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國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九州國分豐臣秀吉平定九州之後,於天正15年(公元1587年)6月,豐臣政權進行的九州各地方大名的領土分配。

概要[編輯]

九州戰役之前的計劃[編輯]

天正13年(1585年),四國戰役讓豐臣政權封毛利氏小早川隆景為獨立大名伊予。另一方面,島津氏正擴大勢力,九州之戰近在眼前,而被孤立處於劣勢的大友氏開始逐漸依賴於豐臣氏。 同年10月2日,豐臣秀吉向大友氏、島津氏兩方發出停火令。大友氏立即接受了,而島津氏在口舌之爭過後才同意,並派遣鐮田政近前往豐臣秀吉處,聲明此次戰爭是對大友氏的防禦戰。天正14年(1586年)3月7日,鐮田政近從豐臣秀吉那裡把肥後豐前筑後三地劃歸大友氏所在的大阪,將肥前交給毛利氏,筑前則納入秀吉麾下。這一行為旨在用肥後、豐前兩個半國來平復坐擁薩摩大隅日向三地的島津氏的怒火的綏靖政策,但島津氏立即表示反對[1]。4月5日,為了尋求救援,正在大阪城與秀吉開會的大友義鎮(宗麟)也提出了國家分案,但內容詳情模稜兩可。在6月25日交給毛利輝元的朱印狀中,豐臣秀吉從毛利處將會獲得備中伯耆的一部分、備後伊予全境、九州地區的豐前、筑前、肥後、筑後四個國家。這就是九州第一次劃分的結局。[2]

九州平定與南九州的國分[編輯]

肥後的大半都在佐佐成政的掌控中
筑前名島處,小早川隆景

天正14年(1586年)6月,島津氏撕毀了先前出示給他的國分方案,同時向筑後、筑前兩地發起進攻,打響了九州戰役地第一炮。豐臣秀吉明確指出其違反了停火令,於是命令中國、四國兩地各大名派遣軍隊征討。出人意料的是,島津氏屢嘗勝績,反而占領了豐後國。[3] 天正15年3月1日(1587年4月8日),豐臣秀吉出兵離開大阪,以「應以秋風掃葉般的速度攻克他們」的信念揮師九州[4]。面對豐臣秀吉大軍,島津氏在日向高城(今宮崎縣木城町)頑強抵抗,最終在根白坂慘敗,元氣大傷;最終於5月8日投降。 另一方面,豐後的大友氏自4月撤退後深感疲倦,於是向秀吉提出將日向作為隱居費用贈與秀吉,隨後在隱居地豐後國津久見辭世於5月6日。大隅一國的長宗我部元親之後不久便也去世。 5月25日,秀吉將義久作為捨身忘死的典範進行赦免[5]。肥後國的國民們之後也被編入了成政的家臣團。[5][6]

九州國分與新領主入部[編輯]

秀吉於同年6月7日(新曆7月12日)從薩摩回來的路上,在筑前國箱崎(現在的福岡市東區)布陣,以前以擁有自治都市歷史的貿易港博多(福岡市博多區)為直轄城市,進入唐朝(明遠征)的基地。因此,在筑前國入封小早川氏等包括北部九州在內的九州地區的國分。據悉,小早川隆景在筑前、筑後、肥前1郡約37萬石,黑田孝高(如水)在豐前國中6郡約125,000石,立花統虎(宗茂)在筑後柳川城(福岡縣柳川市)有132,000石,毛利勝信的豐前小倉(福岡縣北九州市)有約6萬石。豐後一國被宗麟之子大友義統安堵。龍造寺政家、純忠之子大村喜前、松浦鎮信分別是肥前國內的領地,宗氏對馬國得到了安堵。另外,也設定了大規模的藏入地(豐臣氏直割領)。6月11日,石田三成瀧川雄利小西行長長束正家山崎片家5名被任命為割奉行,神屋宗湛和島井宗室等町眾動員博多復興,6月19日為了在長崎港壟斷南蠻貿易而被迫發布雷恩驅逐令,將九州作為「五畿內同前」的體制(翌年天正16年4月沒收了作為教會領地的長崎作為直轄地)。[7]另外,在此之前的6月15日,命令對馬(長崎縣對馬市)的島主宗義調及其養嗣子宗義智派遣使者上京王上洛。平定西海道後,秀吉陸續提出了放眼全東亞的一系列措施[7]

秀吉在九州國分之後,給予筑前、筑後等的小早川隆景進入立花氏的居城名島城(福岡市東區)。被授予豐前6郡的黑田孝高以中津城(大分縣中津市)為根據地。有說法認為這是對孝高迄今為止的功績被抑制,也有人認為秀吉暗中害怕孝高的野心和軍事才能。[7]筑後柳川的立花統虎被譽為獨立於大友氏的直臣大名。小早川隆景的養子毛利秀包是伊予國宇和郡大洲城35000石的大名,被養父隆景賜予筑後國內75000石,並於天正16年(1588年)進入久留米城(福岡縣久留米市)。島津家久的嫡子島津豐久的日向都於郡(宮崎縣西都市)和佐土原(同佐土原町)得到了平定,秀吉在平定九州之前與島津氏結盟的筑前的秋月種實是日向的櫛間(同串間市)、財部(同高鍋町)、種實二男高橋元種被移封到縣(同延岡市)、宮崎(同宮崎市)。自古以來一直保持日向國勢力、與島津氏對立、擔任九州平定軍的先驅的伊東祐兵被授予飫肥(同日南市)、曾井(同宮崎市)、清武(同清武町)三地。肥後也隨之被授予給佐佐成政,以現在的熊本縣人吉市為中心的人吉地方在相良氏家臣深水長智的交涉下,逐漸得到了相良賴房的信賴。在肥前,鍋島直茂自詡為與主家龍造寺氏獨立的大名,屢屢襲擊長崎港,強行向外來船收取通行費,最終在天正16年因違反海盜停止令而被沒收領地。[8]

結果[編輯]

被國分奪去既得權益的在地勢力的不滿逐漸爆發。天正15年8月,強行檢地的佐佐成政與不服從的隈部親永發生衝突;支持親永的國人、百姓團結一心,襲擊了成政的根據地隈本城(熊本縣熊本市)(肥後國人起義)。肥前國豐前國也發生了同樣的衝突。為了慶祝秀吉平定九州,預定在10月1日在京都開10天的北野大茶湯,也只舉辦了1天就中止了,據說是因為秀吉聽到了肥後國人起義的消息[9]。另外佐佐成政憑藉在肥後的失政而遭受指控,最終被奪去肥後一國,在攝津國尼崎切腹。肥後的北半部隨後被授予給加藤清正,南半部被授予給小西行長。秋月種實進入櫛間時,在地的伊集院久治不滿,約半年沒有離開櫛間城,飫肥城的城代上原尚近(島津氏家臣)也拒絕將城交給伊東祐兵,發生了時長約為1年的拒絕引渡事件。秀吉命令手下對抵抗的領主血戰到底,這意味著九州地方戰國時代的終結和近世新秩序的開端。同時,以北部九州為中心,豐臣系大名領地先後設立,同時考慮到將這個地方定位為「唐入」的基地,超越了單純的領土裁定框架,也設立了大規模的藏入地(直轄地)[5][7]

參考內容[編輯]

  1. ^ 田辺龍彌「豊臣期における九州國分 : 薩摩島津氏を事例に」(『ゆけむり史學』 創刊號、2007年)p.30
  2. ^ 尾下成敏「九州停戦命令をめぐる政治過程--豊臣「惣無事令」の再検討」(『史林』93巻1號、2010年)
  3. ^ このことについて、池上裕子は「島津は自力で九州のほとんどを平定し、その実績を秀吉に認めさせようと考えた」ためとしている。池上(2002)p.155
  4. ^ 亂世の終焉・九州平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福岡市博物館)
  5. ^ 5.0 5.1 5.2 池上(2002)p.155
  6. ^ 『クロニック戦國全史』(1995)p.500
  7. ^ 7.0 7.1 7.2 7.3 池(2003)
  8. ^ 《葉隱聞書》(日)山本常朝作
  9. ^ 『クロニック戦國全史』(1995)p.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