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Johnson.Xia/引江濟淮工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引江濟淮工程

百度百科

引江濟淮

引江濟淮工程
(江淮運河)
規格
船閘數8
狀態建設中
歷史
總工程師許曉彤
決定建設日期2015年
商丘、夏邑
七里橋水庫
後陳樓水庫
XX水庫
趙樓站
小泥河
清水河閘、袁橋站
往淮北市Up arrow
大寺站、侯王站
龍德站、四鋪站
渦陽站、二鋪站
朱集站、X宋站
蒙城站、固鎮站
阜陽站、XX南站
西淝河站
潁上站
淮河下游Right arrow
Down arrow江淮溝通、江水北送Up arrow
東淝河樞紐
瓦埠湖
蜀山泵站、董鋪水庫
下穿 312國道
派河
巢湖
引江濟巢Down arrow
白山、兆河
廬江
菜子湖
樅陽、鳳凰頸
長江下游Right arrow

引江濟淮工程聯通長江巢湖淮河,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其中新開河渠88.7公里、利用現有河湖311.6公里、疏浚擴挖215.6公里、壓力管道107.1公里。工程供水範圍涉及皖、豫兩省14市55縣(市、區),總面積7.06萬平方公里。[1]工程具有解決淮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狀況,增強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水保障能力,構建平行於京杭大運河的第二條入江通道,優化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恢復巢湖水生態功能,遏制淮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勢頭,改善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促進區域協調與合作,支撐皖北地區乃至兩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作用。引江濟淮工程分為三段,分別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和江水北送。

草稿[編輯]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合六葉公路橋施工現場
image icon 河南段輸水線路佈置圖

淠河總幹渠渡槽(VI級航道標準,滿足100噸船通航要求)完工,(類似項目:林縣紅旗渠韶山銀河渡槽),引江濟淮工程草稿)(引江濟(樅陽引江樞紐、鳳凰頸引江樞紐、兆河引江樞紐、廬江節制樞紐、白山節制樞紐、派河泵站樞紐)、江淮溝通、江水北送(為皖北和豫東供水),2省12市46縣,受益人口4132萬人,723公里),黃河奪淮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長三角一體化(承接產業轉移),提升巢湖水質,解決黃淮流域地下水問題

亳州市水質低、供水緊張。江水自巢湖順着派河一路向北流去,到達合肥市蜀山區及肥西境內的江淮分水嶺,需要穿越膨脹土廣泛分佈的複雜地域。工程還將攻克大跨度鋼結構通航渡槽技術,在合肥建立起一座可以行船的水橋;建成後的蜀山泵站樞紐,將滾滾江水抬高12.7米。至2020年6月底,引江濟淮工程累計開工68個項目,佔總項目數的83.95%,河渠開工90%以上。航道原計劃經過菜子湖,會導致湖中水位上漲,灘涂縮小,威脅白頭鶴等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所以新計劃里航道向西改動,投資將增加3.5億元。航道還將增設「魚道」,保障長江與菜子湖、長江與巢湖等水系之間魚類洄游暢通。預計2022年底前引江濟淮主體工程將基本建成,2023年開展航運、供水等工程聯調聯試。推動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原經濟區發展。[2]

引江濟淮淠河總幹渠鋼渡槽共投資5億元,由中鐵四局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渡槽總長350米,分左右兩幅,其中鋼渡槽全長246米,主跨跨度達到110米,總用鋼量達2.1萬噸。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務院要求加快建設的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之一。淠河總幹渠是合肥和六安兩座城市的重要供水渠道,比引江濟淮航道高出30多米。2019年10月28日動工。引江濟淮工程涵蓋了2省15市(安徽13+河南2)55縣,工程投資949.15億元。[3]

工程以長江幹流安徽段為水源區,通過左岸西兆河鳳凰頸和菜子湖樅陽引江樞紐取水。沿西兆河和菜子湖雙線輸水至巢湖西南岸新開挖明渠,相機向巢湖補水;經蜀山泵站樞紐提水後,沿新開挖的江淮分水嶺渠段輸水,接東淝河入瓦埠湖,經東淝閘入淮河幹流;利用瓦埠湖和蚌埠閘以上淮河幹流調蓄後,通過沙潁河、西淝河、渦河等向淮河以北地區輸供水。2030水平年平均引水量33.03億立方米,2040水平年43億立方米。輸水線路由引江濟巢、江淮溝通和江水北送三段組成,長1048.68公里。供水範圍包括安徽、河南兩省15市55縣(區)。工程利用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段發展航運,設計航道等級分別為Ⅲ級、Ⅱ級。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改)建樞紐8個、跨河橋樑124座、梯級泵站16座、錨地5個、水上服務區1個,輸水線路利用現有河湖634.01公里、疏浚擴挖河道200.01公里、新開明渠114.66公里、佈設壓力管道100公里,加固圩堤206.15公里,以及其他配套和附屬工程等。[4]

江水北送段朱集站和龍德加壓站相繼建成運行,淠河總幹渠鋼渡槽主跨合龍,東淝河船閘主體順利完工,中派河大橋、新橋大道橋相繼建成通車。截至目前,共開工79個項目、佔總體項目96.34%,8處樞紐開工7處,河渠工程開工95%以上[5]

工程供水範圍為周口市的鹿邑、鄲城、淮陽、太康和商丘市的睢陽區、梁園區、永城、柘城、夏邑等9個縣、市、區。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以豫皖省界練溝河倒虹吸出口為起點,利用清水河通過3級泵站提水至試量站上游,經鹿辛運河自流至鹿邑後陳樓調蓄水庫,再通過管道北送至七里橋調蓄水庫,隨後分為兩支,一支北送至新城調蓄水庫,向商丘城區供水,一支向東為夏邑永城供水。據介紹,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輸水河道63.72公里,新建河道梯級泵站3座,新建、重建節制閘5座,新建調蓄水庫4座,新建加壓泵站2座,新建壓力輸水管道131.42公里。按照規劃,到2030年工程可向周口、商丘地區供水5億立方米,2040年可供水6.34億立方米。[6]

參考[編輯]

  1. ^ 引江济淮工程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审批. 安徽網. 2016-12-16 [2018-04-06]. [永久失效連結]
  2. ^ 为了更好造福江淮人民——写在引江济淮工程亳州段通水之际. 新華網. 2020-07-03. 
  3. ^ 世界最大跨度“水桥”合龙 引江济淮工程将现“河上有河”. 新華網. 2020-11-05. 
  4. ^ 关于引江济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16-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9). 
  5. ^ 引江济淮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安徽省國資委. 2021-01-18. 
  6. ^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开工建设. 河南日報.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