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迦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拿迦達
النجادة
指揮官Muhammad Nimr 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
秘書長德巴英語Rashad al-Dabbagh
創立時間1945年12月8日
活躍期1945–1947
解散1947年12月下旬
總部 巴勒斯坦託管地雅法
意識形態阿拉伯民族主義
泛阿拉伯主義
反錫安主義
狀態準軍事組織
人數8,000 (1946)
3,000 (1947)
戰役、戰爭第一次以阿戰爭

拿迦達(阿拉伯語:النجادة‎;英語:al-Najjada ),是1945年12月8日在巴勒斯坦託管地雅法成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準軍事組織[1][2]

曾在英政府任職的Muhammad Nimr 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出任總司令,德巴英語Rashad al-Dabbagh擔任秘書長。 [3] 拿迦達總部位於雅法車站街。[2] 拿迦達軍官主要來自曾在英軍服役的阿拉伯人。 1948年戰爭期間,拿迦達成員人數為2,000至3,000人,但缺乏武器。 [4]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義後,阿拉伯人遭大幅解除武裝,最終導致猶太社群和阿拉伯社群間權力失衡。[5] 英方估計,1946年中期,拿迦達的兵力已達8,000 人。 [6][7]

過程[編輯]

1945年12月8日,德巴英語Rashad al-Dabbagh發表的就職公告:

  1. 拿迦達,是國家機構,旨在團結青年。團結起來,喚醒青年的民族意識,訓練他們服從,遵守紀律,將巴勒斯坦與其兄弟國家聯合起來。保證阿拉伯人在世界各國中過上有尊嚴和充實的生活,因為他們傳播阿拉伯主義、自由、博愛和平等的信息。
  2. 拿迦達主張巴勒斯坦成為一個阿拉伯國家,享有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權利及義務。
  3. 拿迦達主張錫安主義運動是歷史上最令人髮指的罪行,因為它建立在侵略原則之上,以仇恨為基礎。鼓吹錫安主義的人是群反人類罪的罪犯。
  4. 拿迦達禁止地域歧視、部落和意識形態狂熱。 [2]

拿迦達有11個分支機構:總部設在雅法、海法阿卡納布盧斯貝爾謝巴提比里亞耶路撒冷圖勒凱爾姆加薩、邁季達勒(Majdal)和拿撒勒。每個支隊又分為連隊和巡邏隊。拿迦達活躍在巴勒斯坦南部。拿迦達承諾提高要阿拉伯青年的「教育和道德標準」並援助巴勒斯坦社會。[7]拿迦達與另一巴勒斯坦準軍事組織弗圖瓦英語Futuwwa是當時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主要的軍事組織。

1946年10月,Rafiq al-Tamimi英語Rafiq al-TamimiEmil al-Ghury英語Emil al-Ghury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召開三人會議,他們討論要將巴勒斯坦的青年組織合併。1946年雅法遊行後,Jamal Al-Husayni英語Jamal Al-Husayni堅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青年組織需加入巴勒斯坦阿拉伯黨英語Palestine Arab Party(PAP)並受其控制。弗圖瓦英語Futuwwa和拿迦達一起向阿明·侯賽尼尋求仲裁。另一方面,拿迦達成員則試圖阻止調查委員會完成整合,合併陷入停滯。 [7]

1947-1948年巴勒斯坦託管地內戰爆發後,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指揮民兵保衛雅法,直到1947年12月下旬逃往拉姆安拉。莫里斯評論說,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遭懷疑是英國間諜。 [8] [9]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確實與埃茲拉·達寧英語Ezra Danin會面並討論了雅法協議。 [9] 「結論不證自明」,al-Hawari英語Muhammad Nimr al-Hawari前往埃及阿明·侯賽尼阻止他返回,並隨後控制了雅法。[9] 然而,在此過程中「拿迦達被摧毀」 [4]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領導人不得不在沒有民兵的情況下面對第一次中東戰爭[4]

參見[編輯]

參考[編輯]

腳註[編輯]

  1. ^ Morris, 2008, pp. 88-89.
  2. ^ 2.0 2.1 2.2 Haim Levenberg (1993) p 129
  3. ^ Pappé, 1992, p. 223.
  4. ^ 4.0 4.1 4.2 Morris, 2004, p 29.
  5. ^ Marvin E. Gettleman, Stuart Schaar (2003) The Middle East and Islamic world reader, Grove Press, ISBN 0-8021-3936-1 The Palestinian Revolt by Ted Swedenburg. (1988) p 177-182
  6. ^ Morris 2008,第89頁.
  7. ^ 7.0 7.1 7.2 Khalaf, 1991, p 143.
  8. ^ Benny Morris (2004) p. 111
  9. ^ 9.0 9.1 9.2 Gelber, 2006, p.29.

參考書目[編輯]

  • Yoav Gelber (2006) Palestine 1948, Sussex Academic Press, ISBN 978-1-84519-075-0
  • Issa Khalaf (1991) Politics in Palestine: Arab Factionalism and Social Disintegration, 1939-1948 SUNY Press ISBN 0-7914-0707-1
  • Haim Levenberg (1993) "Military preparations of the Arab community in Palestine, 1945-1948: 1945-1948" Routledge ISBN 0-7146-3439-5
  • Benny Morris (2004) Birth of the Palestinian Refugee Problem Revisit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00967-7
  • Morris, Benny. 1948 : a history of the first Arab-Israeli wa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300-12696-9. 
  • Ilan Pappé (1992) The Making of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1947-1951, I B Tauris, ISBN 1-85043-819-6
  • Ted Swedenburg (1988) The Role of the Palestinian Peasantry in the Great Revolt 1936 - 1939. in Islam, Politics, and Social Movements, edited by Edmund Burke III and Ira Lapidu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06868-8ISBN 0-520-06868-8 pp 189–194 & Marvin E. Gettleman, Stuart Schaar (2003) The Middle East and Islamic world reader, Grove Press, ISBN 0-8021-3936-1 pp 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