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廖文奎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台灣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廖文奎的學經歷[編輯]

和廖文奎相關的研究, 目前並不多, 雖然他是台灣獨立理論的一個重要指標性人物. 目前找得到和廖文奎相關的二手研究, 主要就是我在正文相關資料中所列的吳叡人(1999)和張炎憲(1992, 2000). 其他在網絡上還可以找到一些資料(比如說[1]), 主要應該都是參考這些書面資料而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 張炎憲的第一篇論文(即1992), 對於廖的學歷記載有誤. 廖是哲學系的哲學博士(Ph.D.), 不是社會學的哲學博士(可以查密歇根大學的Disseratation Abstract就會知道), 雖然他對社會學也頗有研究. 此外, 也有中國學者把廖寫成"政治學博士"(見黃嘉樹 1994, 14), 這也是不對的. 不過, 這些錯誤(尤其是和中國學者相關的錯誤, 他們還蠻喜歡用絕對負面的方式寫一些台獨運動人物的), 不斷在網絡上"再生產", 反而有反客為主的趨勢, 值得注意.

參考書目:

  • 黃嘉樹,1994,台灣能獨立嗎?:透視台獨。中國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 吳叡人,1999,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思與言 37:47-100。
  • 張炎憲,1992,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 、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編,二二八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1),頁279-304。台北:自立晚報。
  • 張炎憲,2000,廖文毅、台灣共和國與島內活動,見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上冊),頁1-18。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wdshu|阿呆 20:27 2004年12月3日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廖文奎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23日 (六) 10:4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