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虛無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分體虛無論(mereological nihilism,也叫組件虛無論,或者僅簡稱虛無論)是分體學的立場,主張不存在具有固有部件(proper part)的物體(不只是空間上的物體,也包含在時間上物體不具有任何時間部件),且不存在是其它物體的固有部件的物體。[1]

說明[編輯]

大部分人都知道整體(whole)和部分(part)是什麼;它們是兒童或嬰兒首先學會的概念之一。一顆球是由兩個半球組成,所以一顆球是由兩個半球的部分所組成的整體。每個我們在這世界上所經驗到的單獨物體都是有部分的整體。例如,尾巴是獅子的部分,一朵雲是一個更大天氣系統的一部分,或者用視覺的詞彙,天空的一部分,而鹼基則是DNA鍊的一部分。我們唯一知道沒有部分的事物是已知存在的最小的事物,像是夸克輕子,但夸克或輕子都不能被看到,所以它們是不能被經驗到的,或者說至少是不能被直接經驗到,而是必須間接透過其浮現的性質推論其存在。有部分的整體被稱為組合物(composite material object)。與之相對的,不存在任何部分的事物被稱為簡單物(simple material object).

分體虛無主義者認為不存在組合物,存在的物質只有分體論意義上的簡單物。他們承認基本粒子的存在,但否認這些基本粒子組成任何單獨的組合物。他們論證的基礎是,主張我們的感官給我們的只有關於實在(reality)的模糊資訊,因此我們感官不可信賴;例如,我們無法看到組成任何事物的最小組成單元,這些最小的組成單元是個別且分離的物件(item),並且這些物件是從來不曾統合或聚在一起變成非個別的物件。因此,這些最小組成單元不曾組成任何組合的物件。既然實在的組成單元從來不組成任何整體的物件,那麼所有實在都不包含任何整體的物件,即使我們直觀上可能認為是如此。

純粹的分體虛無主義者認為所有我們常識中的組合物都不存在——桌子、房子、甚至人類[2]。部分哲學家支持有限的分體虛無主義。例如:Van Inwagen不否認可能存在有生命的組合物;Merricks不否認可能存在有意識的組合物[3]。一種常見的誤解是,分體虛無主義認為我們周圍的世界只是純粹的幻覺,因此與常識矛盾:因為椅子不存在,所以我能坐的地方也不存在。但事實上,分體虛無主義者並沒有違背我們的這種常識。對於分體虛無主義者來說,「基本粒子以適當的方式排列在適當的時空關係中」這一假設足以解釋表象世界。[2] 他們可能使用「那些排列成y樣的x」(「xs arranged F-wise」)式的語句來談論常識中的組合物,例如:「那些排列成桌子樣的東西」(「things arranged table-wise」)[4]

討論[編輯]

分體虛無論隱含否定古典分體論的觀點。古典分體論根據哲學家Achille Varzi定義如下:[3] 分體學(源於希臘文μερος, 『部件』)是部件到整體的關係以及一個整體之中的部件與部件關係的學問。分體學的源頭可追朔至哲學的早期,從原子論持續到柏拉圖(見巴門尼德斯篇the Parmenides)及泰阿泰德篇Theaetetus)),亞里士多德(見形而上學the Metaphysics)、物理學the Physics)、論題篇the Topics)、論動物的組成(On the Parts of Animals))以及波愛修斯(見In Ciceronis Topica)。

腳註[編輯]

  1. ^ Sider, Theodore (2009), Nihilism and Ide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 ^ 2.0 2.1 Cornell, David. MEREOLOGICAL NIHILISM AND THE PROBLEM OF EMERGENC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2017, 54 (1) [2023-02-28]. ISSN 0003-04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3. ^ 3.0 3.1 Mere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4. ^ Brenner, Andrew. Mereological nihilism and the special arrangement question. Synthese. 2014-12-06, 192 (5). ISSN 0039-7857. doi:10.1007/s11229-014-0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