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討論:Uihim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Uihim!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Nigel 2014年7月15日 (二) 06:03 (UTC)[回覆]

您好,我是此條目的創立者,想請問您為何一直刪除其籍貫說法,不知是否我在資訊上有所疏失或缺漏?Koala0090留言2015年6月8日 (一) 15:40 (UTC)[回覆]

「籍貫」和「祖籍」都是戰後中國國民黨內戰失敗,逃至台灣之後,為徹底實施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政策才產生的。請問,出生在清領時期的鄭坤五何來「籍貫」,何來「祖籍」?

並沒有這樣的說法,「祖籍」通常是追認極遙遠的祖先生長地,「籍貫」則是父親與祖父的長居之地,「戶籍」則是其本人現在登記於政府的居住地地址。鄭坤五的父祖來自於福建省漳州府這件事情是有歷史紀錄的,甚至在其成長後仍有回到故鄉。若仍有疑義,請至互助客棧討論。Koala0090留言2015年6月9日 (二) 15:25 (UTC)[回覆]

  • 按照祖籍的定義,祖籍是指一個家族族群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風鳴(留言) 2015年6月9日 (二) 15:58 (UTC)
  • 至於籍貫,以下摘錄自百科條目原文:「籍」是指一個人的家庭對朝廷負擔的徭役種類,也就是指其所從事之職業,如「鹽戶」(專門為政府煮製食鹽的)、「軍戶」(專門為政府服兵役的)等。「貫」指一個人生長的所在,如「鄉貫」、「里貫」。《隋書·經籍志》「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戶者,謂之浮浪人。」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詩:「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籍貫」合在一起,指一個人生長的地點(貫),與徭役種類(籍)的登記文件。《魏書·景穆十二王列傳》:「太興弟遙, ……遷冀州刺史。遙以諸胡先無籍貫,奸良莫辨,悉令造籍。」,也就是說,這兩種用法皆是自古存。
  • 我在網路上找不到你所謂「日本化再中國化的政策」的存在,我倒想請問你那個泛政治化的結論又是哪裡看到的?風鳴留言2015年6月9日 (二) 16:12 (UTC)[回覆]

喔?可以給一些關於「祖籍的定義」的相關資料嗎?文獻,報告,論文etc?「祖籍」若是追認極遙遠的祖先生長地,那我們的祖籍都在東非洲。 (笑) 是的,鄭坤五的父祖自清國的福建省移民至台灣,乙末之後父親帶全家短暫回到原鄉。我也知道這個事情。所以呢?因為這樣就給鄭坤五冠上籍貫,祖籍?諾,『「籍」是指一個人的家庭對朝廷負擔的徭役種類』,請問鄭坤五對朝廷所負的徭役種類是哪種?『「貫」指一個人生長的所在』,鄭坤五童年經驗在清國台灣,然後隨家庭到清國福建,又回到日治台灣,請問他的生長地方是指? (父親去世後,鄭坤五又隨母返台?為什麼啊?為什麼母親想回台灣?為什麼鄭坤五願意跟著回台?) 至於「日本化再中國化的政策」你在網路上找不到是一定的啦。這個就像「皇民化」政策一樣,是對政治行動的概念性統稱,翻遍日本總督府的文獻也找不到「皇民化政策」。網路上找不到,就要去書裡找啊!!

  • 這跟皇民化有有什麼關係?照你講,這是國民黨創造出來的詞,什麼時候出現的你又給不出個所以然,既然你那麼確定有,提供一下是哪一本書來的啊,東扯西扯,就是不給來源。祖籍的定義,兩個條目都貼給你看了,條目內也都有來源。
  • 維基的核心原則很簡單,維基百科:可供查證,不是你說有就是有的。要刪可以,給出來源。風鳴留言2015年6月10日 (三) 04:13 (UTC)[回覆]

我沒有說這跟皇民化有關係,我是說「「日本化再中國化的政策」就像「皇民化」政策一樣,是對政治行動的概念性統稱」,請把我說的話讀清楚。 至於你把條目貼出來,也不表示這種說法可以適用於鄭坤五,我不是提問了嗎,(父親去世後,鄭坤五又隨母返台?為什麼啊?為什麼母親想回台灣?為什麼鄭坤五願意跟著回台?),「一個家族族群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請問父母的認定不同,如何是一個家族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 你只能給出維基的條目,但是給不出文獻,報告,論文,你就是不給來源。 現在這邊談祖籍/籍貫要擺在台灣史的脈絡下思考,你要證據?那給你 - 你去找以前的身分證,有一個欄位較本籍,後來加添出生地欄位,最後才取消本籍欄。「本籍」欄位的產生本來就是中國國民黨創造出來的;本籍欄的出現就是一個政治行動,在這樣的框架下自然可以去追問你的祖籍在哪裡;這樣的政治行動當然就會有政治目的。 希望你熟悉歷史事件以及給出適當的理解。

此外,該條目編輯者後面引用的來源是「鯤島逸史研究」這本碩士論文,可是人家的論文裡面根本沒有寫鄭坤五的「祖籍」啊!以為人家都不讀書的喔?該本論文剛好我手邊有,編輯者亂引用,刪!


你真的沒念書,自己沒看完論文,還敢以汙衊他人作為自己政治意圖的護航。段落「幼年時期」寫到:「攜帶年僅十一歲的獨子鄭坤五逃歸祖籍福建漳州。」請停止破壞行為,乖。Koala0090留言2015年6月10日 (三) 14:09 (UTC) 媽媽咪啊,拜託!!那是在講鄭坤五的老爸,是他老爸!他老爸!你是怎麼了?請停止自以為是的行為,以自己的腦補為你自己都不清楚的政治意圖護航?![回覆]


不要難過,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你跟你爸的祖籍是一樣的Koala0090留言2015年6月10日 (三) 14:21 (UTC)[回覆]

別搞笑,那要看我認同母系,還是父系,還是有別的選擇。怎麼了,腦袋迷糊了嗎?

你真的很可愛,一開始問你說有沒有哪裡缺漏,你跟我扯國民黨。人家要你講這種說法的根據,你跳針跟我扯籍貫的定義。人家貼給你了,你跟人家說這不符合實證,那你的說法又符合實證了嗎。補上了來源,你嗆我沒唸書,我請你再看一次,你又跳針說他老爸。作者會沒仔細強調是「父親和他的祖籍福建漳州」,是因為相信你看得懂,我無奈地用簡單的敘述來回應你,你又跳真的跟我說那要看他是父系還是母系。我先暫時不要求你去找中國自周代以來都是確定的父系社會,然後除非父親下落不明,不然不會掛母親的祖籍的證據,因為我知道那對你來說太難了

你先去找你第一種說法的證據(什麼國民黨之類的),我們再一步一步來,這才是因材施教的真諦。Koala0090留言2015年6月10日 (三) 14:34 (UTC)[回覆]

開始對我人身攻擊了嗎?嘖嘖。


你有臉這麼說,我也不怪你,只能說這是我的不幸,遇到一個做賊的喊捉賊的編輯者。敬祝 編乖Koala0090留言2015年6月10日 (三) 14:44 (UTC)[回覆]

881

2015年6月[編輯]

 請留意維基百科的不要人身攻擊方針。任何意見都應針對條目內容,而不是編輯者。涉及人身攻擊的言論會對維基百科社群和其他參與者造成傷害,理性的討論更有助於您的觀點被社群接受。注意,持續進行人身攻擊的編輯者會遭到封禁。請在編輯時保持冷靜保持善意。謝謝!--廣雅 范 2015年6月10日 (三) 14:31 (UTC)[回覆]

由於濫用編輯權限,據維基百科的封禁方針回退不過三原則,您已被禁止24小時內編輯維基百科。在封禁結束後,我們依然歡迎您作出建設性的編輯。如果您對封禁的理由持有異議,請您通過發郵件的方式向封禁您的管理員或者其他管理員申訴。您也可以在您的用戶討論頁加入{{封禁申訴}}並說明您申訴的理由或您的疑問。重新註冊一個賬戶或者直接使用匿名身份在維基百科的頁面申訴的做法,會被視為繞過封禁發言,可能導致您的封禁時間被延長。-廣雅 范 2015年6月10日 (三) 14:47 (UTC)[回覆]

2018年8月[編輯]

停止圖標
如果您認為有合理的理由可獲解封,請閱讀封禁申訴指導,然後在討論頁上的封禁通知下添加以下文字:{{unblock|您的理由 ~~~~}}。若您重新註冊賬戶使用匿名身份在討論頁申訴,會被視為繞過封禁發言,您用作申訴的賬戶亦會被封禁。 Lanwi1(留言) 2018年8月20日 (一) 17:55 (UTC)[回覆]

此用戶的封禁已被其他管理員複檢,申訴被拒絕。

請求複檢的理由或相關提問:

您的理由2015年發生的事情,當時我已受過懲戒,此後並無再犯。請問你現在以什麼理由封禁我?

注意:

  • 濫用此模板或申訴渠道的用戶,可能被延長封禁或被禁止編輯其用戶討論頁。
    • 由於技術原因,如果啟用了「用戶討論頁上的結構式討論」功能的話,請將該請求放到討論頁主頁面的「關於此版塊」中,否則該請求無法顯示在請求分類中讓管理員留意到。
  • 如您希望與管理員就本次封禁作出討論,請於本模板外展開。

管理員已對此封禁決定作出複檢,並有以下結論:
經過檢查,管理員決定拒絕其解封要求。其他管理員可再複檢此用戶的封禁,但在沒有更好的理由前,請勿輕易推翻之前的決定。
  封禁理由為WP:ILLEGIT
  處理人:AT 2018年8月21日 (二) 13:27 (UTC)[回覆]

此用戶的封禁已被其他管理員複檢,申訴被接受。

請求複檢的理由或相關提問:

您的理由 Uihim留言2018年8月22日 (三) 06:31 (UTC)此帳戶為我本人所註冊,註冊之後也只有我本人使用,雖非積極貢獻者,但也並非魁儡帳戶。[回覆]

注意:

  • 濫用此模板或申訴渠道的用戶,可能被延長封禁或被禁止編輯其用戶討論頁。
    • 由於技術原因,如果啟用了「用戶討論頁上的結構式討論」功能的話,請將該請求放到討論頁主頁面的「關於此版塊」中,否則該請求無法顯示在請求分類中讓管理員留意到。
  • 如您希望與管理員就本次封禁作出討論,請於本模板外展開。

管理員已對此封禁決定作出複檢,並有以下結論:
基於下列理由,本人決定接受這位用戶的申訴,並予以解封或縮短其封禁期限。其他管理員可再複檢此用戶的封禁,但在沒有更好的理由前,請勿輕易推翻之前的決定。
  由於CU結果為技術上不相關,故先解封。
  處理人:AT 2018年9月1日 (六) 14:59 (UTC)[回覆]
@Lanwi1麻煩處理一下,我找不到相關的CU紀錄。謝謝。—AT 2018年8月22日 (三) 12:30 (UTC)[回覆]
@AT我本人根據編輯記錄判定,未根據CU記錄。--Lanwi1(留言) 2018年8月22日 (三) 15:06 (UTC)[回覆]
@Lanwi1那是否有進一步行動?例如解封或提請CU?—AT 2018年8月22日 (三) 16:54 (UTC)[回覆]
@AT我認為需要提請CU。--Lanwi1(留言) 2018年8月22日 (三) 19:08 (UTC)[回覆]
@Lanwi1有請,謝謝。—AT 2018年8月23日 (四) 14:38 (UTC)[回覆]

用戶查核通知[編輯]

您好,一名用戶對你的帳號提出了用戶查核請求,因該用戶懷疑您可能操作多個帳號,或者您的帳號由多人操作,有違反維基百科傀儡方針的嫌疑。若您認為判斷有誤,可在了解相關方針後,前往用戶查核協助請求頁面發表意見。
請注意:
  • 維基百科的社群非常重視善意的溝通。如果您的意見合理,或者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您違反了方針,那麼請求將會被駁回,您不會受任何負面影響。
  • 用戶查核會由可信用戶透過技術資訊進行判斷,並會嚴格遵守維基百科的隱私方針。如您與其他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共用同一電腦或網路,建議在用戶頁等位置簡述用戶之間的關係,以免產生誤會。
  • 在維基百科,每一人只能操作一個帳號。我們不允許多人同時操作一個帳號,不允許一人同時操作多個帳號,亦不允許真人傀儡(例如請家人或朋友來支持自己)。若查核結果證明您確實違反了方針,您可能會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
  • 如您已遭到封禁,您仍然有權利提出疑問或進行申訴。社群亦會對比較寬容地對待未意識到錯誤的新手及保證不會重犯的涉事者。
  • 如有任何疑問,您可以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到IRC聊天頻道尋求協助。

祝編安。有什麼要發言可以在次發言--@AT通知一下您。--Cohaf留言2018年8月29日 (三) 11:17 (UTC)[回覆]

2019年4月[編輯]

您好,注意到您上傳了File:基進黨黨徽.png的新版本。請務必同時更新圖片描述頁上的來源信息使其與新圖片相符。來源信息應當詳盡,如圖片來自互聯網,應給出包含該圖片的網頁鏈接。如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或製作,應提供具體獲得和製作的方法。謝謝合作。--Wcam留言2019年4月30日 (二) 12:49 (UTC)[回覆]

此黨徽是台灣基進黨的設計組所設計製作,並非網路圖片,所以沒有圖片的來源連結。所謂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或製作,是指什麼呢?我應當補充什麼?

請補充檔案File:台灣基進黨黨徽.jpg的版權或來源資訊[編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檔案File:台灣基進黨黨徽.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尤其是來源或版權資訊),將作快速刪除處理。請通過編輯圖片的描述頁面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詳盡、準確的來源資訊,以及使用了適當的版權標誌。如果您仍然不清楚如何填寫,建議使用文件上傳嚮導按要求重新上傳文件。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Wcam留言2019年4月30日 (二) 13:4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