建築[編輯]

德壽寺坐北朝南,寺中建築主要有:[3]

  • 影壁:在山門外正南。[3]
  • 牌樓:兩座,均為木製,在影壁和山門之間的東、西兩側。東曰「化通萬物」,西曰「覺被群生」。[3]
  • 山門:三楹。[3]
  • 佛殿:三楹。[3]
    • 鍾、鼓樓:位於佛殿前東、西兩側。東為鐘樓,西為鼓樓。[3]
    • 旗杆:鍾、鼓樓前立有旗杆,上懸珠幡。[3]
  • 大佛殿:五楹。殿內供奉釋迦佛阿蘭迦舍佛乾隆帝御題匾額「慧燈圓照」、「善獅子吼」。殿內有兩副對聯,一為「沙界淨因留月印,檀林妙旨悟風香。」一為「慧鏡慈燈,廣種善根垂福佑;溪聲山色,遠從賢劫證圓通。」殿階前為上文提到的兩通漢白玉穹碑,刻有乾隆帝御製《重修德壽寺碑記》以及御製德壽寺詩。[3]
    • 東、西配殿:各三楹。[3]
  • 牆門:在大佛殿之後,是北院的門。中間為正門,兩側為旁門。[3]
  • 後正樓:北院的正殿。五楹。[3]
    • 東、西配殿:各三楹。[3]
    • 御座房:隨牆門內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改建的御座房三楹。東室對聯為「禪味每從閒里得;道心常向靜中參。」西室對聯為「竹秀石奇參道妙;水流雲在示真常。」 [3]
  • 東、西值房、淨房:位於後正樓北跨院中。[3]

參考文獻[編輯]

  1. ^ 達賴、班禪與南苑德壽寺,新京報網,2010-10-28[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德壽寺修繕初期清理工作完工,北京大興信息網,2012-07-12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南海子德壽寺,搜狐,2008年1月13日
  4. ^ 史海钩沉 旧宫宝地,大兴区老干部局,2011-11-28. [2013-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乾隆御製文二集《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6. ^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七
  7. ^ 乾隆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古稀》詩注
  8. ^ [清] 于敏中 等編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9. ^ 第一章 文明古县开先河 天下首邑遗迹多,大兴旅游,2012-08-31. [2014-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