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遵 (上雒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遵(?—?),新朝到東漢初期政治人物、武將,表字子春京兆尹霸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父上郡太守,名諱不詳。

生平[編輯]

姓名 王遵
時代 新朝 - 東漢時代
生卒年 〔不詳〕
字・別號 子春(字)
本貫・出身地等 司隸京兆尹霸陵縣
職官 明威將軍〔隗囂〕→太中大夫(一説河南尹)〔東漢〕
爵位・號等 向義侯(一説上雒侯)〔東漢〕
陣營・所屬等 隗囂更始帝→隗囂→公孫述

光武帝

家族・一族 〔不詳〕

王遵是在隴右割據的隗囂屬下。地皇四年(23年),隗囂舉兵當時王遵就跟從。王遵年輕時以俠氣辯才知名。他在隗囂陣營,以復興漢朝為本心。復漢元年(23年)七月,隗囂向郡國發佈檄文聲稱復興漢朝,王遵名列明威將軍。

復漢二年(24年),更始帝招請隗囂入長安,王遵和同僚周宗一起跟從。更始三年(25年)夏,淮陽張卬反對更始帝發動兵變,隗囂參與其中。隗囂自稱有病沒有進宮,召集王遵、周宗等率軍士自守。隗囂突破包圍,逃回天水。

之後,隗囂加入光武帝的陣營。王遵和漢使來歙交友,王遵對來歙抱有敬意。建武六年(30年),來歙持符節訪問隗囂,要求隗囂參加討伐蜀(成家)帝公孫述。隗囂心向公孫述,不同意來歙的說法。來歙憤怒責備隗囂,想要刺殺隗囂。隗囂呼兵而出,來歙拿着節杖退出。王元進言隗囂斬殺來歙,王遵為來歙求情:「來歙是漢帝親族,不可斬殺使者」。來歙最後逃出隴右。隗囂加入公孫述陣營,封朔寧王。

建武七年(31年),來歙奉光武帝之命,寫信招降王遵。王遵對於自己再三諫言隗囂不得採用,表示失望。王遵應召,舉家族到洛陽。王遵被光武帝任命為太中大夫,封向義侯[1]

建武八年(32年)春,光武帝征伐隗囂。光武帝命王遵持符節監督大司馬吳漢留守長安。同年,王遵寫信給舊友牛邯,勸他投降漢朝。牛邯派部下至洛陽拜謝光武帝。在牛邯影響下,隗囂所屬十三位大將、十六縣、十幾萬士兵相繼降漢,隗囂軍大幅勢力削弱。

之後、王遵之名不見於史書。

註釋[編輯]

  1. ^ 後漢書》隗囂傳注引《續漢書》稱王遵封上雒侯。

參考文獻[編輯]

  • 後漢書》列傳3隗囂傳
  • 《後漢書》列傳5王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