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擢五胡十六國時代軍人。秦州休屠(匈奴部族名)人。歷仕後趙東晉前燕前涼前秦五朝。

生平[編輯]

他是休屠酋長王羌哥哥的兒子。休屠本來臣服後趙,在隴西維持勢力。咸和五年(330年)王羌反趙。後趙秦州刺史臨深命令司馬管光率領州軍討伐,王羌還擊。於是隴西騒然,氐、羌紛紛起來反抗後趙。後趙君主石勒派河東王石生到隴城處理局勢,石生買通王擢,使王擢倒戈。王擢本來就和王羌不睦,這時他答應了石生的要求,對王羌發起了夾擊。結果王羌兵敗逃往涼州。王擢歸順後趙,被封為鎮遠將軍,鎮守隴西。

咸康五年(339年)九月,王擢上表雍、秦二州望族,自東遷已來,都在戍役守境之例,既是衣冠華胄,應當優免,石虎同意。從此皇甫、胡、梁、韋、杜、牛、辛等十七姓免除軍籍,與舊士族地位同等,隨才銓敘,想要回到家鄉的人都被同意。除了此等之外,其他不得為例。

建元二年(344年)四月,與前涼寧戎校尉張瓘戰於三交城,敗北。

永和二年(346年)五月,與涼州刺史麻秋、將軍孫伏都等人攻入前涼。王擢攻入武街後,武街投降。前涼護軍曹權、胡宣被俘,強行將七千餘家遷往雍州。麻秋、孫伏都也攻克了金城。結果涼州陷入混亂,前涼君主張重華調集全國所有兵力,命征南將軍裴恆迎擊。裴恆畏懼敵軍實力,沒有出戰。張重華命令中堅將軍謝艾率領精兵五千迎擊麻秋,後趙軍迎擊而慘敗。此戰,後趙損失了將軍綦毋安等五千餘人,被迫撤退。

永和三年(347年)五月,與麻秋、石寧、劉寧等人再次攻入前涼。麻秋、石寧率軍十二萬駐河南,王擢與劉寧攻克晉興、廣武、武街,越過洪池嶺,進至曲柳。張重華命令將軍牛旋迎擊,牛旋卻撤退至枹罕,不敢交戰,這讓姑臧百姓大為不滿。張重華派行衛將軍謝艾、軍正將軍索遐率領兩萬大軍,抵禦敵軍。謝艾率部出擊,擋住了後趙軍的進攻,別將楊康在沙阜擊破劉寧,王擢率部退守金城。

七月,將軍孫伏都、劉渾率兩萬精兵會合,進軍渡河,在金城北築長最城。謝艾在神鳥布陣,王擢軍作為前鋒迎擊,大敗,退至河南。八月,謝艾進擊,麻秋大敗。於是後趙軍全都撤退至金城。

永和五年(349年)五月,後趙彭城王石遵簒奪帝位,沛王石沖以誅殺石遵為名義起兵。石遵聞言,急忙派遣王擢,寫信勸諫石沖,石沖不聽。石沖率十萬大軍進攻,石閔(後來的冉閔)、李農將他擊敗並誅殺。後來,王擢被任命為西中郎將。永和七年(351年)後趙滅亡,王擢繼續在隴西維持勢力。

永和八年(352年)七月,遣使至東晉請求歸順,東晉任命他為征西將軍、秦州刺史。十月,又遣使向前燕投降,被任命為益州刺史。十一月,前秦丞相苻雄攻打隴西,王擢兵敗,投奔前涼。苻雄還軍,駐紮隴東。張重華待王擢甚厚,封他為假節、征虜將軍、秦州刺史。

永和九年(353年)二月[1]、前涼將軍張弘、宋脩率兵一萬五千人征伐前秦,與王擢合軍。苻雄、衛大將軍苻菁在龍黎迎擊,前涼軍大敗,損失一萬二千人,張弘、宋脩被俘,送往長安。王擢放棄秦州向姑臧撤退。張重華對此戰敗表示哀悼,身穿喪服,為戰死者默哀,還派遣使者前去吊問。

五月,王擢率兵兩萬,攻入前秦領地上邽。秦州郡縣多響應王擢,王擢擊破苻願,迫使他退守長安。

永和十年(354年)三月,東晉太尉桓溫攻打前秦,王擢響應桓溫,攻打陳倉。五月,王擢攻克陳倉,殺害前秦扶風內史毛難。六月,桓溫開始撤退,苻雄進至陳倉,攻打王擢。王擢大敗,逃往略陽。

桓溫入關時,、王擢派人致書給前涼君主張祚,表示桓溫用兵精明,實力不可預測。張祚害怕桓溫侵犯前涼,也擔心王擢與桓溫合作謀反。於是,他與馬岌密謀,暗中派人刺殺王擢。王擢卻提前知曉,殺死了馬岌。這讓王擢與前涼政權產生了矛盾。

十月,張祚讓平東將軍秦州刺史牛霸、司兵張芳率兵三千討伐王擢。十一月,王擢兵敗,逃往前秦,被任命為尚書

其子王統王廣,王統在前秦擔任扶風內史、益州刺史。

注釋[編輯]

  1. ^ 《十六國春秋》作352年二月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