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茱萸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芸香科 Rutaceae
屬: 吳茱萸屬 Tetradium
種:
吳茱萸 T. ruticarpum
二名法
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
異名

見內文

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伏辣子曲藥子氣辣子臭泡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吳茱萸及其變種石虎疏毛吳茱萸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其性熱味苦,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於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形態[編輯]

吳茱萸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10米,生長於溫暖地帶,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幼枝、葉軸、葉柄及花序均覆蓋有黃褐色或鏽褐色絨毛。老枝呈赤褐色,上面有明顯橢圓或扁圓形皮孔。吳茱萸的葉對生,為奇數羽狀複葉,小枝葉3-4對,為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4厘米,寬2-6厘米,頂端銳尖或漸尖,葉兩面有粗大透明腺點,被淡黃褐色絨毛,葉脈上尤其濃密。芽折有濃到刺鼻的香氣。吳茱萸的花為單性,雌雄異株,聚傘狀圓錐花序,生於頂部。吳茱萸的花不大,呈黃白色。雄花有5裂萼片,5裂花瓣,5枚雄蕊,子房退化為三棱形,覆蓋有絨毛。雌花花瓣比雄花的稍大,內面覆蓋長絨毛,柱頭退化呈鱗片狀,子房上位,有5心皮。蓇葖果為扁球形,紫紅色,上面有粗大的腺點,每枚果中含1粒卵球形的種子,黑色且有光澤。春夏之際為花期,夏秋之際為果期。

種植[編輯]

多以栽培為主。中國明代醫藥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五行志云:合東種自楊、茱萸,增年除害"。

生長習性[編輯]

吳茱萸喜歡在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生長,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中性、微鹼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長,一般的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後、路旁均可種植。野生吳茱萸多生長在疏林中或林緣的空曠地帶。

繁殖方法[編輯]

根插枝插分櫱繁殖。

病蟲害防治[編輯]

吳茱萸主要病蟲害有褐天牛柑桔鳳蝶小地老虎黃地老虎紅臘蚧矢尖蚧煤污病銹病

採制[編輯]

吳茱萸移栽2-3年後就可以開花結果。採收時間因品種和種植地點而異。一般在7-8月,當果實由綠色轉為橙黃色、尚未開裂時,就可以採收。採摘時間宜在早上有露水時,以減少果實脫落。將果實曬乾或低溫乾燥後搓去果柄、去除雜質即可。通常的植株可連續結果20-30年。吳茱萸的果實容易走失香氣、泛油、發霉變味,所以在應放置在陰涼乾燥處。

果實[編輯]

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

性狀[編輯]

吳茱萸的果實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毫米。表面呈暗黃綠色或褐色,粗糙且有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有覆蓋黃色茸毛的果梗。質地硬而脆,氣味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化學成分[編輯]

含有吳茱萸鹼(evodiamine)、吳茱萸次鹼(rutaecarpine)、羥基吳茱萸鹼(hydroxy-evodiamine)、檸檬內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吳茱萸烯(evodene)等。

中藥性味[編輯]

性熱、味辛、苦,有小毒,歸肝,脾,胃經。為常用的溫裏藥。有溫中散寒,開郁止痛的功效。長於治療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腳氣水腫等症,外治口舌生瘡。中醫以吳茱萸為主藥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頭風,《聖惠方》中用它治胃虛冷等。吳茱萸辛熱燥烈,易損氣動火,故不宜過量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歷史[編輯]

吳茱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

名醫別錄》中記載:「吳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陰乾。陳久者良。」

唐代陳藏器說:「茱萸南北總有,入藥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也。」

宋代蘇頌說:「今處處有之,江浙、蜀漢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綠色,葉似椿而闊厚,紫色,三月開紅紫細花,七月、八月結實似椒子,嫩時微黃,至熟則深紫,或云顆粒緊小,經久色青綠者,是吳茱萸;顆粒大,經久色黃黑者是食茱萸。」

明代李時珍說:「茱萸枝柔而肥,葉長而皺,其實結於梢頭,壘壘成簇而無核,與椒不同,一種粒大,一種粒小,小者入藥為勝。」李時珍所指粒大的原植物可能是吳茱萸,粒小的原植物可能是石虎

古人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慣,唐代詩人王維留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佳句。

處方用名[編輯]

有:吳茱萸、吳萸、淡吳萸、制吳萸。藥用別名:吳芋、左為、純幽子、氣辣子等。在商品經營和藥用處方上,常用其別名吳芋。

異名[編輯]

同模異名[編輯]

  • Ampacus ruticarpa (A.Juss.) Kuntze, Revis. Gen. Pl. 1: 98 (1891)
  • Euodia ruticarpa (A.Juss.) Benth., Fl. Hongk.: 59 (1861)

異模異名[編輯]

  • Cyclocarpus japonicus Jungh., Tijdschr. Natuurl. Gesch. Physiol. 7: 311 (1840)
  • Euodia bodinieri Dode, Bull. Soc. Bot. France 55: 703 (1909)
  • Euodia compacta Hand.-Mazz., Symb. Sin. 7: 627 (1933)
  • Euodia hirsutifolia Hayata, Icon. Pl. Formosan. 6: 5 (1916)
  • Euodia officinalis Dode, Bull. Soc. Bot. France 55: 703 (1909)
  • Euodia rugosa Rehder & E.H.Wilson, C.S.Sargent, Pl. Wilson. 2: 132 (1914)

參考文獻[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植物名實圖考·吳茱萸》,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編輯]